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巧设导语,用寓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过一一根稻草压死一头骆驼的寓言故事吗?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个农夫饲养着一头骆驼,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知道一直替他卖命的骆驼究竟能驮多少东西,于是往骆驼的背上一把一把地加稻草,骆驼没有趴下,最后他拿起一根稻草轻轻的往草堆上一放,骆驼就被压死了,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课内阅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因此,欣赏人物形象是本单元的重点。《祝福》塑造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摧残的"病态"的祥林嫂。作者通过对她病因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贯的思想,即正视现实的批判性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本课主要是通过对祥林嫂病态病因的挖掘来理解鲁迅精神,解读鲁迅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祝福》的教学中,有几个问题时时萦绕在心头,那就是《祝福》与《灯下漫笔》、祥林嫂的被逼“再嫁”以及阿毛的惨死。从课堂上下来,内心的忿郁之情实难平抑。眼前总是闪着祥林嫂抛尸雪野的惨景,耳边响起鲁迅先生的怒吼:“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灯下漫笔》) 我细细地体味着鲁迅先生的话语,似乎看到鲁迅先生那“横眉冷对”的目光,在赤县难明的长夜云空闪烁,那令人心惊肉跳的“人肉筵宴”,正在富人的“祝福”供桌上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一提到鲁迅的小说,都很头痛,这是因为现在中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已经比较久远了,鲁迅文章中的语句、感情,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其所在时代的一面旗帜。优秀的文章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警示、一种反思。我们不能因为鲁迅的文章艰深就不让学生去读,应该想办法,让学生读懂鲁迅的文章,进而理解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执教《祝福》时,有学生指出:祥林嫂的一生饱含辛酸和血泪,可谓是人在窘途,在她执着而又愚昧地追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时,假如"我"能给祥林嫂一个明确的回答,祥林嫂是不是不会死去?在师生的深入讨论中,我们发现无论"我"怎样回答,祥林嫂的命运都是无法逆转的,她是非死不可的,以下就是我们探讨的成果。祥林嫂遭遇了窘途。回想祥林嫂的一生可谓是人在窘途。"立春之日,丈夫亡故;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人教版教材〈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2.探讨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小说的能力。难点: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三、教学手段: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阅读活动中,自己读书思考,与他人交流,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祝福》是篇传统教材,要讲的东西很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主要数学要求是:1、分析洋林嫂和鲁四老爷的形象,使学生了解剥削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2、使学生学习课文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外貌描写刻划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第一篇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宠儿。无论教材如何改变,《祝福》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屹立不倒。这虽然使得本篇文章传播面广,为人们所熟知,却也难以逃脱大众审美疲劳的宿命。这也在一方面成为《祝福》语文教学的桎梏。如何让《祝福》的教学不再陷于传统的模式,我们也许要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研究。一、《祝福》的解读初探在听过许多《祝福》的公开课,在互联网上搜索《祝福》的教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祝福”和祥林嫂悲剧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 2.使学生了解课文倒叙安排的特点及作用。 3.进行课文内容扩散性联想训练,进行两史一情的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一、认识春天及迎春祝福对反衬祥林嫂悲惨遭遇的作用。二、把握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所揭示的深刻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14.
刘玲芳 《学语文》2012,(1):23-24
《祝福》一直是高中经典名篇,珍藏在每个大学生的回忆里,现在仍为每个高中生指点迷津,在他们展开人生征途前,启迪人生反思社会。作为一名鲁迅的“粉丝”,亦可以从不同年代的《祝福》教学案例中,发现《祝福》小说教学设计的转变、进步。本文从众多案例中选取对现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三份案例来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并设计表演唱的形式.2.学会新疆乌孜别克族等民间音乐典型的节奏.3.初步认识都它尔、弹布尔、手鼓等乌孜别克族民间乐器.  相似文献   

16.
(本课教学共用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并提出问题.第二和第三课时师生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教《祝福》这篇文章时,不少同仁往往会强调"夫权、族权、神权"对祥林嫂这样底层妇女的压迫,往往强调倒叙手法的艺术魅力……笔者在教此课时,花了三课时强调上述重点,再另外用一课时尝试结合现实社会谈谈农村女生和一般女孩可以从本文获得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一、苦难时不要做"祥林嫂"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一定会有不少的困难,甚至也会遭受沉痛的打击。当我们在痛苦的漩涡中挣扎时,当我们在漆黑的一  相似文献   

18.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该怎么教学,语文教学界的同仁有许多方法。笔者在教学本文时,尝试变换一个角度,抓住小说中的细微之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挖掘细节所体现的深刻思想,由此向全篇突破,理解小说的主旨,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我们先看一段文字: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教学随笔》2007,(6):32-33
【背景】众所周知,短信已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新春祝福短信更是方兴未艾。短信的内容,精彩简约,耐人寻味,极有语文原汁。把短信引入教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20.
怎样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教师应开掘思路,循序渐进地启发,调动学生求解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祝福》这篇课文可以围绕“是谁杀害了祥林嫂”与学生在探讨中学习。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拯救过自己 ?有。首先是逃婚。甘愿做苦工,反满足,有了笑影,白胖了。为什么 ?因为寡妇被人看不起,第二次嫁更令人厌恶,这就是封建礼教。然后是婚礼中拚死反抗。最后是用积存的工钱捐门槛。但依然没能拯救自己,无法改变人们的观念。可见一个方面:封建礼教杀人。   祥林嫂有过几次逃生机会 ?  第一次逃生机会,在丈夫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