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说起张树森,在军队的报刊上经常能见到他的大名。他担任某集团军报道组组长4年来,该集团军连续4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连年被《解放军报》社和军区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最佳作者,连年立功受奖──这些与他满腔热情投身于新闻事业是分不开的。情洒基层结硕果热爱基层、深入基层,是张树森采写新闻稿件的“法宝”。自他爱上新闻工作就养成厂常下基层蹲点的习惯。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基层度过的。他的女儿琳琳,打小就晓得有一个来去匆匆的爸爸,在不在家已习以为常。他下连队蹲点与连队干部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促膝…  相似文献   

2.
他作为一名军队基层干部的确很普通,但在全军新闻队伍中他的名字却很响亮。他就是陕西省榆林军分区政治部宣保科长思治权。 思治权原是一名后勤干部,1992年从作战部队调入榆林军分区时,由于新闻干事缺编,军分区的新闻工作已在省军区当了几年“副班长”。分区领导见他文字功底不错,就让他临时负责新闻工作。让后勤干部搞报道,这对思治权来说,犹如赶鸭子上架。但他并没有知难而退,在如饥似渴地学习新闻业务知识的同时,他还经常到榆林日报社拜师学艺,从“豆腐块”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1996年,军队参与国家“八七”扶…  相似文献   

3.
有机会从北京来到边城乌鲁木齐,慕名前往拜访新疆军区后勤部某分部宣传科长侯恩儒。走进主人整洁雅致的书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墙壁上悬挂的出自侯恩儒之手的几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和形态逼真的中国人物画,果然名不虚传,叫人一饱眼福。新疆书协一位著名书法家曾这样评价他:“恩儒先生的字有如天马行空,随意洒脱,笔锋亦刚亦柔,笔体自如流畅,行书如大河东流,楷书刚劲有力,草书却似龙腾虎跃。”侯恩儒出生在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浓厚的古文化底蕴和前秦文化遗风熏陶养育了他。他自幼受父辈们的影响,喜爱书法绘画,练就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4.
她连续四年被军区联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先后发表新闻和文学稿件380余篇,并有6篇获奖……她就是某部干事郑旭燕。 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她,从军校毕业走上护理岗位起,就决心用手中的笔去讴歌身边的人和事。“慧眼识才”的政治处主任便将她由科室调到了机关工作。郑旭燕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勤奋笔耕,一心扑在新闻写作上。为了采访自学成才的创伤显微外科主任冯承臣,她在创伤显微外科一泡就是一个月,忍受着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的痛苦,亲身体会和目睹了冯主任为抢救病员而不分昼夜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  相似文献   

5.
情系新闻路     
武警海南总队三支队的官兵,大都知道劳家丰是他们支队的“笔杆子”,因为他们在报纸上,常能看到他的名字。劳家丰从事新闻工作6年来,用顽强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换来3本厚厚的见报剪贴,共有1400多篇新闻稿刊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89年3月,劳家丰加入了武警海南总队三支队,走进了娘子军的故乡和素有椰城美誉的热土。有一次,他偶尔在报纸上看到支队新闻干事写的反映支队事迹的新闻稿,也产生了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出来变成铅字发表的冲动。最初,他寄给报社100多篇稿件都石沉大海,虽然心情很沉重,但依然没有放弃对新闻…  相似文献   

6.
三十出头,不高微胖,怎么看都像一位庄稼汉的他,却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笔杆子”。打开他珍藏的剪报本就会清楚地看到,里面既有5000字的工作通讯,又有二三百字的“豆腐块”、“萝卜条”;既有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言论又有发表在刊物上的杂谈、侧记。这个新闻战线上的多面手,就是沈阳军区二0六医院政治处宣传干事石权山。俗话说:“蚕只有吃饱了桑叶,方能吐出闪光的丝来。”一个报道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新闻写作知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1989年,从小喜欢写作的石权山,凭着在家时发表过的几篇散文,新兵刚下连就被政治处…  相似文献   

7.
8.
马的劲是什么?是骁勇,是拼搏!张家口军分区宣传科科长刘邦举就有着这样一股子劲。1972年,刚满19岁的刘邦举,一入伍在河北省蔚县人武部当打字员,他常常为新闻干事打印稿件,看着身边的一桩桩新鲜事,经他打印后在报纸上变成错字,他心里很激动,同时偷生一种意念:我也要用按动键盘的手把身边的新鲜事儿写出来上上报。1977年他当了政工科干事后,更坚定了写作决心。一年下来,手稿整整码了一人高。他相信几分开水便有几分收获。终于有一天,他的第一篇报道《三凰引凤过深山》在地区报纸发表。第一次的成功,更加坚定了他不懈地追求。19…  相似文献   

9.
(-)“我叫海海建,于新闻的”,某高炮旅新闻干事梅海建总是这样介绍自己。初识梅海建,一点都看不出报道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灵气,相处一段时间,他身上的“新闻细胞”才逐渐显山露水:采访风风火火,写稿坦坦荡荡,上稿笑逐颜开……再看看几大本厚厚的刊稿剪贴本和一拽荣誉证书,心中明白:梅海建,的确是干新闻的。1991年冬,梅海建离开江北水乡,来到某高炮旅。火热的军营生活、纯洁的战友深情,使梅海建对新闻写作心动手痒。不久,济南市4所小学的近百名学生到部队开展“夏令营”活动,他竟洋洋洒洒地写了数千字的“通讯”,鼓起勇气…  相似文献   

