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青 《新闻知识》2003,(10):33-34
“娱乐化”可以说是眼下新闻媒介非常热衷的一种报道方式:新闻要娱乐化,经济要娱乐化、体育也要娱乐化。如果说,这里所谓的娱乐只是强调节目或文字的轻松和有趣外,那么娱乐报道本身又如何娱乐化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报娱乐新闻与传统日报和周刊娱乐新闻的不同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娱乐新闻有了自己的新内涵——娱乐“新闻化”.娱乐“新闻化”也可以看做是软新闻的“硬化”报道.①中国社科院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网民在阅读网络新闻的类型选择上,上网阅读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才是国内外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新闻等.  相似文献   

3.
就像若干年前,我们忽然之间就被“高级”包围了(牙刷、墨水这类全都贴上了“高级”标签)一样.据说现在又进入了娱乐时代.大家伙都在找机会娱乐一把。而电视呢,因为得风气于先,又肩负引领时尚之美.因此也要娱乐化了:先驱们还说.这是规律,必须这么做。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从日本的手机小说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9,(5):116-116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质在近些年来逐渐展现,即媒介生产与消费都进入了“微时代”,内容生产是“徽创作”,内容消费是“微支付”,内容:体验是“微阅读”。:微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媒体文本先前的“宏大叙事”与“意义承载”,媒体生产与消费变得越来越切片化,娱乐与体验也越来越即时性。日本近些年发达的手机小说可以说是这种媒介“微时代”的一个影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以及围绕着这一现象所引起的学术讨论,已成为新闻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业界来说,新闻是愈来愈“娱乐化”了;从学界来说,则对这种现象褒贬不一。其“褒”的方面,这里不必多说;而“贬”的方面,虽有多种说法,但最主要的是担心“娱乐化”将淡化甚至失去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导致新闻媚俗化。  相似文献   

6.
法制新闻娱乐化是指采用各种娱乐化的方式以及其他各种易于受众接受的形式,对有关立法、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但法制新闻的娱乐化有其限度。首先是法治功能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释法为己任;其次是价值追求的限度,法制新闻娱乐化应以正面宣传为主导。娱乐化内容选择也有其限度,应该“言而有尽”;在...  相似文献   

7.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杨丽微 《新闻世界》2013,(3):149-150
“病毒式”蔓延的《中国好声音》,标新立异,打破本土一贯的娱乐手法,大获成功,这仅仅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盛宴,亦或是标志着媒体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本文以此疑问为基础,在思考媒体的娱乐化对受众日常社会生活的介入影响之外,更反思整个媒体行业的娱乐化倾向对社会精神指向的侵染。  相似文献   

9.
周全 《青年记者》2003,(3):29-29
有人说,2002年是“中国娱乐元年”,大意是指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娱乐元素层出不穷及娱乐媒体在这一年里空前的兴盛而言。《娱乐人物周刊》、《魅力影视》、《超级访问》等一大批娱乐节目登陆各地荧屏,收视不俗;《明星时代》、《卫视周刊》、《明星周刊》等大批拥有全新办刊理念及经营模式的娱乐媒体也“遍地  相似文献   

10.
香港刑侦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以查案破案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香港刑侦剧宣传的必要手段,针对热播电视剧的网络舆情诞生,并带有明显的娱乐化特点,网络舆情代表着观众的兴趣点,因此,香港刑侦剧的片头画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娱乐明星成为时代偶像,地位凸显;片头信息碎片化,主角介绍多视窗、全方位,配角也有了介绍镜头。  相似文献   

11.
李傲 《记者摇篮》2005,(8):54-54
新闻娱乐化近年被引入内地,它的出现引起业界一片哗然,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做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说,新闻娱乐化与报纸的严肃性、权威性有背离之处,如果毫无原则地对所有新闻事件都做“娱乐”处理.势必影响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种无原则的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四尹鸿先生的文章 ,一如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 (JohnFiske)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用一种“即便真诚也是自欺欺人的乐观主义”的姿态“去解读流行文化现象” 用文字游戏的技巧 ,虚构了当今中国电视剧的一幅“乌托邦”式的图景。对这幅“图景” ,尹鸿先生的解说有三点 :1 “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通过权力较量、谈判、协商”的结果 ,“建构了主流电视剧的特点”。2 这“特点” ,乃是“政治娱乐化 ,娱乐政治化” ,或者说 ,“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殊途同归” ;3 在这种“殊途同归”中 ,…  相似文献   

14.
5年前,“饶颖事件”让这位央视德高望重的主持人“晚节不保”。5年后,赵老师面对媒体已是侃侃而谈,阐述他的主持艺术第二春,志得意满。面对娱乐化时代,赵老师一方面保持着他“央视范儿”的沉着与稳重;同时又张开双臂与其为伍,且乐在其中。很难判断,是观众们对公众人物更加宽容了,还是这些明星更清楚如何在这样的娱乐时代“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的媒介,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度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泛娱乐化时代文化娱乐化现象解读--评《娱乐至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娟 《今传媒》2013,(5):59-60
《娱乐至死》是一本对现实和当今生存状态很有意义的书.波兹曼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公众话语正在以一种娱乐化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文章从“媒介即隐喻”、“娱乐时代的到来”、赫胥黎的警告及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针对当今社会文化娱乐化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7.
李玲 《新闻窗》2014,(3):24-25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迅速,各类报纸的新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娱乐化。针对我国报纸娱乐化的问题,众说纷纭,毁誉各半。一些人认为报纸新闻的娱乐化是低俗化的表现,娱乐代替了文化,不利于报纸发挥其社会媒体的作用,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中国广播影视报·产业周刊》上有篇文章说,某电视台《都市报道》已“由身着长衫、略带绍兴口音的著名滑稽演员翁××担任新闻主播……”尽管该台新闻部主任表示“选择翁××原本只是一个尝试”、是“新闻播报时尚化的探索”,但是,该文作者还是欣喜地“发现”了它的时代意义,说它是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推出白岩松、水均益等“记者型”主持人之后的“划时代”的现象,即这“表明中国新闻主持人平民化时代的真正到来。”①让滑稽演员担纲电视新闻主播,只是新闻娱乐化?是黑色幽默吧——新闻主播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地构成双重的滑…  相似文献   

20.
极度放纵的娱乐化最终将引发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最终有可能引发媒体整体功能的“崩盘”。在这娱乐一切的时代里,我们是否可以斗胆问一句“娱乐真的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