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认为,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的分离是教学中“授业”与“育人”割裂的必然结果。文科、理科学习过程都可以催生出人文与科学精神,这个催化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育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合"人文养育",使物理教学的人文价值与科学精神形成协调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作者在日常教学中的有益尝试,从用好物理学促进"人文养育"、在探究性活动中促进"人文养育"、开展STS教育中促进"人文养育"三条途径提供了一些示例。  相似文献   

3.
依据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备的特点,教师应将"教书育人"充分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管理、评估体系等各个环节中突显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性质,从而将语言课程的知识技能培养,发展成为更为全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教师就要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在实践教学中推陈出新。对于经典篇章来说,在强化诵读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究,促使学生有所感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讲述了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准备工作和参赛过程。强调了良好的成绩源于科学的教学培训,优秀的学生加上"实践育人"的措施,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周建江 《考试周刊》2009,(41):222-225
"交互式实验探究"教学是将"科学探究型"的教学、"互动型"教学和科学实验优化组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讲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实施"交互式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家赫斯柏说:"完整的教育应包括‘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两部分。""学会做事"就是要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就是要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找到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点和生长点,把教学过程整合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一、课堂教学设计中彰显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有所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勤 《江苏高教》2006,(6):81-8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使科学教育人文化,人文教育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科学精神不足、人文精神匮乏的现状亟待改变.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对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分析,提出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体育教学新理念,并通过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深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与人文交融的体育教学,充分体现"育人为本,体格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学观.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探索与发现”,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也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展示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学中,应从挖掘和把握本单元文章科学与人文有机统一的这个特点出发,既关注各篇文章的共同点,也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基本内涵是实事求是,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自由探索、怀疑批判、大胆创新和严谨求实。科学精神的培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漫长的科学活动中形成的被人格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 ,是激励人们探索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灵魂和动力 .本文从科学精神的内涵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局限及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重理轻文”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倡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指导下的人文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完善的大学教育的基础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对"人文精神"的误读,即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立、将人文精神误读为文人精神、将人文教育误读为文科教育。要矫治这种误读,需要提高理科教师的哲学与科学史修养,挖掘科学的人文价值,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5.
梳理人教育与人精神的关系;区分人教育与科技教育的特点;进而着重分析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同科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揭示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重建感性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这两与科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或整合。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的主流。要进行人文教育,就要在教育的目标上坚决摒弃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界定中的唯理性的倾向,在教育内容(课程设计)上要融合人文精神,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上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非限制性审美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具有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特征,它同样也存在着根本缺陷,即这种科学观强调科学与人文世界的截然划分,忽视科学的人文价值以及科学与文化的关系;强调实证精神,忽视人的创造和创新精神;重视科学的逻辑,忽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人文背景。由此,透视和分析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实中两者尖锐对立、分离。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怀疑和坚持,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克服大学教育出现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不和谐现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存在的两种形态。两种文化一开始并不是相互隔离的,而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和对理性的过度崇拜造成了两种文化长期分裂。我国目前自高中起实施的文理分科教育和大学阶段的专业化教育,加深了两种文化之间的鸿沟,也成为制约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大学教育的文理沟通,科学史教育是一个重要途径。这是由科学史学科本身具有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