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好课由谁说了算,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何敏老师梳理出了七种观点及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由学生说了算”.可见主张“由学生说了算”的老师恐怕不在少数。最近贾宏权老师撰文重申这一观点.②但笔者感到其理由站不住脚,其认识可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很有再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一家网站的“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老师发了个关于作业的“帖子”,讨论的话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老师要不要做一遍。有人跟帖说应该做一遍,不做,怎么批改、怎么指导?有人说应该有选择地做,答案一目了然的就不需要。还有人说这样没有必要,老师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看起来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持己见。但仔细一琢磨,觉得这几种不同意见倒是很有相同之处的:第一,人家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就想先做或跟学生一起做作业,谁能说不可以?第二,不管持哪一种看法,大家似乎都把做作业默认成为完成所布置的指向特定教材、巩固所学知识、为了熟能生巧或举一反三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3.
“我儿子早上在学校门口值勤,见到老师都敬礼喊‘老师好’;我注意观察过,绝大多数老师是面无表情地走过!”——就在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让人们感叹“人情冷漠”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在网上发出这则《大清早校门口对老师又是敬礼又是问好,老师却很冷漠》的帖子,引发了网友们对教育问题讨论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4.
一次幼儿园中班的剪贴课上,老师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幼儿能剪出各种几何图形并拼贴成有意义的图案”。课后讨论时,带班老师出示了幼儿的作品:汽车、火箭、楼房、人、圣诞树等等,很精彩。在出示一个小女孩的作品《鱼》时,老师犹豫了一下,说:“剪的技法很好,色彩搭配也很美,但是……创造性好像差了点……”我明白她的意思,小女孩没有剪贴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事实上,这幅《鱼》是所有的作品中线条最流畅,色彩最大胆、和谐,画面最干净的。有老师提出异议:“色彩搭配中没有创造吗?布图中没有创造吗?”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创造性”的讨论,也引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谁的主意好     
《学前教育》2009,(3):16-17
王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班文学活动《谁的主意好》,布置了场景:小兔的家。活动中。通过听、看.表演,幼儿很投入地体验了“小羊使劲捶”、“小猫用力踢”、“小鸭大声喊”、“小鸡轻轻敲”等不同的叫门方式。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的主意好?幼儿异口同声回答:“小鸭的主意好。”显然,大家没能说出“正确”答案,王老师又换了一个问题让幼儿选择:“小鸭和小鸡的主意,哪个更好?”终于,有几名幼儿想起文中小兔说的“我想听到有礼貌的敲门声”,说出了“小鸡轻轻敲门的主意好”。尽管很多幼儿提出异议,可王老师还是在有了“正确结论”后,结束了活动。活动后。有老师指出,讨论这一环节,王老师应该让幼儿充分讨论,未必小鸭的主意不比小鸡的好!王老师提出:如果这样的话。如何体现“有礼貌地敲门”这一教育目标呢?您认为,王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头儿”是国家主席,一个市的“头儿”是市长,一个学校的“头儿”是校长,一个年级的“头儿”是年级组长,一个班的“头儿”便是班主任了。我们班的“头儿”是个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的健康有活力的语文老师。想知道她是谁吗?她便是我们可亲又可敬的秦老师。秦老师的长相很有特点,也许是相由心生的缘故,秦老师很面善,连卖菜的小贩都可以一眼看出秦老师是人民教师。秦老师有个特别的地方:一激动,脸上就会有几朵红云。秦老师长得算不上漂亮,但却很美。秦老师上语文课时,往往都很激动,语言很有感染力,使我们经常陶醉于课文之中。前一…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周益民老师的专题刊出后,引起了很多老师对他和诗化语文的关注与讨论。一些老师对于诗化语文采取了肯定的态度,认为诗化语文应该是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但也有不少老师很真诚地提出了一些意见。有人认为诗化语文过分强调文学教育,只能成为一种教学追求。例如有老师说:“诗化说白了就是文学教育,它是我们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境界,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诗化应该成为教学的一种追求,但它必须深深植根于听说读写上,植根于言语训练上。”有些老师认为诗化语文容易走向“虚化”,不容易操作,缺乏可行性。对于所谓可行性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新班主任如何才能一炮打响?我们“班主任工作半月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很多老师提出一些精彩见解。这些意见很实用,也很有针对性,在论坛上发出之后,老师们反响很好。下面我把这些讨论整理出来,让更多的新手班主任受益。  相似文献   

