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定句法框中的“也”字,处于一定的语境,可以帮助强调某种不同。这些不同具体指:情况异于常规、异于常情;叙述主体异于叙述客体期待;相类同的两项相异;行为主体异于以前;叙述客体对“异”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叙述话语”是当代叙事学理论所关注的重心。“叙述”与“叙事”所指不同。叙述话语即“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述时间、人物、叙述者及其视点是研究叙述话语的几个要素,体现了叙事学的文本研究特点。在当下西方文论频繁更迭的大背景下,其理论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了。重估叙事学尤其是“叙述话语”的理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贺诗独树一帜,诗史上有“诗鬼”之称。其异于唐诗格律的“歌行”,结构自由,立意违俗,诗境诡奇,语言编组离奇,充分展示了这位孤寂诗人的“鬼气”(才气)。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怎样成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专篇议论教师的成长,即从“关注的不同”入手,叙述教师成长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的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相似文献   

5.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者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者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者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1960年代后半,颜元叔在台湾提倡“新批评”(New Criticism)。“新批评”在美国冒起时,学院里的文学研究仅限于作家生平、版本考据、文字源流;依随报章杂志大量出现的文评、书评则笼统空泛,以个人喜好为主。“新批评”认为学院派本末倒置,文学研究必须聚焦文学作品,视之为独立美学客体,与作家及其他外缘因素无关;“新批评”又认为报刊上的评论流于“印象派”(impressiomistic),甚至仅以主观上是否“感动”为准则,因此力主客观分析,以个别文本内的表现手法(例如叙事观点)及组织手段(例如结构)为依归。颜元叔对台湾文学、中国旧诗和传统说部的探讨,完全服膺“新批评”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在叙述过程中,“第二人称”的“你”和“你们”,是客观存在的。只承认“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而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是不妥的!不承认“第二人称”叙述存在,原因何在?有人认为当说到“你”或“你们”时,是以“我”为立足点。仍是“第一人称”叙述;(朱伯石主编《写作概论》第69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如果按此推断,那么,“第三人称”叙述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三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 ;“三入”是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不少学生把它们混为一谈 ,搞不清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一、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1)不同点 :①含义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 ,在其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  相似文献   

9.
现代交往实践观认为,交往实践结构是由“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结构。在道德教育领域中.交往的主要形态表现为德育对话。其结构也相应地表现为“主体(教师)-文本(德育素材)-主体(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关系。在德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面,但为了保证对话的质量与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德育文本(德育课程、教材或相应素材)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把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也看成是一个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0.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1.
鬼子小说以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所承受的苦难的过程见长。本文从作家主体出发 ,通过小说所呈现的客体———现实世界 ,考证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和主体对客体的整体观照 ,在此基础上解读鬼子小说中凌厉得体、深藏不露的叙述语言所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对技术应用型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意愿、绿色消费行为决策和绿色消费发展期望,其中绿色消费意愿表现最为显著.同时,不同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学生以及独生子女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是网络小说独有的叙述情境。网络写手是存在于网络空间,区别于传统叙事作品三重主体身份之外的、以网络小说为活动圆心从事创作、阅读和批评等交流活动的网络小说的第四重主体。网络写手在与网络小说其他3个主体身份——作者、叙述者和隐含作者进行身份转换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网络小说叙事文本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是,网络写手在网络小说隐含作者逐渐退缩的情况下,逐渐陷于一个尴尬的表达困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文坛劳模,范小青不仅多产,而且能够在创作上不断自我突破。她凭借小巷叙事成名,当小巷题材式微时,她及时地抓住了"新的现实",开始别开生面的官场叙事和温暖的底层叙事。尽管叙事类型迥异,但她一直以来所坚守的一些创作理念是不变的。因此,叙事流变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其叙事特征的成因和叙事流变的意义,可以实现从一个全新角度来研究范小青小说创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艾衲居士《豆棚闲话》从多个方面表达了对明清易代的反思。首先,其叙述方式是话本小说中少见的双层叙述,从而在文本内部区隔出一个戏剧化了的书场,并以豆子的自然生长勾画出一个具有时间逻辑的叙述框架,建构了一个与统治集团不同的"豆棚秩序";其次,通过对历史的颠覆,揭示隐藏在正史背后的另一面,达到了对某些时局现象的嘲讽与批判;再次,《豆棚闲话》实际上从多个方面对当时社会秩序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形成了与"官话"对应的"闲话"空间,提出依循自然之理建构社会秩序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一个案例的研究,展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实践性知识包括四个关键因素: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的反思和信念。本文的主体是作者自己,因此文章还探讨了自我研究以及叙事作为研究和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锋文学"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明情境"相结合的产物,残雪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深深地受到荒诞派文学的影响。比较《公牛》、《旷野里》等文本和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可以透视残雪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技术层面"的学习和吸纳。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d ways in which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 mentally represent classroom problems in matters of instruction,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A triad judgement task was administered to expert teachers (n=20) and novice teachers (n=98) to determine whether deep, structural features (i.e.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blem) and/or surface feature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lem including grade level and subject) were used to interpret and represent a problem situation presented in a classroom context.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examining problem representation among experts and novices in other domains. That is, the experts in this study primarily relied on the deep features to form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a problem situation whereas the novices tended to rely on surface structures to do so. However, findings also revealed that novice teachers relied on the deep,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problem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