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一个习惯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的事情。而更让人难过的是,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压力是任何大人都体会不到的。  相似文献   

2.
⒊艺术管教是给孩子的心理"维生素"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服从自己,一言一行都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成为一个听大人话的好孩子。事实上,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孩子应该懂得服从正确的管教,这样有益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  相似文献   

3.
我小时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见到熟人也怕打招呼。小学时,从生活到学习,一切都是由父母给我安排。表现得尤为明显的是,我的业余时间都被大人们“侵占”:不是到少年宫学音乐、舞蹈,就是到提高班上奥数、写作。其实,我也想自己给自己安排些什么,也挺想痛痛快快地玩一下,可我老是不敢说出来,怕丢掉父母给的“乖孩子”的光荣称号。就这样我由父母不断推着向前走,一直推到中学。一到中学,我就感到自己的心情有了巨大的变化。我感到自己长大了。我可以自己骑着自行车上学了,脖子上的红领巾卸下来,胸前佩戴上了闪闪发光的团徽,放…  相似文献   

4.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们的关心来自诸多方面.客观上他们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大人们都围着他们转,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既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又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这就是今天的事实,像这样长大的孩子是很难经得起风浪的。因此。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一旦离开我们,就不会茫然无措,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5.
家庭生活     
美国人的教育方式是注重个性的培养,不论大人小孩相互尊重个人能力的发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大人们经常让孩子做他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他们有能力时,他们就要帮父母处理家务事。通常年轻人长到十八岁之后便离开家庭,自己边上学边工作。也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是父母出钱资助他们上学,但假期他们便去做临时工。美国的生活水平高,工资也很丰厚,假期挣的钱基本  相似文献   

6.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的家长经常抱怨,说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摔了,大人心疼得不得了,马上上医院检查;孩子生病了,家长心急火燎地为其四处求医;而自己病了,孩子却连问候的言语也没有,实在令人伤心。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仔细分析,大部分原因还是在家里。"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并承担着怎样去"教会"孩子生活、学习,而不只是简单地当好一个  相似文献   

8.
信息总汇     
孩子把大人的话当耳旁风,可能有下列原因:大人讲话太罗嗦,孩子不愿听;或是孩子做错事,受大人责怪而装作听不见;还有孩子对父母的命令以不听、不做来试试父母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孩子专心玩自己的游戏,根本不注意大人对他讲些什么。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林 《山东教育》2004,(9):63-63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里尼(R、Greany)博士指出,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在现实的社会中,大人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因此,父母如何鼓励孩子适应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格里尼还认为,这种无可避免的竞争对孩子来说,是有益而且必须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问:我的孩子依赖大人,一时离开大人的照料就寸步难行;在伙伴中,行为不大胆,畏畏缩缩,很难“入群”。请问,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弱点呢?答: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一切事情,完  相似文献   

11.
滕昕 《早期教育》2005,(5):26-27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蕴涵着父母的努力和期望。你想让孩子感受到这些关爱吗?那么,选择一种方式记录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能亲眼看到自己从一个小不丁点儿.变成能干的小大人,这种感觉一定是非常奇妙而又兴奋的。家长朋友们,还犹豫什么,拿起你的相机,把孩子的笑容和你们的“成就”拍下来,再和孩子共同制作一些美丽的相框,将它们装饰到墙面上,让孩子看着自己一天天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走路     
《高中生之友》2011,(3):47-47
父母就像天使,张开翅膀保护孩子是他们的天性。即使到了飞不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拼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但是,所有被父母呵护的孩子都会长大,都需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全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孩子会远远地在父母的注视下,慢慢成长,变得有力量。最终能够回报给父母同样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文娟 《山东教育》2005,(33):27-28
随着各个托幼园所相继开园,三岁左右的新入园幼儿及其家长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这是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被送入功儿园这个陌生的新环境,这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让这些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张爱菊 《家教世界》2013,(10):31-32
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极易受到挫伤,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这样能够事半功倍,收到积极的效果。温和的春光照耀孩子幼小的心,孩子才会在轻松环境中愉悦成长。"每年的九月一开学,许多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面临着从一个熟悉的小天地迈进陌生的大环境,从自由自在的个人空间向热闹的集体生活过渡,这对从未离开自己家人的孩子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每位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什么是最好的?事事亲力亲为,一手包办,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孩子的一切。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离开父母,如果他们一切都依赖父母,那以后又怎样独自生活。最好的,并不是父母的思想和不劳而获现成的"实物",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和感知。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房门上一把锁,让我独自去跟邻居家的孩子玩。夜幕降临时,邻居家的孩子都陆续被他们的父母领回家了,自己的父母还不见踪影。有时,我也会向邻居的大人们打昕:自己的父母怎的还不回家?他们总会用“你爹妈被公安抓走了”或是“被老虎吃掉了”等话调侃我。  相似文献   

17.
晏红 《家庭教育》2010,(10):30-31
乔先生是一个软件工程师,经常国内国外穿梭,妻子在某大学做科研工作,两人都很繁忙,于是他们把孩子放在老家交给老母亲养育。有些同事劝他们不要只顾忙于自已的事业,把孩子的教育耽搁了。乔先生说,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老师和父母根本都不怎么管,全靠自己刻苦努力走出家门,进而走出国门,孩子只要自觉,用不着大人天天在后面跟着、催着。  相似文献   

18.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玩笑话、一句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国心理专家日前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父母要给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机会,对此,父母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正>新学年开始,宝贝女儿进入了寄宿制中学,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这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作为孩子,从原来在家事无巨细都由父母代劳,到一切都得自己亲力亲为。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这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和考验。从原来孩子在眼前晃来晃去、让人心烦,到突然家里只剩下两个大人大眼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