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定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提前至9月底升空。具体时间预计会在北京残奥会闭幕至“十一”国庆前。据报道,随“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员中,将有1人执行舱外行走任务,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2.
“也旆只是投票时的一票之差,院士与非院士的境遇从此就有了天壤之别。”昨天,聚焦“自主创新”的院士圆桌会议,度间插出一段题外话。中国科协主度、中科院院士周光召甚至当场提议,希望在座的13位院士就现行院士制度联名在明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改革倡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和纽约时报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首篇报道,从7个方面,针对中美媒体在报道我国重大科技新闻事件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即可看出双方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报道内容和不同报道态度,并可发现双方报道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9月29日,沈阳桌报报道,28日下午,当神舟七号飞船胜利完成舱外行走任务,成功返回地面的消息传来,沈阳第四橡胶有限公司员工倍觉骄傲、自豪……神七上有该厂生产的宇航服呼吸管等多种配套产品。  相似文献   

5.
范炬炜 《军事记者》2005,(12):19-19
还是那月球般的荒凉,还是那彻骨的寒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这片被称作“阿木古明草原”的飞船主着陆场我几乎每次都来,。因此找不列什么可写人“亲历”的新鲜感。倒是这次“神六”回收报道任务中,外在条件的限制使本报在着陆场的采访活动基本处于被动、落后的境地,而我一直是在拼命往前“追”的过程中进行报道,回想起来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家镛被媒体连续两次报道已经“巨星陨落”,惊动了学界,也给年届八旬的老科学家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中华读书报》在2005年1月。  相似文献   

8.
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饶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相似文献   

9.
8月17日,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饶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夏天,泰兴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城拜访了中科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叶总将摆设在自己办公室桌上的月球仪(仅制作100台),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时佩带的授带,1985年在瑞士撰写的博士论文,中国航天系列纪念章一套(5枚)以及自己的论文集,在国内外的工作、生活照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及其它有关珍贵资料共66件赠送给泰兴市档案馆,并欣然与泰兴市档案馆的人员在“神舟5号”返回舱前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1.
12.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托举神七飞船和三名航天员飞向苍茫夜空.尘埃落定,刚刚还聚集在发射现场前的几百名媒体记者像火箭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坐在空旷的发射采访区,我长长地出了口气;记不清这是第几十次拍摄航天发射了,经验丰富的我依然忙乱.  相似文献   

13.
在这次“神六”飞天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在中央电视台的图像新闻中,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中国天文专家指导一群天文爱好者在北京附近的长城上用肉眼直接看到了“神六”飞船。他们证明看飞船和看北斗星一样容易。这几年,个别人曾提出:“由于长城尺寸小于500米,所以飞船上肉眼绝对看不见长城”。他们还称之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5.
杨德安 《档案与建设》2006,(9):43-43,50
陈鑑远(曾用名陈定侯、田象文),1916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获美国依阿华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工程专业科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叙拉古大学研究生院化学工程系的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神七”飞船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对于新闻媒体来说这场硬仗也告一段落。作为世界瞩目的“神七”飞天壮举的现场亲历者,回忆起采访征途中的的点点滴滴,至今依然激动,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飞扬 《新闻世界》2005,(10):23-24
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梯队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将于10月发射,航天员为两名,太空飞行为5天……一时间.聂海胜和他所在的航天大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航天英雄竟来自湖北省枣阳市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年丧父的他,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  相似文献   

18.
崔铁民 《记者摇篮》2005,(12):11-12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我国首次多人多天宇宙飞行后。在全球瞩目下成功返航着陆,举国欢腾。当日辽沈地区出版的多家主要报纸中.只有辽宁日报独家即时报道了“神六”返回的消息。辽宁日报对这一重大新闻的处理体现了及时和突出的编辑思想,不惜一版整个版面.图文并茂,喜庆热烈,庄重大器。当天报纸到读者手后,各方反应良好。此事显示出辽宁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多年磨练形成的应有的政治成熟和新闻敏感。本人作为当晚辽宁日报夜班带班编委,经历了应急编发处置“神六”返回消息的复杂过程。现对此做一回顾。供业内同行切磋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5日晚,“神舟七号”裁人飞船搭载着3名航天员顺利升空,在太空进行了宇航员出舱行走,开启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一页。国内新闻媒体对于这一重大事件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各大媒体都开辟了专刊、专版对此次飞行作详细的跟踪报道。令人欣喜的是,国内媒体在“神七”报道和写作中。表现出了积极、成熟的姿态,一方面反映出近年来新闻媒体在重大热点事件报道方面的新理念,另一方面对“神七”的报道也拥有不少独特的新意,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宋丽芳 《新闻三昧》2005,(11):11-13
2005年10月17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日子,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太空邀游了115个多小时,总行程325万余公里的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了。作为中国航天报社的记,能有机会亲身到“神六”返回舱着陆现场采访,目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在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是其他行业报记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