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及其推进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项目课程的实施必然引发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法等全方位的变革;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必须协同变革。并以促进课程发展为目标;与此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寻求建立课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校和教师在具体组织和实施探究性课程过程中,都会涉及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具体计划,如何制定较为合理的实施组织计划,将直接影响着小学探究性课程价值的实现。在制定实施组织计划中,学校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课程所达成的具体目标、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安排、课题内容的确定、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组织方式及教师的配备等等。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教育”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有着积极影响。在初中历史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互联网+”在激活初中历史课程思政元素、连接初中历史课程思政共同体、丰富初中历史课程思政方法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初中历史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尝试建设初中历史课程思政情境库、构建初中历史课程思政多元评价机制、积极组织开展跨学科协作学习,从而使初中历史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实施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整个课程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达到预定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项完整的课程计划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课程评价等四  相似文献   

5.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这就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要缩小现有的实际做法与课程设计者所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图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这就要求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角色定位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以,有人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实质上就是要缩小现有的实际做法与课程设计者所提出的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建设在其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实施随意、管理欠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加大研究力度,坚持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正确理解、规划实施与管理校本课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督导检查、申报与审议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必要的支撑系统;真正建立起凸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课程实施的复杂性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复杂科学看来,课程实施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非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为应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我们要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准确认识课程实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或创生课程计划;鼓励多方面参与课程实施,加强合作与对话;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为课程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文娟 《教育导刊》2007,(12):30-33
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在复杂科学看来,课程实施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为非线性、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为应对课程实施的复杂性,我们要坚持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准确认识课程实施;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调整或创生课程计划;鼓励多方面参与课程实施,加强合作与对话;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当放权,为课程实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教师创生课程"这一命题意在阐释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并自觉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课程论意义,它将带来课程领域的三大转向: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院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发现并较好地把握了四个方面的关键要素:课程设计要融入一定的工作过程性知识;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学习目标要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内容的表述要包括工作过程六步法和六要素。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背景下,课程即资源这一新型课程本质观将课程视为服务于年轻一代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信息要素的总和,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课程不仅包括年轻一代社会化成长所需要的科学性资源要素,而且包括年轻一代社会化成长所需要的人文性资源要素;课程不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性资源要素,而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拓展性资源要素;课程不仅涵盖国家、民族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规定性资源要素,而且涵盖学生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个性化资源要素。与已有的课程本质观相比,课程即资源这一新型课程本质观体现了课程元素的丰富性,强调了课程理念的全纳性,诠释了课堂中的知识反哺现象,凸显了课程在促进个性化成长和终身学习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课程即过程——关于过程课程观内涵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程课程观的提出是有理论和现实依据的,那就是时代精神、知识的性质和人的自我认识的变化。所谓过程课程观,就是把课程看作是"过程"的系统课程理论。在过程课程理论视野中,过程性不仅仅是课程的一种属性,它对课程来说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说,过程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课程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与传统的课程观相比,过程课程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强调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生成性;追求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倡导课程资源的"生活化"与"事件化";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7.
经典管理定律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是整体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价值观念定位、促使危机意识觉醒、完善教育生态圈构建、实现思维方式变革、寻求教学模式创新、注重反思精神生成.本文试从经典管理定律的分析入手,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持、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解读与维度分解,研究探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研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PLS-SEM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模型检验,探究校长课程意识等对课程领导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较强,课程意识与课程评估能力则较为薄弱;校长课程管理能力与课程评估能力直接影响课程领导效能,而校长的课程意识会经由六条中介作用路径正向影响课程领导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注重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科学精准、加强对校长课程领导情智要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叙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改革三个方面论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野,确立了从实用、社会责任、知识的内在价值、哲学价值、丰富孩子的童年时代等五个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并阐明其基本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