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玲 《生活教育》2011,(7):44-48
“生活作文”栏目从去年7月起,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中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与关心,真的非常感激。作为“生活作文”栏目编辑非常希望这个栏目在未来能够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也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为了能够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共识,使生活作文无论在学生习作和老师的研究方面都能够开展得更好、更有价值,在这里,我把这一年来编辑生活作文的一些感慨和体会稍作整理。  相似文献   

2.
林小钦 《新教师》2019,(6):28-2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习作才有源头,语言才有活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喜欢上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总之,简单干枯的生活里.一切不能着手.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这番话给了我很大启迪.把作文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让作文融入学生现实生活.即以生活为源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触摸生活、参与实践、表达真情就是新课程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审美的兴趣。这样才能"陶冶学生的审美的情操","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笔者每次在习作训练前,为学生选取或创设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融入此情此景,他们会因"物"而发"情",因"情"而发"辞",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5.
游国全 《福建教育》2005,(6A):32-32
很多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习作练习时没有素材。其实材材很多。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挖掘材料.否则就会“身在宝山不识宝”了。  相似文献   

6.
在"冰心作文奖"大赛中,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凭一篇107字的《妈妈回来了》获得一等奖。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了。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她会在家里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此文的制胜秘诀在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作文教学的过于功利化、规则化、模式化.导致学生谈“作”色变,如头上套着紧箍咒.疼痛不已。翻开他们的一本本习作:文不对题的,胡编乱造的,干涩无味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充实生活,进而使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字。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小学生的写作源泉,包括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生活作文     
《生活教育》2011,(17):67
编者按:本期《生活作文》选录了江苏省江阴市北大街小学生活作文5篇,并配发了奚凌红老师指导学生习作的经验体会以及泰兴市古溪镇中心小学汪育香老师关于作文写作的思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到我们这个栏目中来,欢迎广大老师热心推荐学生的佳作,并且撰文阐述生活作文理念以及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班上孩子普遍对作文"不感冒",一到作文课,孩子们就大呼小叫地说:"哎呀,作文最难了,我最怕写作文了!"这样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实践",缺少"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因为《课标》如此关注生活理念。所以有人说,生活是兴奋剂,它可以激趣活情;生活是催化剂,它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新知;生活是助长剂,它可以使学生在应用中健康成长。然而,据近几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现有9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脱离了火热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从教三十年,教了三十年的作文,从农村小学,到都市学校,从三十年前的贫困到现在的小康,我深深地感觉到,生活是我们写作的唯一土壤,至少,对小学生是这样。农村有极其丰富的写作资源,城市有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我出生在农村,每次给孩子们讲农村里的见识时,孩子们都是那样专注——  相似文献   

13.
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好的文章也是改出来的,这两点并不矛盾。对于刚刚写作入门的小学生而言,也许教给他们修改作文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引导学生重视修改,掌握修改的方法,培养修改的习惯,并能从修改的过程中得到收藏、得到快乐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奏响作文修改的旋律吧!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停。”生活永远是多彩的.童稚的心也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挖掘生活的内涵.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竭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沿用到现在,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写作文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最致命的一点是学生普遍产生厌作、怕作心理。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障碍。如何帮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情况下,生活的精彩显得妙不可言,但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从感悟生活入手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干巴巴的骨架,没有了生活的血与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通过图书、音像、网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与作文     
“看,这作文简直是乱七八糟。”“唉,老师今天又布置作文。”从老师这焦虑中,从学生这叹息中,不难看出教师作文难教,学生作文难写的通病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两种:第一,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写作材料,学生当然写起作文来抓头皱眉。  相似文献   

20.
杨志芳 《广西教育》2010,(19):56-56
小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也困扰着很多老师。如何扭转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成为很多老师想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引导小学生写作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