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录像解析法、三段统计法和分段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等7位世界排名靠前的选手在无机时代的世界大赛录像资料进行技战术量化统计与分析,同时与前学者们所研究提供的这些优秀选手在有机时代技战术方面近3年的三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世界乒乓球优秀男子选手在无机时代技战术方面的变化特征,为乒乓球男子选手尽快适应无机胶水在比赛中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今后的乒乓球科学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王皓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皓在无机胶水之后的首届世锦赛中发挥出色,一举夺得他职业生涯首个世锦赛单打冠军。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录像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对王皓在半决赛和决赛中技战术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无机胶水之后,王皓技战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了解无机胶水之后技战术的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国际乒联颁布的"小球改大球"、"有机到无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背景,结合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年一系列国际大赛的表现,分析和探讨无机胶水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力量、速度等专项素质的影响,在心态和技战术应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禁胶令”的实施对乒乓球技战术、乒坛格局的影响,指出面对“无机时代”的到来,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训练,积极应对无机胶水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张继科在2011年世乒赛、2011年世界杯、2012年奥运会三大赛事决赛的三段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继科在发球抢攻阶段和接发球抢攻阶段具有较明显优势,在相持能力上同样具有较强实力,但不够稳定。希望通过对张继科技战术的分析,为今后乒乓球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用观察统计法和四段分析法,统计分析张本智和在2016—2018年与世界顶尖乒乓球运动员对阵的15场比赛数据,研究张本智和的技战术特征。首先,通过张本智和的胜场技战术数据分析其优势。从发球落点情况和1 3、1 3 5板战术组合分析张本智和在发球轮的战术组合特点。从接发球技术和落点情况、2 4板战术组合分析张本智和在接发球轮的战术组合特点。其次,将张本智和负场技战术数据与胜场数据作比较分析其弱势。张本智和3次负于许昕,进一步分析许昕战胜张本智和时的技术运用情况。发现,张本智和在发抢段发挥稳定,1 3板发—抢战术组合使用率最高,但是得分率低于发—控战术组合,1 3 5板战术组合中以发—控—抢得分效果最好。接抢段抢攻意识强,第2板以进攻性技术为主,其中反手台内拧拉为主要进攻手段,2 4板战术组合以控制性技术为主,第2板攻完以后第4板通过推挡或者快带技术控制回球的落点。在相持段通过线路的变化来弥补自己力量小、球速慢的劣势。认为,要战胜张本智和,应在他的发抢段加强对回球落点和旋转的控制,限制他第3板直接抢攻,将发抢段过渡到相持Ⅰ段,发挥成年男子力量大、球速快的优势;在他的接抢段,要控制发球的落点和发球线路的变化,加强本方第4板的抢攻意识。相持段,主要是打开张本智和的防守角度,发挥本方的力量、旋转、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8.
主要运用文献法、录像统计法与数理统计法,对许昕/马龙等6对乒乓球男子双打8场39局的比赛进行各项技术使用指标的统计,分析乒乓球双打国内、外优秀选手前四板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男子双打在发球抢攻段与接发球抢攻段的技术优劣,为国内双打训练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9.
“无机时代”乒乓竞技特征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无机时代"乒乓竞技特征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加乒乓竞技的安全性、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提升比赛的竞技性是改用无机胶水的原因;"无机时代"乒乓竞技特征包括无机胶水对乒乓竞技要素、每分球来回板数、不同打法运动员的影响三个方面;针对新规则下的特征及其对运动员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适应无机胶水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四段指标评估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龙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的3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数据来看,马龙各项技术没有明显的漏洞,整体实力表现较强,四段得分率评估均为良好;发抢段方面,3场比赛的得分率评估为"两优一良",使用率评估平均值为"低",抢攻稳定性较高但质量仍有进步空间.接抢段方面,在该段马龙的得分能力较为理想.接发球技术多样、积极主动且回球落点合理;相持段方面,在相持I段、相持II段得分率及使用率较高是主要的得分段,在整个相持段中马龙表现出正、反手技术使用均衡,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对CUBA的优秀女队的技、战术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四届CUBA联赛中进入过女4强赛的6支球队的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并对第四届CUBA女4强赛中3场比赛中的攻防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录像观查统计.研究表明: CUBA的优秀球队在投篮命中率、抢断球、以及传接球等基本技术上逐年有所提高,但与WCBA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CUBA的优秀球队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技术动作不规范;防守犯规多,防守战术缺乏攻击性与多变性;进攻得分的手段单一,快攻得分所占比例低,进攻的速度、节奏缺乏变化,进攻战术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总体来看技、战术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排与世界冠军古巴队的网上差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古女排的网上差距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中国女排强攻能力明显不及古巴队 ;战术攻能力比古巴队低 ;拦网能力不及古巴队 ;网上实力明显低于古巴队 ,特别是扣拦得分能力与古巴队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赛实际统计和观察,分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现状,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和实用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散打运动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按武术散打战术的攻防性质,产生5种复合形式与7种战术行动指标;战术行动在比赛中运用的质量和产生效果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不同级别散打运动员战术行动运用成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7种战术行动运用次数以防守反击、防守反击后防守、进攻后防守最多;成功次数和成功率以防守反击、防守、进攻后防守反击最高。  相似文献   

14.
前三板球,是最能体现积极主动、先发制人的技战术。它可分为:(一)发球和发球抢攻;(二)接发球。发球,重在质量,贵于创新。发球抢攻的技术应全面,并与发球密切配合。接发球,应凶狠与稳健相结合。前三板球已发展为前四板和前五板,其组合性、重于衔接配套的发展趋势已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网球丙组、丁组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丙、丁组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局战术多以压制对方反手、寻求稳定为主,接发球战术具有明显的单打接发球战术特点,临场阵型选择多以"一网一底"为主.在发球质量、接二发战术运用能力、网前抢网及中场对抗能力、破网能力、抓关键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 建议在训练及比赛中注重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强化"主动拦击,积极抢网",加大中场和近网拦截训练,提前攻守转换时间,并在加强沟通与信任的基础上,制定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策略以形成不同的战术套路,从而逐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NBA各队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今NBA各队均有自己独特的、带有战术代号的、相对固定的进攻战术打法,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的运用频率较高,从而成为一支球队进攻打法的核心.其具体的战术特点是进攻阵形显示出非对称性和不平衡的特点、进攻模式以基础配合加个人机动进攻为主、大范围的移动较多、传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供选择的攻击点较多.由此反映出篮球进攻战术发展趋势是进攻战术的运用将以主要战术打法为核心、掩护加个人进攻将是主要的进攻模式、后卫的得分能力将是全队进攻重要的组成部分、战术核心的作用将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7.
篮球移动进攻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进攻法,是现代篮球运动员最先进的进攻战术。它以灵活机动、多变地对付各种防守形式,其攻击效果正被篮球界所公认和运用。对移动进攻法的基本概念、战术特点作了扼要论述,并对组织该战术方法、要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