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登强 《福建教育》2010,(7):124-125
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即使关注教师也仅仅停留在关注他们的教学技能的层面。这样的关注导致教师、教材、学生的分离,使学生的成长处在尴尬的境地,教师也往往把教学“退化”成自己的一项技能。而在书中,帕克·帕默尔这样描写真正好的教学——“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概念不清而导致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把概念讲清、讲透、讲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表达、应用,达到即使忘其“形”。也难忘其“神”的境界,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学生解题失误产生的原因反思如何实施概念教学,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学记》中提到“君子之教,喻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在教学中,“善喻”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不应仅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应该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作为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因概念不清而导致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把概念讲清、讲透、讲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表达、应用,达到即使忘其"形",也掌握其"神"的境界,这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教学在教材的设置和内容的编排上呈现出量大的特点,尤其是学生参与的实验教学,这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问研究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在各级各类展示课堂中,探究性学习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同时,由于探究水平不高导致出现“滑铁卢”现象也不在少数。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平时的训练和实践上,这不得不促使大家把眼光投向教学的本源——平时的生态教学上。那么,在平时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会出现哪些伪探究现象呢?  相似文献   

7.
郭林峰 《语文天地》2014,(31):34-36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目标认定上比较模糊,而他们自身已成为事实上的“半社会人”,大部分人更多地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在学习中将心思更多地投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平时也更加渴望与社会接触,因此呈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学习不积极、不重视语文等现象。受此影响,中职语文教师往往对教学表现出一种放任的态度,这也导致很多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或者是简单地肯定,或者是不置一词地否定,课堂教学评价的  相似文献   

8.
听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经常参与的实践活动之一,也是我们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契机。然而,我们在平常的听课中总是习惯性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上课教师身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体验感,很少去关注师生在课堂这个动态过程中如何共生共长,很少去关注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等。这样听课,既不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各种教育现象,也不利于真正实现“采他山之石”的目的。那么,听课究竟应关注什么呢?一、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不断设计出教学问题情景 ,不断激发学生“欲知”与“未知”的矛盾 ,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 ,恰当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到一种问题情景之中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高度集中 ,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某些新颖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不符所产生矛盾 ,将学生引入问题情景当中 .这些实验现象与学生们长…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电教媒体辅助自然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自然教学中,科学地、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然课堂教学质量。 一、变“小”为“大” 在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对象可视范围小,可见度低,直接观察会影响观察效果,利用电教媒体能变“小”为“大”的特点,把不容易看清楚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放大,能大大提高可视范围和清晰度。减少教学难度,有助于提高课堂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肖海轩 《天中学刊》1998,13(5):112-112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必须精确而全面地进行观察,并善于在事物和现象中注意各种不太显著而又非常重要的属性和特征.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应分清主次,—一观察清楚.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往往分不清主次,把注意力放在次要的环节上,忽略了关键.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光…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生活,应该说,数学知识是生活的一种工具.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纯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较低.而新课改下的数学则强调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犯错、犯罪等越轨现象正在不断发生并呈上升势头。当人们提及这一问题时,通常涉及到的是那些不符合社会期待的问题少年、问题青年们以及他们不符合社会规范的问题行为。也因此,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研究那些“坏孩子”、“坏学生”,而对同样出现越轨行为的“好学生”却缺少更多的了解以及相应的认识。而事实上,“好学生”的身心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并且需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一、“好学生”及其越轨行为1.何为“好学生”“好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学校中成绩好、品德佳…  相似文献   

15.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还可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画数学”。“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或者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画数学”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弥补了数学学具的一些缺点,非常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我认为在教学中“画数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阅读了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 ,笔者感触颇深 .一方面觉得课例很好地运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凸现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的理念 ;但另一方面也感觉到课例中一部分学生的活跃似乎也掩盖了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笔者也想就课例来谈一下数学设计应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问题 ,并以此作抛砖引玉 ,愿就教于同仁 .1 教学设计上的关注新课导入的问题情景的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若能把表中的“亲戚、领工、工人、学徒”改为“工种 1、工种 2…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大多进行的是求同思维训练 ,而在求异方面示例不多 ,训练也不够 ,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 ,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时往往想不起来或者做不到 .就解数学题来说 ,有时也许是“灵机一动” ,但这个“灵感”必然是“意识”和“才能”的积累 .我们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解答问题 ,就必须培养他们有“灵活地”想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 ,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答问题的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一、“懒”教师的教学行为 1.上课讲得少 这些教师上课授课时间短,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他们不拘泥于课堂的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情反馈,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和增删。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代办,他们不会替学生罗列题目的若干解法,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引导学生更主动地串联旧知识,并与新知识连接起来,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化学史料和中华文化,沿着前人探索的道路深入学习知识,更能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尝试解决真实问题。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具体分析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既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借助于演示实验所展示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学习和领悟蕴涵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并未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而是出现了观察、分析活动误入歧途或中途受阻的僵局,我们把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情况称作演示实验的“失谐效应”。本文试图通过对“失谐效应”形成机制的探讨,来寻求有效防范“失谐效应”产生的措施。a.实验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