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4.
面对贬谪,欧阳修曾备感屈辱与痛楚,但是最终他在滁州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感.《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先后以“醉翁”“太守”“庐陵欧阳修”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这称谓变化的背后透露出的正是其人生归宿感:旷达乐观与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5.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6.
徐洋法经常用我国古代两句赞美君子的话来表达自己二十八年教育生涯的感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仰慕君子,追求君子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人生高度,盖源于他的思想高度.他研究的对象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孔子关心的是现世,是百姓,是人的发展.孔子的人生追求是"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只有德才兼备,方能堪当此任.所以要"修己",就是培养"仁"的品格,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安人"以至于"安百姓"."修己"是手段,"安人""安百姓"才是目的.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更无以"安百姓",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勤奋好学,特别反对虚度光阴的人.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理想,有效地扩展了他的生命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充分阐述了他的情爱观,他推崇人间真情,肯定了人的正常情欲与性欲,甚至承认同性恋也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每个人都有权寻找适合自己的配偶,"错配"往往容易导致婚姻不幸。他对勇于追求真爱、敢于以生命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的人充满了赞美与歌颂。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为官清廉,对亲属要求也极为严格,不允许在朝廷做官的后代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因为欧阳修为人耿直,为官清廉,所以他不仅在官场上受人敬重,而且在家庭中也有极高的威望,甚至在外任职的侄子也把叔叔当成楷模,经常写信向他请教从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一次,在外地当官的侄子欧阳通理给欧阳修写来一封信。欧阳修打开信札,见书信字迹工整清秀,甚是高兴。侄子欧阳通理在信中向叔叔欧阳修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外地做官的情况。他说自己秉公执法,办事认真,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还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总是以叔叔为榜样,因此…  相似文献   

10.
测试导航 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人通常是一个个性成熟的人。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在互作学习中,他能镇静地面对一切,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会自暴自弃。他重视与朋友的关系,他有自己独特见解,追求一个理智、永久、实际的生活原则,而不是假想、偏见、迷信所形成的生活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与价值作合理的计划安排,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行动计划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人或多或少得称称自己的斤两,并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我愿和朋友您一起努力,为立志追求梦想的同路人点一盏心灵的明灯!一、认识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录     
《中国德育》2014,(13):5-5
正@王立群:改错的机会,其实是自己给的,而非他者。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改正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耐心等着你改正。@田祥平: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否则人生充斥着大量的"垃圾时间"。@陈庆章:人生这条路的确不那么平坦,我们应该有全面的认识:既要憧憬光明,也要准备面对黑暗;一方面要梦想成功,一方面要准备迎接失败……若有了这样的认识,自己将来到社会上,才会真正心顺。  相似文献   

13.
感情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中有一重要内容,就是感情教育,或称美感教育或美育。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理论很重视感情教育,认为教育的三个层面都不可缺少,它们是:知———知识与认识能力;情———情感、审美能力;意———意志、志向、理想。古代教育家认为,如何看待感情世界,因人而异。“圣人调情”,圣人能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感情。“君子制情”,君子善于克制自己的不健康情感。“小人纵情”,小人放纵自己的感情,忘乎所以,流于庸俗。这些论断,今天看来,仍然发人深省。人的感情有社会性,也有个性。在感情教育中需要注意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他自…  相似文献   

14.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课题,即使深入研究也难以给出全面、准确的答案。在此,结合自己十多年从事博士生培养和名校长培训的工作,谈几点最基本的认识。改变一个人要从改变他的人生期望入手。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确实,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真理: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卓越的成果源于对卓越的追求。一个博士要成为一个一流的学者.就要有“追求卓越”的人生期望,这样他才有可能创造出辉煌的成果。作为一个校长,他也要有追求一流的精  相似文献   

15.
潇洒与人生     
人生,好似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那叶扁舟。潇洒,好似人生中的追求,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追求。然而,它们二者在同一时刻,同一起点,开始启程了。对人生而言,潇洒只是一种气质,潇洒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收藏起来,让它化成硝烟;潇洒的人并非没有失落,只不过他在清醒的梳理中把失落梳理顺了,不带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首先从祭祀象的现象中发掘出了两个合理’因素,一是象为舜的兄弟;二是象改正了错误。由此,得出了两个关于教化的命题:第一,人的缺点错误是可以改正的;第二,君子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化育能力,其极至就是可以化育恶人。在以君子期人的同时,王阳明也表示了以君子期己的一贯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8,(6):49-54
一、人生价值 1,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泰戈尔说:人应“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是一本书.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别人看的书。人生又是一次旅行.当有追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欧阳修对"太学体"的排斥为出发点,指出他与石介在诗文革新中的不同态度.结合欧阳修对石介的批评详细分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分歧:首先,是思想上有"异"与"常"的区别:其次,指出二人之间对"道"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待文学的不同看法,总结了欧阳修的基本文学思想,肯定了他宽容、辩证的文学观对有宋文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十首《采桑子》词作,为其居于颍州期间所作。这十首词创作时间不一,在他晚年才重新进行归纳整理。词作疏隽淡然,不仅仅是山水景物创作的典范之作,还熔铸了作者生命感悟的哲理之作,从词作中的生命意识这一角度,从两个方面探讨欧阳修的人生观感:一是认为在飞扬与沉静的景物观照中,体现了作者沉稳淡然的人生姿态;二是认为作者在山水之乐中寄意了自己醉意人生的洒脱,体现了其成熟的人生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