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是座古城,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是湖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2503平方公里,市区约占57平方公里。一、长沙名称溯源“长沙”名称,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逸周书》为初汉时撰写,主要内容属于周代,共十卷七十一篇。宋代后,经历代学者注释校正,所载事物较为可信、该书在献物栏目中就有“长沙鳖”的名目,可见公元前1027年就有“长  相似文献   

2.
《逸周书》考辨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逸周书》史料价值颇高,然存在问题不少。亟待弄清的问题主要有:汲冢到底有没有出土《逸周书》?《逸周书》的篇名有没有“解”字?两篇《大匡》究竟哪篇篇题有错?注孔晃的时代与述情况怎样?弄清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逸周书》与先秦史,无疑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逸周书     
说起《逸周书》这本古籍,倒是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为什么被称为《逸周书》呢?这一个“逸”字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逸周书》的异名《周志》、《周书》、《汲冢周书》在献中被录、引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周志》是《逸周书》的底本,编成于春秋早期;《周书》编成于战国早期;《汲冢周书》编成于东晋时期。今天《逸周书》保留了《汲冢周书》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6.
《逸周书》作为一部先秦古籍,和《尚书》一样,有点来历不明。但没有被卷入那场延续了近两千年之久的今古文之争。也正因为如此,它一直不大为学者们重视。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引刘向语,认为它是孔子整理《尚书》时所淘汰的篇章;后来又有人认为它是战国处土们的缀辑杂凑之作。在经学统治文化的封建时代,《逸周书》则多被看作“杂史”或“别史”。时至近世,该书被冷落的命运渐有改变。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古史研究者认识到该书的史料价值,开始对它刮目相看了。但该书淹蹇既久,断简残篇、句脱字讹之处比比皆是,许多篇章难以卒读。该书的产生及流传尚未得到认真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一词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们就懂得了保护环境,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也早已有之。夏朝,人们懂得了“凿井而饮”。《周易》栽有“井泥不食,旧井无源”,并十分注意对水源的保护。商代,法律中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西周时,人们对山林、鸟兽的保护极为重视,《逸周书·大聚》就规定春天不得上山伐林,夏天不得下河捕鱼。《札记·月令》中还有禁止捕杀幼虫、  相似文献   

8.
以唐朝人赵蕤所著《长短经》引用的《逸周书·官人》的文句,删补改乙今本《逸周书》的数十处衍夺讹倒及脱简错简。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之管见蔡先金赵海丽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1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何谓素质教育?素质一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王前。”此处“素质”意思是白色质地,显然与今天的含义相去太远。后《管子·势》中“素质”一词含义有所...  相似文献   

10.
总论“古佚小说”之名始自一九二八年海宁陈乃乾氏校印《古佚小说丛刊初集》,所收小说凡三种,为《游仙窟》、《三国志平话》、《照世杯》,皆系久经散佚国外(日本)而在国内早已失传的孤本古代小说。称久经散佚的古书为“逸书”或“佚书”,或加“古”字,称“古逸书”或“古佚书”,如《逸周书》、《古逸丛书》、《佚存丛书》等。“逸”、“佚”两字相通,来源甚古,已不自今  相似文献   

11.
“突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 《周书·宇文测传》中,其中记载说, 在西魏大统八年(542年)以前,每 年河水结冰以后,突厥就大举入侵 边境。不过,最早记载突厥的史籍, 则是《吕氏春秋》,中间提到的“突 人”实际上就是突厥。 至于突厥这个名称的由来,中 国古籍上说是“兜鍪”的意思。突厥 最初是柔然族的锻工,“兜鍪”就是 一种头盔,其顶端常常有铁制的小 三叉或尖矛,既显勇武,又可以在关 键时刻作为投掷武器,而“突”和 “厥”二字在古汉语中都有“突 起”、“尖锐”的意思,这也就是突 厥这个族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王会》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文献,其中提到了稷慎、秽、良夷、扬州、解、发、俞、青丘、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共计十五个东北古国。本文对《逸周书·王会篇》中提到的这十五个东北古国进行了逐一梳理,力求勾勒出西周时期东北古国概括。  相似文献   

13.
先秦“敬”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解题“敬德”一语在《周书》中习见。如《召诰》:“王其疾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无逸》:“则皇自敬德”等等。前辈学者对“敬德”也曾多所论及,但其重点,则往往多放在“德”上,研究周人提出的“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殷人不讲“德”而周人非常重视“德”,这一点是殷周在意识形态上的重大区别。本文所论敬德,重点则放在“敬”字上,研究“敬”作为一个道德概念究竟有怎样的内涵?周人这种“敬”的观念,究  相似文献   

14.
<正>大暑在夏至后三十日左右、农历六月中旬前后到来,以公历计时的话,一般落在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正值三伏的中伏前后。“暑”即“热”的意思,“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热”也有大小之别,天气一般从小暑开始变热,至大暑则气温最高。大暑时节,热气蒸腾、阳光炽烈,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逸周书》云:“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古人以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来的,所以说“腐草化为萤”。  相似文献   

15.
《逸周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随着近年来研究方法和视野的累进,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意义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的重视。《大匡》是《逸周书》中重要的一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周文王对大荒的匡助救赈措施。首先从其篇名、字词及语义内容方面考释了此篇的成文年代,认为《大匡》当成篇于战国后至秦汉时期。其次探讨了本篇所蕴含的思想,可以发现《大匡》篇已透视出早期中国文明的集权色彩。  相似文献   

16.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早期用法,具有强调祈使、肯定、可然性及感叹语气的作用,但与《尚书》相比,“哉”的一些用法(如表判断语气)已经消失,从中可以看出相关文献大致的创作时代。  相似文献   

17.
刘禹赐的《有獭吟》是一首战斗性很强的政治讽喻诗。它的锋芒直指孔孟之道的天命论。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似乎很懂得“非礼勿动”的儒家教义,笃信天命,“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鲁迅:《北京通讯》) 的可怜虫形象。诗中针对大小戴《礼记》(《夏小正》、《月令》)、《逸周书》(《时训》)、《吕氏春秋》(《孟春纪》)和《淮南子》(《时则》、《主术》)等儒家典籍中关于“獭祭鱼”(獭用鱼祭天)的荒谬论调,生动而幽默地描写了一只水獭的丑态。这只水獭在得到肥美的鱼后,自认为是上天赏赐的,赶忙对天致祭,不敢擅自动用,在祭天的时候,渔翁趁机把獭砸死,  相似文献   

18.
西周文献中“否”、“丕”和“不”三者之间的字形与词义的关系较复杂。西周金文有“不”和“否”,“丕”义通过“不”来表示;除了“不”作否定副词外,“否”也用表否定副词“不”。传世文献的《尚书》、《逸周书》中的“否”、“丕”、“不”三者皆出现,意义和用法已基本分开;《诗经》、《周易》只有“不”、“否”,《诗经》中“丕”的意义通过“不”表现。  相似文献   

19.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20.
《尚书&#183;周书&#183;无逸》篇与《国语&#183;鲁语下&#183;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篇从内容到形式颇有共同点,可对读比较。两文均富含文化意蕴,包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传统思想内容,文中“不逸”对历代君民的无奢、勤劳是很好的规范,可从中管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