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思维是习近平思维方式的一个突出特点。习近平历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本质问题上,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在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历史的功能问题上,强调重视、研究、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上,强调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在历史启示问题上,强调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在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和方法上,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科书处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交汇点上,是历史教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历史教育研究和相关学科交融的核心话题,对历史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科书研究的基础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历史知识及其表达方式,它既反映国家事权的要求、学术界对历史教科书的定位,也反映历史教育实践的需求.其中,历史知识的选取、表述,以及它所呈现的史实...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党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百年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是党把握历史规律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鲜明写照,代表着党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党行动的先导。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是党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条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同时蕴含着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和百年未有之大挑战,能不能维护党的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我们能不能掌握历史主动权的根本和关键。“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维护历史选择,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21,(11):108-115
历史想象是基于史实在脑海中再现历史形象,构造历史图景,灵活思考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并对其作出合理解释的内在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想象的参与,历史想象力是在个体建构历史图景和历史可能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是历史课程的一种学科关键能力。通过历史想象,学生能够了解历史原貌,进行历史探源,建立历史思维,形成唯物史观,在深刻解释历史和反思历史中参与历史。历史想象以历史整体感知为基础,其基本过程包括历史感知、历史复刻、历史推理、历史创构、历史解释五个环节。历史想象也是历史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实施想象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要从历史证据出发,生成生动而丰富的历史图景,理性探究历史可能性,引发历史情感的共鸣,并在学生的历史表达中让历史想象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范守凤 《成才之路》2009,(33):61-61
现行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大纲要求,精心选择设计的。历史插图是对历史知识的某些片段、侧面的状态和形貌的“写真”.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活动和历史现象的“空间描述”,是形状化、立体化的历史教材,它和教材文字叙述相互照应。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书本中的各种插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形成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7.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保罗·蒂里希是西方著名的存在主义思想家。他的历史观在历史的双重性、历史的时间与空间、历史进步和历史的主体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蒂里希对于历史的研究是自我反思式的。在他看来, 现在的人们对历史的各种体验有助于提高人们 “思想的深度”和 “存在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人、作者)所受到的种种局限,对客体历史的认识必然带有强烈的主体化倾向,完全再观客体历史是十分艰难的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认识的主体化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也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中 ,我们一直把历史教科书看得非常重要 ,认为历史教科书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是历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凭借 ,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主要工具。这样认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应该说是没有什么不妥 ,历史教科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似乎没有必要再加讨论。但是 ,历史教科书毕竟只是中学历史科的教学用书 ,尽管其作用非常重要 ,却不能过分夸大。在中学历史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 ,重新审视和检讨历史教科书的应有的作用 ,辩证地、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仍是有必要的。在…  相似文献   

11.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对钓鱼岛的历史观,主要分两大派,一派从狭隘利己主义出发,不顾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另一派是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尊重历史事实,认为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是中国领土。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活动,破坏了中日两国所达成的"搁置争议"的共识。日本应该端正历史观,重视友好,展开谈判,以缓和矛盾,进而公平合理地解决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3.
杨贤江和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杨贤江是一位和日本有着较多联系的教育家,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察杨贤江和日本的关系有助于中日教育比较、中日教育交流等方面研究的开展,考察杨贤江在中日交流史上所做的贡献,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将中日两国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大学改革作一比较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分析与讨论中日两国这两次大学改革的相似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重要的大国,具有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空前的进展。但由于历史问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中日关系时常出现波折。历史问题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中日关系的发展也有诸多有利因素:经济上的相互合作、文化上的频繁交流、安全上的相互借鉴,已成为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中日两国应从大局出发,积极消除消极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推动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何解决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一问题,尽快改变职业教声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因此,恰当地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文化观念上同我国很相似的邻国日本的职业教育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避免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再走弯路,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Japan has often been criticized for allegedly teaching its schoolchildren about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Japan 1895–1945 in selective and misleading ways. Is this criticism justified, and how does it compare with the record of another former colonial power in East Asia: England? International criticism of history teaching in England has been insignificant when compared with criticism of Japan. Yet how much are English schoolchildren taught about the British Empire?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documentary study of national curricula and examinations, together with observations of history lessons at several secondary schools in Japan and in England, as well as interviews with history teachers in both countries,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 in Japan, and with high-school students in England. It argues that both Japan and England devote relatively little curricular time to the study of their respective imperial pasts. 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because of a deliberate cover-up of the facts. In each country, teaching about imperialism is partly determined by the way history as a subject is taugh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way children learn about imperialism, it may be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teaching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8.
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经历了一场改革运动。但改革的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日本从此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而中国却越来越颓败。通过对比两国的改革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或许就是导致两国改革运动产生截然相反结果的根本原因。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探讨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中所表现出的极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对两国教育改革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对洋务运动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发展近代工业和义务教育的费用,迅速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从而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变身为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清朝到底能不能打赢那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中的论题之一。本文依据中日两国的历史资料,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局演变,简要地作以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希望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失败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的近代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时期,伴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流入两国的女性拉开了关注女性生活与女权意识的帷幕。两国女性服饰改良推进记载着当时社会思潮的历史,本文拟从近代中日两国妇女杂志对女性服饰改良的评论入手对近代两国女性服饰改革进行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