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依据是每年6月初高等学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精确到每个毕业生具体情况的软盘及表格),计算方法是经毕业生的总人数减去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来计算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目前所涉及的毕业生就业形式主要有以下7种:①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②毕业生不通过学校办理手续,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③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就业;④部分师范类毕业生回来源地区,由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安排就业;⑤毕业生自主创业;⑥…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趋势已经显露出来,其原因为:1)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客观要求;2)信息技术革命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进程;3)高等教育国际化加速了人才的国际流动;4)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式的转变,促进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5)改革开放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提供了政策保障;6)高校毕业生就业国际化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四:一是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需求相对减少所造成的矛盾所致;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因“扩招”而有所下降;三是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限性的影响;四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因此要从构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系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本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规范人才市场等途径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三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会在辽毕业生市场召开;金融业人才储备瞄准校园;长三角紧缺人才新项目“小语种”培训考试进驻杭州;青岛组建就业速配联盟信息共享;北京:毕业生双选会启动;人才需求目录产生 河南今年最缺教师。  相似文献   

5.
笔者站在学校的角度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职业素质偏低;综合职业能力较差:对职业信息不敏感;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了解;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原因等。学校在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学校要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学校要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建立校园就业信息网;教师应帮助中职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和勇气等。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和渠道,学校帮助学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根据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对毕业生的背景、电大教学改革与毕业生的评价、培养人才与毕业生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电大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多方面教学改革成果较为显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流动趋势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的人力资源就业的流动趋势,即名牌重点高校毕业生向国外流动;内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向城市流动;大部分毕业生向民营科技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它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师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温州师院382名高师应届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应届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本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比专科毕业生差,尤其是病态人格、躯体化、脱离现实三个分量表分差异显;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不如理科毕业生,尤其是疑心、脱离现实分量表分差异显;男生的抑郁分显低于女生;毕业生的病态人格分显高于新生,而兴奋状态分显低于新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范龙刘淑琴一、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本身的规范首先,在地域上要保持相对稳定。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学校为主的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以地区为主而每年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联系和寻找;...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职业教育要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广西中职招生大篷车开进乡镇;广东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持续繁荣;外省务工人员可报读广东中职学校……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合理配置高等师范类毕业生资源,就必须坚持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师资人才;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还应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优先考虑经济利益和国家干部身份;向往中心城镇或沿海发达地区,不愿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形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严峻和就业岗位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政策法规不配套;就业环境不理想和门槛过高;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差异。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机制;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和用人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要苦练“内功”,增强竞争力;抓住机遇,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3.
动态     
北京职教20多年向社会输送170万毕业生;上海500在校研究生获技师证;石家庄大中专毕业生掀起技校“回炉”热;南京职教课改,企业将参与教学;河南中职教育全面升温。  相似文献   

14.
有关免考课程问题应广大考生要求,我们在上期杂志中介绍了有关免考课程的原则和办法。从这期开始陆续按专业介绍免考课程问题。一、首先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公共课大学语文;数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公共课高等数学;历史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公共课中国革命史;政教...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学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对自身学历定位较高;职业价值取向突出自我导向.淡化社会价值;就业期望值偏高.职业价值目标功利化;缺乏诚信意识;对就业制度不了解。应进一步强化对独立学院的管理和政策支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做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突出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努力开辟独立学院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术》2006,(19):40-40
9月5—25日,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推出了就业服务优惠措施,帮助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1、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免费空岗查询并优先推荐工作;2、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毕业生职业指导室,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职业指导课堂,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求职技巧、劳动维权、职业生涯规划等;3、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将被免费录入专业技能人才库;4、专业技能人才的就业信息在中心人才超市展示,供用人单位选择;5、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  相似文献   

17.
李继星在《教育探索》2002年第8期撰文探讨了农村毕业生升学难、适应难等问题。一、农村毕业生升学难的原因农村毕业生指的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农村社会的毕业生。相对于同学段的城市毕业生而言,农村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困难较大。究其原因有:客观学习条件不利;家庭经济状况不利;上一级学校在招生时的“歧视性认识”或难以左右的一些因素,对农村毕业生不利;父母的思想观念落后和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利等。二、农村毕业生回乡后适应难的状况农村毕业生回乡后,存在着思想上的难适应、创业能力的难适应和所学知识、技…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心理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特点表现为:有自主择业的意识,但不善于利用择业的自主权;有竞争的渴望,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择业观有理想化的倾向,期望值较高;在择业过程中,有明显的依赖心理,并把择业的难易、成功与否归因于客观因素;有公平竞争的意识,但对竞争机制的公平性仍有怀疑;从整体上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情绪稳定,但有些人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应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创业风向     
国家出台8项措施促进大中专生就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1日宣布,国家出台8项措施以帮助各类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措施主要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设立专门服务窗口,面向各类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从9月1号起,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将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对进行失业登记的毕业生,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将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对登记失业毕业生中求职  相似文献   

20.
促进非正规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传统的正规就业之外非正规就业,是不失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促进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的另一条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方兴未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并有很大潜力可挖。我们必须采取进一步提高对非正规就业认识,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引导扶持;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毕业生权益,实现非正规就业正规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提高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能力等措施,促进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