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较之旧刑法,一方面体现出法律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仍表现出立法考虑的不足。同时,对于针对正当防卫的某些问题的各种探讨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探求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真谛,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新刑法实施以来,关于其中正当防卫的有关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文章阐述了笔者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不仅仅是不法侵害行为,也包括某些合法行为;2.认定无过当防卫的对象时,应以暴力犯罪来界定行凶、杀人、抢劫等犯罪;3.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4.
从无限防卫权的构成条件出发,说明现行刑法对无限防卫权的规定存在缺陷,同时也不利于对人权的保障。科学地界定无限防卫权是对现行刑法进行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实务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僵尸条款",违背了立法的本意.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出台后,针对当前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探究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从根源杜绝此类案件司法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权利,它的意义 在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 法侵害作斗争。  相似文献   

7.
论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中的一个特殊问题,有四大特征,五种类型。在不具备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多种非正当防卫行为中,哪些属于假想防卫行为,对此,我国刑法理论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假想防卫只能构成过失犯罪,或属于意外事件而不负刑事责任,而不能成立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8.
正当行为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震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切实保护正当防卫行为,正确执行正当防卫制度,必须对正当防卫进行深入研究,对正当防卫的性质、条件、客体,必要限度等形成共识。只有正确理解认定了正当防卫,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比较我国新旧刑法典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经过修改后的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更趋规范、科学;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确立了无限防卫权,强化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同时也埋下了公民防卫权滥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并非终生享有的。它是为保护其他合法权益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辅助性而不独立的权利,是一种期待权。正当防卫只有正确、恰当地使用,才能达到刑法所规定正当防卫之目的。因此正当防卫成立之条件是制约和决定防卫行为是否符合法律之规定的标准尺度。  相似文献   

12.
的士司机遭遇抢劫的指数在各大城市不断攀升。如何正确行使防卫权利成了的哥们关心的问题。笔者从防卫时间、防卫目的、防卫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法律应当用事实继续说来确定防卫时间。明确抢劫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防卫目的,在平衡犯罪嫌疑人与的士司机利益的前提下。结合期待可能性理论为遇险司机们设立介于特殊防卫与一般防卫之间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论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表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正当防卫为基础,讨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这种表述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了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有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应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展开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相似文献   

14.
期后背书是票据法的重要内容,对于界定“期”的标准在理论上出现了多元化,这些标准的相同点是对期后背书的法律效力加以限制,完善期后背书制度,明确期后背书的效力与持票人的权利,对完善我国票据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强制辩护制度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有重要意义,在人权保障的大背景下,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我国应当构建全面的强制辩护制度,即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程序中,没有辩护人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辩护,则刑事诉讼程序不能继续进行。这种强制是对公检法机关、对政府、对律师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强制。构建强制辩护制度是人权保障必然的价值选择,也是重新确立律师应有的社会地位.改善律师生存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无效理论延伸出来的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对防止行政权滥用、坚守行政行为“实质正当性”要求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国应建立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制度,在防卫权标准、无效行为确认以及防卫权矫正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左右极限的概念和计算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结了分段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取整函数,表达式相同、但左右极限不同的函数共4种需考察左、右极限的函数求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极限概念的抽象性,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较容易直观认识数列“特征”的定义,由浅入深,过渡到对数列“ε-N”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阅卷权是辩护权的组成部分,以获取充分的资讯为目的而设置的阅卷权是被追诉人实现辩护权实质有效的保障。纵观世界立法,对阅卷权的规定有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不同时享有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享有同等的阅卷权、被追诉人与辩护人的阅卷权区分对待几种情形。理论和实务上之所以对被追诉人本人是否享有阅卷权存在争议,主要出于保护原始卷宗的完整性、避免使案情晦暗、维护第三人的利益等方面的考量,但是这些考量不能成为禁止被追诉人阅卷的理由。诉讼主体理论、程序正义理论、公正审判权和有效辩护理论等都要求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且出于对保护被追诉人对案件的知悉、增强事实认定的准确性、提高诉讼效率等现实必要性方面的考量,也应当赋予被追诉人阅卷权。  相似文献   

20.
论人格权的法律变动——“人格法律行为”概念的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权的法律变动具有理论抽象的可能性.人格权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法定性、地域性,行为能力、意思表示、代理、精神损害赔偿等法律规则都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