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旅游迅速在全球普及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模式.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是生态旅游规划中的重点之一.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区划为例,利用美国人理查德·福斯(Forster,Richard)提出的\"同心圆利用模式\"方法,对百花岭-江苴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区划,将整个景区划分为:弱度利用区、中度利用区、旅游服务区和强度利用区(外围保护地带),每个利用区内又根据不同的景点、景观和将规划的旅游活动划分为13个小区. 相似文献
2.
【热点综述】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4.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秀山花灯作为民俗类项目当选。海洋花灯作为秀山花灯的重要花灯流派之一,倍受当地民众拥戴与喜爱。近两年多来,随着渝东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海洋花灯的商业开发已势在必行。在商业开发规划中如何保护好海洋花灯的原生态文化环境,是海洋花灯在民间长期传承的基础。秀山花灯的海洋花灯商业开发需慎行。 相似文献
5.
李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73-77
东巴文化泛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当前,商品化的东巴文化、后继乏人的东巴文化、走样的东巴文化以及因文化的失衡而引发的自然生态等问题无疑使东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这一研究课题日益凸现出来。从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生态与社会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构思,我们认为,要进一步保护和开发东巴文化,就必须把东巴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地融合。 相似文献
6.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构建传承和保护机制,科学地进行保护和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俊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7(2):89-93
湿地是淡水之源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地质、气候、环境等不同,使湿地生物在生态系统、物种、遗传和景观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湿地的分布及其类别入手,剖析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种类、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根据搏弈论观点提出建立数据库,划定保护区,加强科研,开发生态旅游以及唤起民众参与意识等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措施,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区域,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湿地保护、恢复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突显,具体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据此在认真分析洪泽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湖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即:降低捕、伐强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湖,保障调洪功能;控制上游水质,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和统一规划,完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忠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49-53
本文从合同制度的变迁入手,分析了现代合同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社会化过程和从经济利益考虑到生态利益考虑的生态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重新定位合同公平的判断标准,将环境公平纳入到社会公平的价值判断中和确立环境保护的附随义务来实现对当事人忽视经济活动的生态价值的合同自由予以限制;同时提出建立专门的环境合同制度,调整生态性物的流转关系,并对环境合同制度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2.
孙峰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42-45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在瓦尔登湖两年的自耕自食生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瓦尔登湖》,可以体现出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下,《瓦尔登湖》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和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民间建筑艺术的保护、研究、继承,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挖掘利用地方的民间建筑艺术不但可以了解民族、民间文化,更为重要的是珍贵的民族遗产是中华文明和民间建筑的宝库,挖掘保护民间建设艺术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