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电大学生网络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下的素质教育也具有新的内涵,学生的网络素质的培养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南海学习中心在学生网上信息的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希晖 《文教资料》2006,(30):36-37
面对“信息爆炸”,如何引导电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成为开放教育迫切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在利用电大提供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的基础上,创新会计实验,引导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并从网上传播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平台是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途径。学习平台获取的便利性、可操作性及学习者对其提供资源的满意与否,将直接影响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文章基于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视角,对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开放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课题组的调研,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即应从建设适应网络学习的硬件平台、远程教学平台、资源库和人环境入手,为开放教育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供了数字化的技术与认知工具支持.学生在安全、便捷、畅通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利用网络获取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开发与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并在获取与应用信息中促进自主学习,提升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开放教育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网络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上网率、课程论坛的发帖率都很低,使得开放教育的学习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很理想。“电大在线”是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重要手段,开放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电大在线”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是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去实现教师、学生与组织之间的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始终由"教"的一方提供,学生一直处于获取资源的位置,没有主动地参与资源的建设。让学生主动参与资源建设,是贯彻开放教育理念的一个方面。电大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师生共建有着良好的技术资源基础、学习资源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师生共建应从目前的初级共建状态逐步向高级共建状态迈进。  相似文献   

8.
目前网络已成为远程开放教育最主要的知识传播与接收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效果与网络学习行为直接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开放教育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存在着主动意识不强、抗干扰能力偏差、信息处理能力较弱等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等是改善网络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宋江萍 《家教世界》2012,(16):49-50
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而面向21世纪的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和活动性,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传统的书本学习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互联网络的知识学习过程却是一种主动的信息追求。同传统现代教学媒介相比,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固定、单向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学习兴趣又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力量,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内在推动力。该文结合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了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不同于传统教育,强调由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电大作为开放教育的试点项目研究基地,要确保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知识并提高学习质量,必须做好几方面的基本工作。本文从基层电大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这几方面工作应怎样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正高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中级阶段,高等继续教育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后疫情时代远程网络教学愈发普及,随着MOOC、SPOC、OER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开放普及和信息资源获取的便利使“互联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逐步成为现实,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变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开放大学面临的问题。云南开放大学立足西部发展现状,整合社会资源推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紧抓质量观、质量保障制度和组织运行机制的质量之“纲”,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构筑起“五层级”主体与“全过程”的纵横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立足区域优势,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地方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对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展网络学习已成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推进过程中,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技能开发》2012,(9):111-111
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的国家开放大学近日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规划.今后将着力开展四项探索。一是要探索注册入学、弹性学习、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二要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生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孔子学院为建设重点.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三要实施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四要以学分银行建设为抓手.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  相似文献   

14.
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以来,电大系统踏上了新的征途,同时也遇到新的挑战。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文章就如何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开放大学师生精神家园,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学生,分析了网络文化建设对开放大学发展的影响,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开放大学要通过建设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质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好德育教育,同时要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追踪。开放大学要努力为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的国家开放大学近日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规划.今后将着力开展四项探索。一是要探索注册入学、弹性学习、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二要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生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孔子学院为建设重点.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三要实施学习者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四要以学分银行建设为抓手.实现各种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  相似文献   

16.
赵志勇 《教书育人》2012,(24):70-71
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大学的建设,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开放灵活、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论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发展和进一步深入,各试点电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但这些成人学生对大学校园缺少归宿感,需要校园文化发挥文化整合的功能。本文拟在开放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对校园文化四个层次进行研究剖析,探讨试点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获取、创新、实践操作、团结协作等能力,以适应开放社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容。开放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学习者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所以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19.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来构建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在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对系统性的学习资源以及模式进行探究。大多数学校的远程开放教育资源都依靠教师方来提供,而学生没有意识主动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当中,一直以来都是被动接受资源,或获取资源。那么,实施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师生共建,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加入学习资源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在时空上存在的师生相对分离的特点,因此在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中,“Moodle”平台网络课程上的教学资源与活动如何设计以便于学生更方便、更习惯和更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和进行学习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对于“Moodle”平台下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