9.
1 多用情感语言 ,满足儿童情感需要  课堂上 ,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 ,如 :“老师 ,感应起电器反转也能产生电火花吗 ?”“老师 ,用两个凸透镜能把蜡烛像正过来吗 ?”……对这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 ,我总是持称赞态度 :“这个问题提得好 ,有价值 !”“你很有创见 ,这很可贵” ,还让全班同学耐心听取思维不够成熟 ,语句不很流畅的学生回答问题 ,消除 :“说不对 ,同学们看不起”的顾虑。“慢慢说 ,再想想”“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真认真”“同学们讨论真热烈 ,说得真有质量”……心理学认为 :适时、恰当激励和评价语言 ,犹如一支…  相似文献   

10.
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 ,结合现行教学方法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学习方式 ,很受启发 .从学习方式看 ,学生学习大致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类 .相应的两种教学形式 ,姑且就叫它“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两种 .“接受式教学”就是遭受批判的“满堂灌” .“发现式教学”比较典型的做法是 :“创造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解答问题探索规律” ,“总结结果初步应用” .但在平时教学实施过程中 ,并非每个老师都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教学 ,并非有能力的老师每节课都这样进行教学 ,实际上也并非每节教学内容都适合这样…  相似文献   

11.
张文荣老师《也谈主语的隐含》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2期)主张,“主语的隐含现象不仅出现在复句内部,有时还能出现在单句内部。”单句内的主语隐含,表现为“主语隐含在句首状语中”,是主语隐含的一种变体。单句内到底有没有主语隐含的现象,很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看来你似乎对自己的沟通能力有些怀疑,尤其为别人对你“爱钻牛角尖”的评语而烦恼。你说,有一次写作文,你把“胸有成竹”写成“胸有成木”。老师返回时打了一个大红叉,你很不服气,你认为典故也是可以变的。林老师想和你讨论的是,你写“胸有成木”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3.
开心词典     
一年两季格桑的家里是开小店的,一天,地理老师问格桑:“一年有几季?”格桑回答道:“两季。”老师: “?”格桑:“没错,淡季和旺季。”样样都行有一个美国留学生约翰,他对方块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约翰上街回来找到我的办公室: “老师,我觉得你们中国人很不谦虚。”“为什么?”我感到惊讶。“在大街上,我看到许多大招牌,都是自我炫耀的,比如: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农业很行……”原来他把“银”看成“很”了。  相似文献   

14.
起始年级的第一次作文非常重要,它是教师第一次面对新学生的作文,也是学生的作文第一次在新老师面前的“亮相”,师生双方都有一种期待心理,都很重视。教师可通过第一次作文,对自己所接手的新一级学生作文水平、写作现状以及对作文的心态、对作文的认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学生则更有一种表现欲望和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很想在第一次作文时就让老师把自己“认领”了,不想让老师第一次就对自己“不感冒”,甚至把自己“看扁”了。  相似文献   

15.
李小娟 《江西教育》2022,(38):63-64
<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两位对我很重要的恩师……小学四年级一开学,我最熟悉的老师被调走了,据说会有一位新的老师来接替他的工作。全班同学聚集在教室,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老师的离去,而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心中一片荒芜。  相似文献   

16.
说于漪老师是“情感派”一点也不过分。我喜欢于漪老师的课,娴雅和悦的教态、生动准确的语言,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有一种很美的艺术氛围;喜欢读于漪老师的著作,情动辞发,志趣、才学、情感、理念,化作真情、深情、诗情,有一种很崇高的美学境界;也  相似文献   

17.
任小霞 《特区教育》2010,(11):10-11
卡卡很喜欢班主任田老师,田老师一笑起来,脸上就有两个甜甜的酒窝。每次卡卡叫“田老师”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甜老师”!  相似文献   

18.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  相似文献   

19.
《辽宁教育》2008,(10):62-62
很少有像打小报告这样的事情更让教师恼火的了。当一个学生告诉你“我不得不按照你所说的去做”,或者“你不知道如何教书”,这些话真的挑战了人们的耐心,甚至把脾气最好的老师的神经都拉紧了。学生用一种无所谓的样子对老师说话,更有甚者,老师简直无法掌握自己的课堂情况,并且在别的学生眼里也变得很“掉价”。这种对老师的不敬变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别的学生也开始效仿这种学生的做法,那么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20.
箴言     
《今日教育》2010,(10):5-5
我很是喜欢“老师”这两个字的组合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老师的“老”字,不是年龄的分水岭,而是指“老是这样”,总是如此.始终如一。这不是悲观的宿命,而是一种守望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