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念背童谣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生:好!师:让老师先来念童谣: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你们看,老师小时候念的童谣现在还记得。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念一念。生:我会念《刷牙》这首童谣: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小牙刷,手里拿,满嘴小牙白花花。……师: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在回忆中念童谣,从中了解编写童谣的技巧。2.让学生在回忆中想象,在想象中编写童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念、背童谣1.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人说,童谣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2.师先念童谣,而后学生念童谣。3.师谈话过渡: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可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4.学生说自己喜欢童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孙:陈老师,您好!2001年1期—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些来自学生口中的校园童谣,您看了以后,怎样评价这些童谣?陈:我看了你们杂志上登载的《新校园童谣》以后,感觉内容上参差不齐,有的较有意思,也有教育意义,但也有一些我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可能有些还比较消极。孙:作为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校园童谣在一个人的童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陈:童谣不是现在才有的,它自古就有。历史上的任何一代人,在小的时候都朗诵、传唱过各种童谣。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随着童谣长大的。我们成年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谁不…  相似文献   

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童年》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耳边却响着这样的童谣:“一年级的小偷,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童年>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有人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却出现了童谣危机。我们可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仅仅是童谣危机,还是我们的孩子已经与快乐的童年渐行渐远?当听说上树掏鸟窝、下河摸小鱼、冬天打雪仗、骑竹马、掷沙包、跳皮筋、丢手绢、打弹子、跳方格这些童年趣事时,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脸上只会露出迷茫的神情。在为现在孩子衣食无忧感到高兴的同时,老师、家长们,你们可曾注意到孩子口中的童谣: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累最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所以,灰色童谣折射出的是当下教育体制对孩子的压抑,是孩子对恶劣学习环境的抗议。这一期,请关注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8.
周晓娥 《班主任》2009,(8):15-16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儿童吟唱的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儿童的幸福生活,还能引发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回忆里,都会保留一些古老的、抑或是动人的故事和动听的童谣。讲述与倾听,这就是文学启蒙。有专家说:“童年是整个人生的缩影,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在童年就已经定型。没有故事的童年是单调的,没有文学浸润的童年是枯燥的,从启蒙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明白人生社会的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10.
孔腾飞 《考试周刊》2011,(87):231-231
说起童谣,总会让人怀恋童年。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是童年。不论是幸福的童年,还是苦难的童年,或者是平平淡淡的童年,总会有许多童趣,在记忆中盘旋,梦系魂牵。在童趣中,最难忘的是人生的第一课——牙牙学语的童谣。中华民族的民间童谣是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因此,有意识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童谣教育,对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4,(1):6-7
春节期间,带孩子回到自己童年时期读书的那个城市。参加小学同学的聚会。孩子们在我们中间嬉戏穿梭、背古诗词。背着背着。一个孩子背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是“唐诗新编”,引得家长哄笑。这个头一开,别的孩子也跟着迎合,一首首新编的童谣脱口而出。这些童谣中,有些是戏谑调侃的,有些是抱怨家长和老师的,  相似文献   

12.
崔隽  孙海东 《山东教育》2003,(23):98-99
在幼儿园为孩子们上消防课时,我问孩子们火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的。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聪明,他们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将唐诗背得滚瓜烂熟……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消防教育做得不够。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消防常识,具备基本的生存、生活能力,必将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3.
李亚真 《福建教育》2005,(5A):18-18
小时候,童谣是一叶满载着童心的扁舟,引领我们驶向成长的港湾;长大后,童谣又成了我们走进童年美好记忆的最佳钥匙!孩子们有着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天性,而童谣就是他们发挥想像力,把游戏时的欢呼、对动植物的耳语、对自然景象的观感等,以纯真的口语创作出来的诗篇。因此,童谣就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相似文献   

14.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歌谣。我们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的童年就少了一抹颜色。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生长在闽南地区的孩子却大多数不会闽南童谣。从德育的角度讲,童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2007年起,闽南童谣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这门全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闽南童谣有效融入音乐课堂,谈谈我们的探索之路。一、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教学中我们尽量让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让学生感到童谣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比如:运用节奏练习、音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使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肢体动作的加入,促进情感  相似文献   

15.
正为孩子读童谣和童话,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既是爱与情感的滋养,也是为孩子打开一扇初识生活的大门,还是将孩子从声音世界带入文字世界的最好方式。现在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阅读图画书,却很久没有听父母朗读童谣和童话了。童年里,童谣可能是孩子与真实生活"初相识"的最好媒介;而童话里,则有着更多丰富的内涵,在人一生的任何时刻都可能会发酵。没有童谣和童话的童年不完整,让我们跟着唐安兴一起,开始给孩子读童谣和童话吧!童谣,人生若只如初见说起对童谣的偏爱,唐安兴说那源于小时  相似文献   

16.
冉梅 《宣武教育》2009,(6):22-23
每当追忆童年梦幻的生活时,无论是生长在哪个年代的人,都能清楚地回忆起儿时熟唱的那一首首童谣,童谣不仅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色彩而且在吟唱童谣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到做人的道理,启迪心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30年后再次吟唱,仍使我记忆犹新,这也体现了童谣的魅力。数学语言要求简练概括,这与童谣篇幅小,语言朗朗上口的特点具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校园"怪味"童谣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缘由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谣: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深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流行的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劳动最光荣>等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童谣;70年代的儿童,流行的是<歌声与微笑>、<小螺号>这样的童谣,尽显淳朴的劳动人民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孩子们在<丢手绢>、<小小少年>等童谣中自由成长,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了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了儿童的幸福生活,还引发了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18.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课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课堂上,那些滔滔不绝的学生一下子就变少了。如何让学生迈好阅读、说话的第一步,自信地表达呢?当我读到一首首轻快、有趣的童谣时,马上就有了回到童年的感觉,是童谣让我们一下子成了活泼、开心的儿童。这就是童谣的魔力呀!我惊喜万分,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找到了。那就让童谣引领这些初入学的孩子,步入真、善、美的文学殿堂吧。一、有趣的童谣,感受童年的快乐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它不用人教,听几遍就能学  相似文献   

19.
<正>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课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课堂上,那些滔滔不绝的学生一下子就变少了。如何让学生迈好阅读、说话的第一步,自信地表达呢?当我读到一首首轻快、有趣的童谣时,马上就有了回到童年的感觉,是童谣让我们一下子成了活泼、开心的儿童。这就是童谣的魔力呀!我惊喜万分,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找到了。那就让童谣引领这些初入学的孩子,步入真、善、美的文学殿堂吧。一、有趣的童谣,感受童年的快乐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它不用人教,听几遍就能学  相似文献   

20.
“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小白茶/地里黄/三岁孩子没了娘”;“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辣子开会喽”;“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父辈的生活中许多重要事件也许都淡忘了,但回忆起童年生活,儿时的童谣却不会忘记。人们或许可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然而,现在中小学校园里传唱的一些童谣,不但没有丝毫的美感,而且“另类”得让人尴尬让人忧。“六脉神剑/裤裆开线……”;“从前有个人/有点小问题/半夜不睡觉/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