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沭方言可以用动词和动态助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完成体、持续体、经验体,它们的语音往往会发生变化:动态助词读轻声使前面的动词发生轻声变调,如果进一步发展,动态助词会失去音节身份和所有音段,同时会使前面的动词发生屈折变调,我们把上述音变现象称为语法化音变。  相似文献   

2.
汉、英完成体标记“有”与HAVE之语法化对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往研究对汉语口语中业已形成的新兴完成体标记“有”和英语完成体标记have各自的语法化过程、机制和动因关注不够。若从共时层面的语用特点分析入手,能较为合理、全面地勾勒出“有”和have作为体标记的语法化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语法化进行对比考察,揭示其中蕴含的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3.
以梧州话、倒水话为例,对两种方言的1300多个日常所用词项进行词汇相似度的计量分析,并以粤方言的标准方言广州话与梧州话的相关系数作为参照,进而说明梧州粤语和周边勾漏粤语的相关性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汉语中新兴的一种表达完成体的格式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目前只在汉语方言局部“有+V”与“V+了”的关系。文章以先贤的已有成果为起点,结合最新的语言事实讨论现代汉语完成体的一种新格式“有+V”和已有的“V+了”格式的消长关系,并指出可能存在的新格式逐渐语法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认知语言学中有界、无界的认知概念、选择视点和范畴化原理,对英汉完成体的现象作认知对比分析,以揭示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内部机制。研究发现:英汉语完成体大不相同,汉语完成体比英语丰富得多;汉语完成体虽然不像英语那样富于变化,但是可以用时间状语来表达体,如“明天,昨天”等;英语的体主要是由动词承载,具有规定性或强制性,而汉语的体相对来说则是非规定性或非强制性的,具有更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范畴化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概念的基础,近年来逐渐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完整的范畴化理论由范畴化与非范畴化构成。语法范畴等词类概念在现代语言学中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各种语法理论都利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范畴来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英语中任何词类范畴都能互相转化。而且词类范畴也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范畴化理论可以用于英语教学并对英语词类转化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have的完成结构have done的语法化演变过程,发现have done经历了与have to相似的语义退化和语序改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转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先联性"语法意义增强的原因是它靠近了动词的过去分词。由此推定:正是受到邻近成分的影响have才发展出不同的语法意义。Have的语法化进程还在继续,解析它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对have进一步语法化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词类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主要词类的语义结构,并对这些主要词类的范畴化关系网络作了粗略的描写;认为认知语法的词类划分符号法有助于达到语言研究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汉译佛经里的"当"常常可以用来表示将来时.例如: 1.太子灯光,念计无常,传国授弟,即时出家……游行世界,开化群生,当还提和卫国,度脱种姓及国臣民.(修行本起经,3/461b1) 2.但见六波罗蜜种种解脱,但见当作佛,但见余佛国,但见了了佛尊法无有与等者.(中本起经,8/4 35b) 3.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皆为人中尊,悉于其中作佛.(道行般若经,8/431c) 4.若有当来比丘,当以是贤善奉行戒.(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1/265c)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语法范畴与(用形态或词语体现的)显性语法范畴相对。它是面向第二语言教学、语言使用和人机对话的语法研究所面临的学科前沿课题。本文从组形、释义和传息三个方面,举例性地论述了现代汉语隐性语法范畴的基本内容、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范畴语法的最早形式是 AB-演算,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形式系统,它们把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视为基于类型的推理。范畴语法的两个最完善的分支是基于逻辑传统的范畴类型逻辑和基于组合传统的组合范畴语法,二者联系紧密,差异也明显,前者主要关心不同逻辑算子对语言的适用性和逻辑系统的证明论性质,认为生成能力不具有主要的理论意义,在计算应用中没有价值;后者更多集中在获得低的自动机理论能力和良好计算性质的语言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清石话主要采用的“者”、“恒”、“者恒”、“得”、“第”、“咧”、“恒”、“砦”等标体词和“NP ViVi (再)VP”结构,考察芜湖清石话的完成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来源于处所词,这是吴语和闽语的共同特征.但莆仙方言的这两种体标记来源于处所代词"即、许",而不是方位后缀或动介词,这又不同于吴语与闽语的其他方言.本文先描写莆仙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特征,然后结合吴闽语其他八种方言的资料,分析进行体和持续体标记的语法化序列,从而观察其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从范畴的概念出发,掌握语法范畴的科学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清晰的优势。教授者运用明示性及暗示性教学可以加强学习者对语法范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完整的范畴化理论包含范畴化和非范畴化。范畴化的作用在于给混沌的世界建立秩序,找出事物的结构关系;实现认识过程中的经济原则。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性的过程。两者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过程。本文旨在从词义和词性两方面探讨他们在范畴化向非范畴化过渡过程中所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级范畴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程度的语法范畴。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的分析,得出现代汉语可以通过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和虚化程度副词的形式朱表达与传统语言学级范畴相应的语法意义,即“级”概念,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级范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英语疑问句的语法结构体出发,分别考察了疑问标示及疑问项各自的虚化机制,从而探究疑问句句法形式和功能变迁,双从动态角度,结合语言使使用的具体环境揭示其语法的语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莆仙方言动词完成体的表示法。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与普通话相应完成体“了1”比较中对其完成体的两种用法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莆仙方言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