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清 《考试周刊》2014,(45):52-52
<正>"学语文,怕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通病。"布置作文,阅作文",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头疼的事。因为其他作业批改起来很简单,要么对要么错,而批改作文时,评语必须准确、到位,不然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阅评语显得尤为重要。一、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评语,可对学生进行恰当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  相似文献   

2.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习作中常见的是要么说大话、空洞无物,要么无话可说,作为语文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写作训练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自我",以"我"之见闻和"我"之想象,抒"我"心中情。这样方能达到作文的最高境界——言为心声。  相似文献   

3.
预习,就是学会自己读书.没有一位教师会否认预习的重要性,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多读、多写、多思,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出"学习语文要预习",反对"不教学生预习"、"一切预习事项由教师代劳"的做法,他把预习看作阅读的主要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预习这个环节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师要么盲目设置,不加选择;要么不予强调,听之任之,这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语文教师既要重视预习,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文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置预习题,力争做到以下"五要":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了,无数的语文教师参与其中、不断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走了很多曲折之路.形式大于内容的操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要么浮光掠影,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更有甚者直接脱离文本.顾黄初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生观"即"生命观"、"生活观"和"生态观".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都很苦恼,甚至无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常常对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望文兴叹"。学生作文要么用词不当,语不达意;要么内容空洞,索然无味。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点拨、引导的效能,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的点拨引导无视时机和学生的认知学情,要么全盘告知,要么启而不发。对此,教师可搭建支点,把握点拨的时机;紧扣困惑,把握点拨的思路;凸显发散,彰显点拨的价值;赏析评价,强化点拨的后劲。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教师只注重繁琐的分析、讲解、灌输,学生只会机械地复述、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分低能,写出来的文章要么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要么语言贫乏、千篇一律,甚至东拼西凑,严重抄袭,常使写作走进"有话不会说,有事不会写,提起作文难,看到作文烦"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8.
正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可是,提到词语教学,教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要么难读字注注音,要么难写字练练笔,要么重点词理理意。这样浅层次的教学缺乏对词语内含与外延的开发,缺乏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发,显然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说"也渐渐失去了光彩。那么,怎样才能为词语教学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关,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上小学起就怕写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题目到手后,要么抓耳挠腮,无从下笔,要么按范文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由"对作文的惧怕"升级为"对语文的厌恶"。对此,我在多年来的日常语文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一手抓学生的口语表达,一手抓学生的书面表达,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10.
质疑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发展思维、逆向思维的有效途径。大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已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质疑环节几乎必不可少。但纵观很多课堂,教师要么想办法将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喂"到学生的口中,学生被"傀儡";要么走流于形式的质疑环节,对质疑的内容不置可否,学生被"真空";要么对课文还没有基本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语文思维的提升,要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么"抢注"思维,让优等生直接替代,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的结论,肤浅地感悟和体会,使课堂难有真正的语文思考,更无法触动学生的语文情感之弦。这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于肤浅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激活语文思维,彰显思维的厚度。那么,该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能呢?我为此展开了相关的教学实践,现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提起作文,我相信出现在很多山区小学生的脑子里的首先是"怕"字,而很多山区小学语文教师也会怕批改作文,因为他们学生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通顺,错字连篇,要么记流水账,中心不突出……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感不强。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直接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  相似文献   

14.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可是提到词语教学,教师们大多唉声叹气:词语教学太枯燥了,要么给难读字注注音,要么就难写字练练笔,要么对重点词理理意,要么……这样浅层次的教学,缺乏对词语内含与外延的开发,缺乏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开发.显然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说"也渐渐失去了光彩.那么,怎样才能为词语教学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实现词语教学常教常新、让学生说得更精彩呢?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语文思维的提升,要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么“抢注”思维,让优等生直接替代,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的结论,肤浅地感悟和体会,使课堂难有真正的语文思考,更无法触动学生的语文情感之弦。这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于肤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中如恶语伤人,就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里,学生要么处处和你作对,要么对你"敬而远之";教师在平时表扬或批评时褒贬过度,就会使"好学生"得意洋洋,使"坏学生"破罐破摔或萎靡不振,使其产生不健康心理,影响其成长和进步;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语言空洞、不切实际,犹如隔靴搔痒,不起任何作用,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语言应有所忌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言习得的训练。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目前,小学生语言表达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个普通教学班,除了几个尖子生之外,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要么苍白单调,缺少灵气;要么用词不当,颠三倒四;说不完整或表意不清的也大有人在。我认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说话训练,帮助孩子学会驾驭语言。  相似文献   

18.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生大部分都对写作存在抵触心理,要么对写作没兴趣,要么觉得写作很难,要么觉得写作时没有要写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调动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究写作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乐于表达的写作氛围,让小学生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广大语文老师,学生更是谈作文色变。的确,学生的习作要么空话套话连篇,要么轻描淡写,对于这一普遍存在的通病,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经常反思和探讨。在此谈几点作文教学的方法。一、巧用教材,活学致用语文教材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凭借,也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从而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教学,不能"贪大求全",只求一课一得,那也是有效课堂。因此,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精辟之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