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  相似文献   

2.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朗读要做到语调能够符合课文内容,能表达读者对课文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的正确态度。”这是教学大纲对我们所提出的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我们认为可以这样做:一、讲解清楚,分析透彻,能使学生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好的朗读是以好的理解为基础的。”儿童对课文理解了,自然读得有表情读得正确。在教学中应着重对教材进行分析,让儿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对难理解的词句,反复讲解;同时一发现儿童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欣喜。但也出现了一些与课改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一、评价的模糊性现象一:课堂上,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比较好时,教师都会夸奖他:“你读得真棒!”这个学生读得棒在哪里呢?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5.
时下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似乎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教学常规”——掌声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A回答,A答错了或答得不准确、不全面,就请B答,请C答,最后D答对了,于是老师就倡议全体同学鼓掌以示鞭策,“啪、啪、啪”三声整齐响亮的鼓掌回响在课堂内外。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同学D更深受鼓舞,问题也似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如果我们转而一想,却不难看出掌声竟是为D一人响起的。我们不禁产生疑惑:其他同学是否都懂了?即使全懂了,是否还顾及了另外三个同学此时的心境?实际上我们不难体会他们  相似文献   

6.
在听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的课上,执教老师教学例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多少组,还多几盆?学生列式解答:(如右边竖式)23÷5=44523(组)……3(盆)之后,教20师引导学生质疑。执教老3师对一位学生质疑的处理,引起了笔者的反思。现将其教学片断摘录如下: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生:竖式中的“表示什么20”呢?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每组摆5盆花,最多可以摆4组,表示一共摆了5×4=20(盆)。师:问题提得好,道理也说得清楚,我们大家用掌声表扬他们。(生鼓掌)师: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生:横式中为…  相似文献   

7.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8.
3.《火烧云》片断实录师有感情地范读第四自然段,生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谁能说说你为什么给老师鼓掌呀?生甲:因为老师读得很有感情。读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时很惊讶,读到“尾巴可不见了”时却很失望。生乙:因为老师读得有快有慢,尤其是读马发生变化的句子,变化是f刚央的,老师读得也f良决。生丙:老师的朗读让我觉得火烧云很美!师:你们能像老师一样读吗?生自由练读后报名读,组织讨论。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先说说读得好的地方,再说说不足之处。生丁:他读出了感情变化,但是还不够快。师:请你读一遍,好吗?生读…  相似文献   

9.
语文与生活     
案例一:观察生活一年级《识字2》教学片断: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太小鸟下早牙上)你在生活中见过他们吗?在哪里见到的?生:太子奶的“太”。(师鼓掌)生:小吃店的“小”。(竖大拇指表扬)生:牙膏的“牙”。生:小班的“小”生:上岛咖啡的“上”。(鼓掌表扬)……“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笔者听过很多老师讲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遇到学生答对问题或某方面做得好时,教师均给予了不同形式的鼓励,让学生拍着各式的节奏鼓掌就是其一,但遗憾的是,很少见到哪个教师“亲自”为学生鼓掌。问题看来很小。殊不知,如果教师能亲自为学生鼓掌,学生心中会多高兴。为什么老师的手拍不起来?也许因为学生毕竟是学生,那是孩子们的把戏,总应该与之有一定的距离。也许那只是哄哄孩子而已。说到底,也许眼中还没有学生,不爱学生。不爱学生,爱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对学生没有爱心,教育就会脱离主体,教师成了绝对的课堂主导,这也是几千…  相似文献   

11.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1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很热闹,可是课文却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劳澧 《现代教学》2008,(12):4-5
去小学听课,我有时能看到以下的教学场景:当教师听了一位学生的发言后,会对教室里的学生说:某某回答得好不好啊?此时讲台下的学生往往一致呼应说:“好!”教师接下来便是“让我们鼓励他”之类的话语,并要求学生们鼓掌。仔细观察当时的情景,可以发现有的学生鼓掌是心不在焉的,个别顽皮的学生则乘机大力鼓掌,以此小小地放纵一下。  相似文献   

14.
掌声应无痕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听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齐说“嗨、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生出了许多的“为什么”。掌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学生问题回答得好,给以掌声祝贺,学生有了成就感;学生的回答离要求有点距离,教师示意大家以掌声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了勇气。可是,对于鼓掌的学生来说呢?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与学习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 《江苏教育》2000,(4):23-24
怎样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很热闹,可是课却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一些词语的意思不懂得。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听一位教师执教《纸船和风筝》(人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一文,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我的反思。在课的开始,教师给学生范读课文,并问学生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都分别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小松鼠和小熊之间之间的情谊,它们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老师随即给予了表扬,夸奖学生说得很好。接着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真好!普通话像电视主持人一样标准。”老师听到后,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老师谢谢你!”也许受到第二位同学的启发,第三位同学更起劲了:“老师,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有感…  相似文献   

17.
刘小 《广东教育》2003,(2):11-11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19.
梁黄 《广东教育》2003,(2):11-11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上,一青年教师作课文范读后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一学生居然没给老师留一点情面,大声说,老师读得不够好,让我来给大家示范。这让全场数百名教师大吃一惊,面面相觑。学生挑战教师越来越普遍,与教师们表现出的惊愕、大惑不解形成鲜明对照。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动态之“时”,我们的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怎样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业内人士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