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认为,金融深化论作为一种改变金融抑制现象、实现金融良性循环的理论,被许多发展中国家付诸实施,其中,既有亚洲国家的成功例子,也有拉美国家的反面教训。我国应借鉴这些经验,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深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胡菊勇 《科技与管理》2003,5(4):94-96,101
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分别从金融总量和金融工具的多样性两个角度来判断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得出了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较低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金融深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两个维度6项指标构建地区普惠金融指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纵向比较了我国不同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研究表明,虽然整体普惠金融发展稳定,但是呈现"东高、西低、中弱";同时,普惠金融与地区发展深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可支配收入与普惠金融呈正相关关系.在加强西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需促进普惠金融深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刘钢 《科技与管理》2002,4(4):96-98
发展中国国家的金融事业处于落后的状态,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事业不发达,金融中介活动的效率差,这些都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采取压制性的金融制度。发展中国家想使经济得到发展,就要重视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要发挥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应放弃他们所奉行的金融压制,实现金融深化。从金融压制转向金融深化,不仅是货币领域的深刻变化,而且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金融深化为内容的金融变革,其实质就是在货币金融活动领域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中的歧视和错配问题是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亟待破除的藩篱。本文将金融歧视、金融错配与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纳入计量模型,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金融歧视和金融错配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歧视强化了金融错配的技术创新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依次增强。金融错配是金融歧视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路径,随着金融歧视跨越一定的临界值,金融错配对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为突出。本文为深化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现状,探索普及金融教育的路径,提升金融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教育的普及以及国民金融素养的提升.从国家、金融机构以及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是稀缺的、战略性社会资源.金融的资源属性决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金融资源承栽力.针对金融资源承栽力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文结合金融资源特点.对金融资源承栽力的空间、时间、适度、技术和社会经济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金融资源承载力具有客观性、适度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可变性等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物流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所涉及的主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预期。在分析供应链金融的主体的基础上,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运作方式并归纳总结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点。最后,给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物流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所涉及的主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预期。在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动因的及其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供应链金融与物流金融的区别、供应链金融的主体、供应链金融运作方式及其特点。最后,给出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回顾、广泛挖掘和科学吸收、利用已有金融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从金融生态理论、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和二者的关系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文献进行了综合与述评.认为,金融生态理论是在金融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生态经济学为方法,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研究范式而演化出的一门新的理论学说;对于金融生态主体范畴的界定,应立足于专业主体,而金融生态环境则不仅包括社会生态环境,还应包括金融生态专属环境.  相似文献   

11.
尹建凤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46+102-146,102
作为物流金融的深化和发展,供应链金融为所涉及的主体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预期。在辨析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异同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动因,并设计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研究我国金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并提出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当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金融结合运行机制研究沈阳市科技领导小组东北大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秦树梅,董中保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加速科技进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高新技术商品...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应该不断予以优化。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构建了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衡量指标,采用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将黑龙江省与我国其他29个省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实力较差,就此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司法公正,完善信用体系,深化金融产品创新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实现了迅猛发展,跨国资本流动、金融创新及金融科技等,给中国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金融国际化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与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及企业杠杆率的上升等。对此,文章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促进金融创新与市场发展及深化金融改革与国际合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得性研究中引申出金融广度的概念,以区分金融服务渠道宽度和金融服务对象范围,更为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发展的深度、宽度与广度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这个三个维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特征,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特征是低金融广度和金融宽度与高金融深度.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短板是过低的金融广度和宽度,金融的不均衡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增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行金融业普遍服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碳金融本土化和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产业面临的两大难题,通过对当前碳金融和农村金融各自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分析,得出碳金融与农村金融具有互动关系:碳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本土化碳金融.基于金融产业视角,两者的良性互动需要通过设计农业碳交易品、农业碳债券、农村碳衍生品和发展农村绿色信贷等实现.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内容和特征,结合经济转型理论界定和金融发展理论,选择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扩大内需3个经济转型维度,金融深度、金融结构、金融效率3个金融支持维度,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新常态下金融支持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经济转型发展的3个指标均不存在因果关系,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深度对扩大内需有促进作用。政府应当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系统运行效率,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完善金融体系,助力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是订单农业违约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方法能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在订单农业主体之间实现利益风险的分担平衡.因此应完善期货市场,促进期权市场的构建,深化金融衍生工具和订单农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普惠金融也是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和京津冀协同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普惠金融协同发展既能促进三地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冀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依托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普惠金融平台,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