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时髦的字眼:“透明度”。提高新闻透明度已经成为新闻同行的热门话题。怎样理解新闻的透明度,怎样提高新闻的透明度?本文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何谓新闻的透明度?敝人一孔之见,“透明度”者,公开性、开放性之谓也。换言之,即是新闻的公开程度或者开放程度。透明度的提出,既是新闻界自身改革的成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且归根结底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产物。“文革”中,新闻报道基本上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以其更加开放的崭新面貌让全世界瞩目,而十三大报道则以其更加开放、更具透明度的特点,给新闻界带来一股强劲新风。新闻界不能再以旧有的步履行进了,改革的实践正在推动新闻界进行大胆改革。新闻工作者在认真思考怎样体现“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怎样更新新闻观念?新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党在新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怎样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为了加快新闻改革,广泛听取新闻工作者对改革的意见和要求,1987年11月26日至  相似文献   

3.
每年“两会”报道已成为新闻界特别是中央各新闻单位的“传统项目”,怎样报道,大家好像都已形成套路,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要想创新确非易事。 创新是报纸的生命,但怎样创新呢?会前,我们把各大报纸以往的“两会”报道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前报刊上流行着一个时髦的词儿,叫做“透明度”。诸如“提高政治决策透明度”、“选拔干部加强透明度”、“经营收支要讲透明度”等等。不知道“透明度”这词儿的发明权属于谁,它的对立面大概是指“模糊度”。有时候,在遣字造句中只有用具有“模糊度”的词儿来表达才能体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模糊度一强,往往有掩盖事物的本来面目之嫌,使人分不清是褒扬还是贬斥,也看不清是事物的正面还是反面,不可捉摸,不知所云。这可以说,是新闻载体舆论工具的一个诱点。  相似文献   

5.
我连续三年参加了乌鲁木齐市新闻学会、记协主办的市辖新闻单位一年一度的“好新闻”评选活动。看了今年市属各新闻单位报评的新闻作品,有下列印象: 重视新闻 创优第一 实践表明,好新闻参评稿件的水平,往往是衡量参评单位创优、评优指导思想的尺度,也是检验参评单位新闻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这届参评作品的质量比上一届有新的提高,不论在新闻题材的扑捉上、报道角度的选择上、新闻价值的判断上、新闻敏感性的体现上,都呈现出了可喜势头。这一事实说明,市新闻战线的有关各级领导对抓新闻宣传是重视的。新闻单位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究竟应当抓什么?这是新闻界在理论上虽认识似较为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三期上,读者文晓岚在“读者点题”栏希望我们组织文章,谈谈新闻的服务性问题。本刊除在第五期发表了文效甫的《关于新闻的指导性与服务性》一文外,本期又发表了方明的《新闻转轨刍议》,既作为对读者点题的回答,又希望新闻界就新闻的转轨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比如: 一、新闻界要不要转轨? 二、转轨与不转轨对发挥新闻的职能作用有何影响? 三、转轨不转轨时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有何影响? 四、转轨与否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何影响? 五、怎样转轨? 热诚希望大家、尤其是各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理论联系实际,踊跃参加讨论;欢迎转轨早的、成绩显著的新闻单位,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或者走过的弯路。文章的形式不限,但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  相似文献   

8.
第三个内容:怎样进行知识储备? 西方一个新闻学者说得好:当记者“应该象哲学家培根一样,把一切知识都应当作自己的领域。要培养对历史、政治、宗教、文学、音乐、艺术、戏剧、电影等的兴趣。”这又说明,要有广泛的兴趣和渴望,是记者储备知识的动力。我国新闻界前辈邓拓同志,生前谈到新闻工作者怎样取得知识时又说过这样的话:“最广博的知识,是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闻价值问题,近年来新闻界已有不少论述,这里,笔者仍从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这个立场出发,提出一个“层次性”问题,和新闻界同行们共同商讨。新闻工作者在采编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甲事实是新闻事实,乙事实不是新闻事实,所以,甲事实能成为新闻,乙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理由何在呢?就在于甲事实本身具有足以构成新闻的某种素质,而乙事实却没有。这就是说,从新闻这个范畴来看,甲事实有区别于乙事实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新闻价值。人们归纳的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象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等等,如  相似文献   

10.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前年和去年分别在《新闻传播》和《新闻界》发表一篇文章,一个讲这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个说这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我感到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没有说到“点”上,不能在是否“规律”的层面上讨论。而应从理解“用事实说话”本身是一种什么行为开始。 “用事实说话”是个带有介词的动宾结构短语,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明确这个短语的意思,事情就好说了。 既然“用事实说话”的核心词是“说话”,那么这是一种典  相似文献   

