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学内容: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课本第一册。教育目标:1.认识“0”,初步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表示起点;“0”排列在1的前面,比1小。2.掌握“0”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过程:师::小朋友,我们学过认数,你们已经认识了哪几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林菁 《福建教育》2011,(5):52-55
‘0’不是自然数,在不同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1)…0’是空集合的标记,可以用来表示集合中没有任何元素,如篮子里一粒苹果也没有。(2)表示起点或原点,如数轴或坐标上的原点。(3)表示分界,如分开正整数和负整数,温度计上作为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表示占位,如记数中表示数位(100、102)等。因此,在让幼儿感知和获得…0’的概念时。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解释——“0可以表示没有”,而不是“O就是没有”。下面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为例,进行问题诊断,以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幼儿数学CAI     
本文浅介一组利用幻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与《课件素材王》辅助设计的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案例一:认识数字3和0目标:1知道用“3”可以表示3个物体或第3个物体。2学会用“0”表示“没有”。素材:动画插件小兔,头上带螺旋桨的乌龟,带轮子的小鸡,小树、小山及小河背景图等,动画效果预设为出现、从上方飞入、驶入。过程:①电子幻灯放映“龟兔赛跑”情境,让幼儿说说图中有几只小动物,它们各在第几跑道。②让脚上安有轮子的小鸡驶入画面。提问:小鸡要参加赛跑,没有跑道怎么办?(引导幼儿为小鸡添加第3条跑道,知道图上现在有3只小动物。)…  相似文献   

5.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辨证思维因素,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下面是在“1和2的认识”教学中,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些做法。一、把认识数1和“多”联系起来。学龄前儿童接触到、认识到的数1都是单个的。现行教材内容对数1的揭示:“1个学生”“1张桌子”“1个书包”……也只是从单个1去认识,我教学数1的认识时,联系生活中实际例子‘一个同学、一组同学、一班同学、一只鸭、一群鸭、一只蚂蚁、一粒米、一列火车、一个地球、……都可以用数1表示。使学生用辨证的观点认识,数1不仅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群物体;数1不仅表示“很少”“很小”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大”。如,一  相似文献   

7.
“0”怎么教     
先讲清"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出示图或实物,如盘子和2只碗,问:盘子里有几只碗?二只碗用2表示,写"2";拿去一只碗,问:盘子里有几只碗?一只碗用1表示,写"1";再拿去一只碗,问:盘子里有几只碗?一只碗也没有用0表示,写"??"然后讲清“0”表示起点.教师贴出小米尺放大  相似文献   

8.
0是自然数     
田心 《湖南教育》2003,(13):33-33
最近一段时间,编辑部接到许多老师来信,问及“0是否为自然数?”、“0为什么是自然数?”等问题。本文做一个统一答复,以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疑问。在2000年以前,我国的中小学数学教材里,都把0不放在自然数内;2000年以后修订的教材,却把0放在自然数内。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合是{0,1,2,…,n,…}。为什么要将0放在自然数集合内呢?自然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为描述数量关系而产生的。比如,数物体的多少时,一个物体用1表示,两个物体用2表示。那么,没有物体就可以用0表示。这是自然数表示物体多少的功能,用现代数学语言来说,自然数就是描述一个有限…  相似文献   

9.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它和一切自然数都称为“整数”,在记数时,如果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用1、2、3、4、5、6、7、8、9、0十个数字,可以把一切的整数写出来。由于“0”有了“表示没有”和“表示数位”这两个意义,因此在数的读写和运算中常会使儿童混淆不清。现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提出来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盘子里一个橘子也没有,树上一只鸟也没有,花瓶里一朵花也没有,桥上一个人也没有,池塘里一只鸭子也没有。“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说说“0”像什么,并在下面的格里描描写写“0”。在图的周围还有许多“0”躲着呢,也找出来描描写写吧!把可以表示各圈内东西个数的数字写在内,把可以表示圈内没有东西的数字在内用红笔写出来,好吗?再将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写在下面的格内。找找图中哪里有“0”?说说“0”在这些地方分别表示什么?(如表示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表示上下、左右方位的分界点以及表示空位、编号、价格、起点……)请在空白框…  相似文献   

11.
教 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数学设想学生在第五册已借助直观教学 ,初步认识了分数。本节课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质性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而建立单位“1”的概念 ,又是归纳出分数意义的前提。所以正确理解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要扩展对整体的认识 ,即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更是教学中的难点。同时要在正确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因此抽象性…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能力目标。(1)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观察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2)通过搜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盒,培养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开放学生的思维。(3)通过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感悟体积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表示不同物体的体积。3.情感目标。(1)感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13.
一、从实物演示着手,引导学生编写过渡题。我拿出一个纸盒放在教桌上的右端,并放进7支粉笔。然后把纸盒向教桌的左端推动,推到教桌长度的二分之一处,再从纸盒里取出4支粉笔。我告诉学生:我们把纸盒当作一辆公共汽车,粉笔当作乘客,纸盒停放的地方当作车站,请你们编一道应用题。学生很快编出:“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7人,到车站下去4人,车上还剩多少乘客?”我将学生编出的应用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列式解答。在此基础上,我又拿出2支粉笔放进纸盒里,对学生说:我现在放进的2支粉笔,仍然当作乘客,请你们在刚  相似文献   

14.
俞孝武同志在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的《概念教学中常见错误的试析》一文,对教师的教学确实是有帮助的。但该文中所举“1/2就是一半”是属于对概念的内涵没有揭示清楚的一例,我认为是不妥的。“1/2”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出其中1份的数。这里的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如一块田,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一半”也是对单位“1”而言,表示单位“1”的一半。既可以表示一个东西的一半,一个计量单位的一半,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一半。例如,一堆苹果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一册在5的认识和计算后,安排了"0"的认识与计算.学生对其中的"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比较容易接受,但对"0"表示起点,并且是一个数,就比较难于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启发学生初步认识"0"以后,出示一幅青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卡片图:  相似文献   

16.
初次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直观视觉的影响,只能说出2/4用来表示,而对用1/2来表示不能理解。从中,我认识到两点:一是学生初步理解“整体”时,首先依赖于生活实际的具体经验;二是以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看,学生根本不明白整体的意义。那么,怎么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的认知突破呢?经过深入研究,我...  相似文献   

17.
<正>认识1~9各数,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10这个数,由于不能用0、1、2、3、……、9这十个符号中的任意一个表示,表示“十”时要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里的“1”表示1个十,十用符号“10”表示。因此,认识10是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开始,具有里程碑意义。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10”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甚至大多数学生都会认、读、写10,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正理解10的含义。教师如何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告诉我们:新的学习,不仅要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而且要以扩展和完善认知结构为归宿。因此,学生原认知结构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原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找出新知识在原认识结构上的生长点,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的第一步,我和学生共同回顾算术里对“数”的扩张过程:数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在小学里我们是怎样学习数的概念呢?——为了计算某一集合里物体的个数、或者数集合里物体的顺序,人们得到了自然数1、2、3、……,为了用数表示没有物体,人们引进了0;在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又产生了分数(包括小数)。我们还学习了这些数的四则运算。我们知道数的概念的扩张,不仅是计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数学本身的需要。但根据教材精神,以及数学教学中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仅以计量方面阐述数的概念扩张的必要性。同时给出下面表格:  相似文献   

20.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