10.
黄振生是河南油田炼油厂的宣传科长,他要抓全厂职工的政治学习、干部的理论教育,又得管厂里的广播和电视,抓对外的新闻报道只是他的任务之一。在繁忙的工作中,他用亲自采写新闻的实际行动,推动全体通讯员的干劲。四年中,他发稿150多篇,成为河南石油报的特约记者。为促使基层领导的支持,他建议厂里把新闻报道作为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制订出考核细则和奖罚办法。宣传科除定期办培训班外,每月抽二、三名通讯员到科里实行“单兵教练”。他同通讯员一  相似文献   

11.
风雨人生三十五,事有成业已就。南京军区某部宣传科科长肖昌价近10年来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花之韵》(著名作家秦牧生前曾为之作序),报告文学集《浪击兵营》、《泅湾湖风采》,理论文集《科学文化是第一生产力》等书;他创作的《淮河战歌》等三部电视短剧被搬上荧屏。他采写过刘少奇、陶行知、康克清、江上青、刘吉、韩静霆等知名人士的传记文学、长篇访谈录。目前,他的又两部专著《邓小平风格论》、长篇小说《乡是》即将面世;他撰写并被报刊和内部采用的近百篇政工研究文章,使他连年被军区、集团军评为先进个人。他是从写“本报讯”起…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某集团军新闻干事李化民风尘仆仆地挤上了南下的公共汽车,去基层采写官兵团结的模范事迹。而此刻,在集团军大礼堂,作为四大机关干部中唯一的一名二等功荣立者,大家正在为缺席的地开庆功会呢!刀岁出头的李化民深请自己宣传的重点在基层第一线,只有在火热的连队和朴实的土兵中间,才能挖掘出鲜活的素材。因此,他的的身影总是闪现在太行山麓、吕梁山队汾河两岸的一座座军营里。1990年盛夏的一天,战士马文别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被烈火烧伤,刚刚拿上探家车票的李化民立即奔赴百里外的现场采访。从连队到…  相似文献   

13.
情满沂蒙     
听众朋友:在今天的《致富之路》专题节目里,请听本站记者采制的录音访问记:《情满沂蒙》,说的是我县沿口乡帮助山东沂蒙山县的黄坡乡办砖瓦厂的事儿。 (出《沂蒙山小调》,压低混播) 听众朋友:这曲《沂蒙山小调》,大家都很熟悉吧。听到这甜美柔畅的旋律,您一定会向往那“高粱红,豆花香,青山绿水多  相似文献   

14.
情满宝丰     
两年前,宝丰县最大的民营企业洁石集团接手我省两家中国名酒企业之一——宝丰酒业,对陷入困境的宝丰酒业进行了“二次重组”。时至今日,二次重组后的宝丰酒业,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身,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销售收入实现年计划的100.18%,同比增长107.8%,  相似文献   

15.
暑末秋初,一本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闻通讯集摆在了我的案头,这本书汇集了近百名勇驾扁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打厮杀、乘风破浪的弄潮骄子的事迹,成为展示90年代革命老区内黄县摆脱贫困、奔向富强的英雄长卷,书名叫《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数能事,百舸争流呈英豪”。  相似文献   

16.
情满太行     
中共安阳市委机关报《安阳日报》,自1958年元旦创刊至今,已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最近,中国记协名誉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10月10日至12日,省委宣传部在登封市召开全省各市地委宣传部新闻科长会议,传达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新闻舆论及其管理工作的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安排部署近期全省新闻宣传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彬、副部长马心浩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张文彬同志强调:报纸、广播、电视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宣传、深入阐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主要观点,充分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我省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8.
李军作为首批走进军校大门的学生官”.却对基层有着特殊的情谊。自打他当上宣传科长,他的心仍然常系着基层连队,并能结合工作搞报道,以报道更有效地指导连队工作。他说得好:“基层是田野,我们的希望在田野里。”若找李科长,在机关内常常找不到他。他去哪里了?肯定在基层。不论在@士宿舍里还是在训练场上,他总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他善跟每一个战士进行畅快的交谈,了解战士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爱、所忧所愁。基层连队缺少文体器材,而上级拨下来的经费又有限,他就教连队积存报纸,留下牙膏皮,每人少抽一包烟,大家都节约一…  相似文献   

19.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20.
何平在10多年的新闻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追求、探索,以一篇篇日臻成熟的新闻佳作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名字时常同党和国家一些重要活动及重大事件的报道联在一起,频繁地见诸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媒体,并多次在各类好新闻评选中获奖。特别是近年来,他独自或与人合作采写了一系列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力作,其中,《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殊获1995年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由于他的新闻业绩突出,新华社在1993年破格晋升地为高级记者,1995年又聘请他担任新华社新闻业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成为当时全社最年轻的评委。1994年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