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梦龙的男风观念主要体现在《情史》之“情外类”和散曲《情仙曲》中.冯梦龙视男性对同性之欲为正常,但否定因色而起之欲.他的男风观念以情为基础,对于有情者给予高度赞美与尊重,并认为可以流传不朽,可以做教化典范.古往今来冯梦龙的男风观念可谓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2.
冯梦龙作为晚明时期话本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三言"在话本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情教是冯梦龙文学创作的核心理念.这种观念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的《情史类略》中,也渗透在"三言"之中.本文通过分析情教论和其在"三言"婚恋题材的体现,试图立足哲学层面,阐释这种思想在当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情史》之所以择取古今情事之美者并评辑刊行,既与冯梦龙对宋明以来情、理关系的哲学思考密切相关,也与其无情化有,私情化公的情之规正目的紧密相连。简而言之,《情史》二十四卷作品中,既有对情本体地位的演绎,也有对情为理之维认识论的阐释,复有对情之内在品性的呈现及以之对情的规正。这二十四卷作品的合力,即是对冯梦龙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创作目的的共同承当。  相似文献   

4.
“情感意识”是构成冯梦龙启蒙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不但收集整理了大量坦露真情实感的山歌小调,创作改编了不少大旨谈情的通俗小说,也留下了许多有关“情学”方面的论述。在《情史序》中,他又自号“情痴”。希望死后能作一个“多情欢喜如来佛”,这正说明了他本人“情感意识”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5.
刘城 《天中学刊》2013,28(2):70-75
神女"自荐枕席"主题应滥觞于宋玉的《高唐赋》,作为中国古代情文化集大成的《情史类略》,其收录的神女"自荐枕席"类小说可谓是此主题的延伸。此类小说延续着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框架,但有所改变,如男女主角身份地位的降低、情欲的凸显、重才与重色的角色认同等。这类偏重"情欲"的小说虽是旧时文人"白日梦"的产物,但更显示出古代女性在情爱中主体意识的高扬,也反映了冯梦龙的妇女观及其对"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多种小说、戏曲、民歌和诸如《智囊》,《古今谭概》、《情史类略》等专题性类书,或说资料汇编。但由于他没作过大官,也不是什么正统的文学巨子,正史中没他的列传,杂著中也很少有他的情况介绍;甚至在他死后连个碑文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贞节"作为理学家所鼓吹的一种专属于女性的美德,简言之就是要求女性保持两性的纯洁与单一。在《情史·情贞》中冯梦龙试图以"情"为中介,批评"贞节"理念对于人性的束缚。但冯梦龙自身对儒家伦理美德的默认,注定他构建"情"与"贞"的蓝图时,往往陷入理学糟粕而不自觉。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始见于明代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同时代作家冯梦龙辑入《情史》,且在其《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初以白话小说敷衍其事。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作者的创作视角进行深入挖掘,认为从《负情侬传》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变化:宋懋澄是“借以言志”,冯梦龙是“借以警世”;尽管存在差异,作家不同的创作视角对我们深入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洞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整个晚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冯梦龙“折中”和“骑墙”的“情教观”使他在《情史》中所辑的一些男女情事大都弥漫着一种对人性张扬和消解的张力。在文本中具体体现为一方面对世俗男女私情的揄扬和对僧侣犯禁行为的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又用婚姻和因果报应及天命难违的方式予以消解。这些创作意向上的背离也反映了冯氏矛盾的婚恋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冯梦龙小说对宋明理学的否定符之珍冯梦龙是我国晚明文坛上博学卓识的通俗文学家.著书甚丰。他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童心”说、汤显祖“至情”说、袁宏道“性灵”说,提出“情教”说、这有如一份宣言,宣告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的挑战。他的“三言”、《情史...  相似文献   

11.
胡士莹提出冯梦龙非《情史》一书的编者,但未作深入论证。本文在胡文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证明冯氏确非《情史》编者。  相似文献   

12.
《情史类略》是一部选录中国古代"情"故事的小说集,对于这种编纂作品,尤其需要从编纂处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点,以作品的核心"情"为线索,我们可以见出,文本内部宗旨、体例、内容之间的矛盾,文本与外部社会思潮的背离,这些都表明文本与历史文化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情史》中,与海洋叙事相关的共七篇。本文拟以叙事背景为海洋环境的《海王三》《鬼国母》以及故事主角为海洋生物的《鱼》这三篇为例,发掘超现实描写背后所隐喻的现实世界以及中国古代"鱼雁传书"的文化传统,探究冯梦龙及其所生活的时代人们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14.
《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冯梦龙编辑时加入“京娘自杀”伦理结,体现晚明尊情与风教共存的风气。故事流变实反应故事来源中历史与民间伦理的对立,文学与历史的显影、阴阳二重性与因果伦理的断裂。冯梦龙提出的“情教”作为小说创作的典型策略之一,试图将因果报应这一普遍道德伦理结构与“情”结合,填充文本空隙,使之向传统历史叙事话语靠拢,又制造了新的伦理矛盾与冲突。这启示我们应以伦理学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故事流变与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提出“情教”的理论命题,主要缘于三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情”一元论的世界观;二是“情为理之维”的“情”、“理”观;三是“六经皆以情教也”的经典体认。这三方面的思想认识共同构成了冯梦龙“情教”思想确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提倡"性情说",以情教诲众生,这一思想渗透在其代表作《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即"三言"中,无不体现出作者的文学主张,以小说作为情教的目的。"三言"所宣扬"人品至上"代替"门第观念","好事多磨"代替"一见钟情","破镜重圆"代替"一休终弃"等婚姻恋爱情节模式,直接受到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教偶拈序》署名“东吴畸人七乐生”,此为冯梦龙之别号。《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结尾诗署别号“髯翁”,此为冯梦龙晚年所作小说中诗的别署。冯梦龙编撰的《智囊》辑录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其中不少写入《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中,两书对王阳明的评价也完全一致,这是冯梦龙作《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18.
何佳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5):16-18,32
冯梦龙是“情教”的倡导者,但同时又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说教家,它们构成了冯梦龙的思想冲突。在“三言”中这种矛盾表现为:倡导婚姻自由与维护封建礼制;肯定情欲,又鼓吹妇女贞操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又不能忘怀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主张互信、互知的市民之情,同时又推崇“忠臣”、“义仆”之类的封建人伦之情。这种矛盾与冯梦龙的世界观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地孕育了一大批文学大家,其中,明代通俗大家冯梦龙所编《情史》与当代言情小说在言情态度、文学原型与模式、观念及另类爱情等方面有着许多精神共通之处,传统与现代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至晚明,在诸多方面都显示了新气象,预示了文化发展新的可能性。冯梦龙的“三言”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除了积淀了传统文化的特质外,更浸染了时代的气息。文章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作为范本来做一考察。在冯梦龙“情教”理论的指导下,其创作思想在伦理冲突的背后正在做着一种挣扎,“色情文学”旨在揭示着一种新思潮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