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之友》2006,(2):41-41
当年,我国曾发表一项重要声明,题目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其中的“走狗”一词,在当时出版的所有英文刊物中一律译为“running dogs”(跑着的狗)。这个声明是对外宣传的指导性材料,所以我在接待西方旅行者时经常进行宣讲。尽管我很卖力气,可在外国人中却没什么反应,这使我大为不解。  相似文献   

2.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3.
钱倩 《语文知识》2013,(2):52-53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一句中"贰"字的理解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里的"贰"、"二"、"忒"的词性特点,认为"贰"按其基本义项"背离、背叛"解释即可。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走狗”、“喽罗”、“爪牙”都是贬义词。走狗,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喽罗,比喻追随恶人的人;爪牙,比喻坏人的党羽。然而在古汉语中,这三个词都不含贬义。走狗,原指猎犬。《国策·齐策四》:“也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后用以比喻为人出力者。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又用以比喻甘愿做他人门生。在我国文艺史上,有两位自称是别人“走狗”的艺术大师:一个是清代画家郑板桥,一个是现代画家齐白石。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名燮。他曾给自己刻过一枚“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图章。徐青藤即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诗画大家。郑板桥悉心研究、刻意揣摩他的艺术所长,甘心作他门下的“走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为范本进行逻辑分析,意在使读者通过文章对鲁迅先生杂文中所体现的逻辑力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叶勇  张兴德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36-37,58
“老天拔地”是东北方言,意为“上了年纪,动作不灵活”,还指一些人虽然不是老年人,但是其动作行为迟缓,像个老年人一样。  相似文献   

7.
也释“瞿然”□何铭推测文言词语的意义,一须训诂有据,一须切合语境。《“瞿然”异议》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2期,下简称《异议》)认为,《左忠毅公逸事》中“公瞿然注视”一语之“瞿然”,当“释作‘喜貌’为妥帖”。观点新则新矣,于词义、文意、情...  相似文献   

8.
对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中的“草草”一词,注释一般都作“轻率”“草率”讲(胡云翼选编的《唐宋词  相似文献   

9.
读《四川教育》第八期《关于“牙城”》一文,觉得作者的解释欠妥。作者认为《李愬雪夜入蔡州》一课中的“牙城”是武器库的围墙,墙筑得又高又厚,就与城墙相似,所以名曰“牙城”。按《辞海》“牙城”:唐代藩镇主将所居之城。《新唐书·李愬传》:“率左右登牙城。”后以泛称主将所居之城。王恽《泽潞即事杂诗》:“角声催日上牙城,白羽风清坐阅兵。”据《辞海》解,“牙城”不应是武器库周围筑上又高又厚的墙。应是又高又厚的墙围着主将所居  相似文献   

10.
也释“孺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释“孺子”刘国杰唐《琐忆》(见高中《语文》第二册)一开篇就引用了鲁迅先生的两句很有名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以之结构全文,立片言以居要,真可谓匠心独运。只是对诗中的“孺子”,不少师生难以确解,课文亦无注释。其实,对这两句脍炙人口的...  相似文献   

11.
“牙婆”一词近代汉语习见 ,但《汉语大词典》等辞书释义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因为老尼姑来阻挡,说了三句话,他们便将伊当作满政府,在头上很给了不少的棍子和栗凿”句中的“栗凿”,课文注曰:“方言。用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打别人的头部。”《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10期《鲁迅作品注释需要改进》一文(作者华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栗凿”不应定为动词而应定为名词。华文认为,这个词可解释为:“吴方言词。头部因被食指和中指的骨节敲击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焦仲卿妻》一诗中“儿已薄禄相”中的“薄”意思是“微薄”、“稀少”。笔者认为:这里的“薄”应当理解为“缺少”之义,“薄”的这一义项还出现在由它组成的一些复合词中。但一些辞书“薄”条的释义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以《汉语大词典》为例,对“薄”条的释义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款蹙一词,王利器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释义:款,慢慢的;蹙,紧迫的。款蹙犹言其动作快慢适度。第十六回:‘李瓶儿在堂中秉烛,花冠齐整,素服轻盈,正倚帘栊盼望;见西门庆来,忙移莲步,款蹙湘裙,下阶迎接。’王贵元、叶桂刚主编的《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群言出版社,1993)也持此说。张鸿魁主编的《金瓶梅字典》(警官教育出  相似文献   

15.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垝”“危”可通,均有高义;“垝”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垝垣”当指高墙。  相似文献   

16.
"残步"是一个在古书中使用频率不太高的词,多见于明清时期的作品.一些工具书对此词作了注释,但都有可商榷之处.文通过对"残步"一词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得出了"残步"当释为"残余之步.借指趁他事之便去做某事"的较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发表了吕蒙、毛远明《释悬米》一文(下简称吕文),文章认为:文献中的悬米乃悬水之误,由悬水的瀑布义比喻连绵不断,源远流长。然细考各用例,我们发现吕文的释义并不准确,以下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末两句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课本注“争渡”为“抢着把船划出去”。历代注家都是这样理解,各种资料中也都是这样注释的。前些时候,有一家语文列物撰文,说“争渡”应为“怎渡”,很有新意。因无显据不敢盲从”,依旧从众解释过去了。近月拜读了武汉大学刘永济先生选释的《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古籍出版社79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诗里的“三生”不是“三世”,不“指祖孙三代”,而是佛家语,与“三生石”故事有关。“三生”即“前生、今生和来生”,作者曹雪芹借用此语是取其“业报轮回”、“此身虽异性常存”等佛家思想意义,目的是为了刻画和讽刺贾雨村执著功名利禄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号上周永沛同志的《“距闉”小考》,对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谋攻》一文的“距闉”提出考证,作了解释,认为“距闉”是“偏正式的合成词”,可释为“抗拒敌城的土山”,其理由概述如下: 一、“距”可通“拒”,因为《诗·大雅·皇矣》中有“敢距大邦”之句,“距大邦”的“距”是“抗拒”的意思,所以“距闉”的“距”也是“抗拒”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