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高校教师的职能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章就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探析民办高校教师的职能,以促进民办高校教师职能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进入九十年代开始至今,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发展和壮大,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宣传体系、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疾病预防、预警和危机干预”体系四大体系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市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幸福感状况,从自主性、掌握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6个维度对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在自主性、个人成长、自我接纳方面差异显著;职称、婚姻状况对上海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幸福感的影响除了自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及总体水平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现状有以下特征:归属感总体水平一般并持续下降;情感归属最强、精神归属最欠缺;教师绩效水平总体偏好,教学绩效水平较高,社会绩效偏低;基于此,政府应强化社会评价、给予资源上的支持;高校应对教师角色重新界定、实施教师分类管理、构建教师发展规划系统;教师自身应规划职业路径、树立动态"增值性"教学观,从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归属感,改善组织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职业效能感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水平,性别、工龄、婚姻状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学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但对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显著。在相关及回归分析中发现SCL-90总分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党员毋庸置疑是高校党组织的核心人群.在开展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重视高校教师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以十九大为契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使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能够在新时代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民办高校发展意义重大,但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民办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将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民办高校教师建设工作中,对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广大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搞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心理测试法(SCL-90)、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陕西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其身心健康的现状及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为提高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在压力情景下社会支持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入手,运用spss19.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三个维度和心理健康人口学因素的分析,找到社会支持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及其培训现存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方法与培训评估手段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应分析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对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及生活技能五个方面时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商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构建和谐的校园,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谐校园包括浓厚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亲密的师生关系、通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公正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对促进大学生内心的和谐、养成健全人格助益多多。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具体为传授学生自我锻炼的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锻炼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形式,锻炼他们的身体,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合格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探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以及心理健康外显行为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内在变化的整体模式,最终达成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心理量表scl-90对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不同频度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同的效果;2)体育活动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项目越激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越明显,以每次锻炼1 h以上、每星期锻炼3次以上、经常参加混合类项目的体育活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收入相对较少,角色职责较大,身体健康、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压力较为突出,职业发展和地位状况令人担忧,同时影响因素还表现出性别、职称特征。因此提出建议:应通过自身、学校、社会等多种途径消除高校体育教师心理跃迁的负面影响,以使其有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高校体育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面应对并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