11.
“怎样形成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大众传播学?要多加研讨。既不能照搬我们过去的经验,也不能对西方的东西生吞活剥.”这是十一月二十日在中国记协等单位举办的“现代知识与新闻工作”研修班结业典礼上,中宣部副部长滕藤讲的一番话。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王福如在讲话中强调,发展新闻理论,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要做好四件事: 一是要发扬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要弄清新闻本身的规律。二是要学习、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纵观全省乃至全国新闻界各种好稿的评奖活动,工作通讯都因其专业化的语言和条条块块的四平八稳结构而“望奖”兴叹。工作通讯怎样写才能吸引读者?这是专业报刊的编辑、作者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按照教科书给工作通讯下的定义:着重报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通讯,一般都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指导性,从现实生活中考察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执行情况与问题,指导与推动实际工作。定义是比较原则的,关键是作者们如何去理解和操作。同样是反映工作情况,其写法也是多种多样,据笔者初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单单报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的  相似文献   

13.
大连日报孙友深同志寄来的这篇稿件,我们决定发表。他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是个别的吗?肯定不是。凡改革,都有难。怎样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新闻改革的难?如何积极、慎重而又有效地推动新闻改革的发展?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新闻界的同行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的大潮中,一个新的新闻品类——深度报道,以其特有的纵深度、宽广度和震撼力脱颖而出。它涉题重大,高屋建瓴,气势飞动,跨越时空,纵横捭阖,说古论今,使人耳目一新,沉思、清醒、感奋! 深度报道的崛起,是近年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很快受到新闻理论界和编采人员的重视,不断有佳作涌上报端,有关探索深度报道的文论也见之于新闻业务刊物。应新闻界的呼吁,第8届(即1986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会,把深度报道作为独立的报道形式,单列组进行评选。这预示着新时期新闻改革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但同时要看到,深度报道在有些报纸、有些编采人员那里,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简单化、表面化的新闻模式,这与我国改革形式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给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新闻评选会上推荐来的深度报道作品和在评选会上谈论的情况看,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新闻界深入研究和探讨。下面发表的是于清潍同志写的《怎样看待深度报道》。文章结合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认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度报道的定义是什么? 二、当前为什么强调深度报道? 三、深度报道的特点是什么? 四、深度报道的形式有哪些? 五、怎样采写深度报道? 这五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很重要,大有一议的必要。为了推动新闻写作的改革和新闻改革的深入,欢迎新闻界同志和广大通讯员来稿参加讨论,畅叙己见。  相似文献   

15.
大连日报孙友深同志寄来的这篇稿件,我们决定发表。他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是个别的吗?肯定不是。凡改革,都有难。怎样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新闻改革的难?如何积极、慎重而又有效地推动新闻改革的发展?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新闻界的同行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论在新闻界还是在广大读者中间,改革新闻写作的呼声日渐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以满足读者的愿望和要求呢? 当然,新闻写作不是纯粹的技巧问题。从根本上讲,首先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与实际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从新闻写作本身讲,深入开掘主题,精心安排篇章结构,认真选择典型场景和感人的情节,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但我以为,努力探索新闻语言的基本规律,迅速提高新闻工作者驾驭新闻语言的能力,都是一项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争议的先进人物要不要报道?怎样报道?这个问题在新闻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最近看了有关新闻单位以不同态度和立场对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所作的报道,觉得有必要品味、评述一番。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原该是由内地新闻传播媒介首先发布的新闻,可这次又被香港的报纸抢了个先。这不仅引起了读者对内地新闻传播媒介的批评,而且也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又一次不满。改变新闻“出口转内销”,按新闻规律办事,这是近几年来新闻界一直在呼吁要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对至今日,这种情况的改变,为什么微乎其微,变化不大呢?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地新闻界来说,我以为积极地去抢新闻  相似文献   

19.
前两年,社会上发生过一场争论:新闻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或者说,新闻工作“有学”还是“无学”。经过新闻界的一番有根据的论证,新闻工作被承认为一门科学了,新闻工作的确“有学”。那么,广播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呢?广播“有学”还是“无学”呢?如果承认广播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广播“有学”,可以成为广播学,那么,它和新闻学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新闻界,乃至广播界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也好,新闻界也好,对广播工作的历史、实践和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广播工作者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门科学也研究得不够,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新闻系在本学期开设了“新闻学专题讲座”课程,作为反右派斗争、整风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徹底肃清右派分子王中的反动新闻理论对该系师生的影响,破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立无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专题”第一讲“新闻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已于10月19日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同志就这一题目作了报告。石西民同志在报告中着重分析了我们和新闻界右派分子的主要分歧表现在三方面:(一)对报纸本身的看法——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还是所谓“社会需要的产物”?(二)报纸要不要党的领导?(三)我国有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