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单晶体外观几何尺寸对孪晶变形行为有强烈影响,相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17-217
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韦世强教授和吴自玉教授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带领的联合科研小组,利用同步辐射变温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方法,原位研究了V02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机理,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I0010-I0010
<正>[导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金龙教授研究组最近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解水催化机制,使得利用红外光进行光解水制氢成为可能,为今后利用太阳光所有频率的能量铺平了道路。中国科大提出光解水制氢新机制利用红外光进行光解水制氢成为可能■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通讯员曾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  相似文献   

4.
《金秋科苑》2014,(1):35-36
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生命科学学院王均教授课题组在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利用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环境的调控,发展了双重响应聚离子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实现了对多重给药障碍的系统克服。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顶尖期刊德国《先进材料》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3):310-311
如何提高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塑性?这是众多材料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研究员、卢磊研究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Suresh教授合作,在过去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强化原理及途径——利用纳米尺度共格界面强化材料。研究表明,超高强度纳米孪晶Cu样品具有与无氧高纯铜相当的高电导率,可同时实现高强度高导电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铁基超导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Li0.8Fe0.2)OHFe Se],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并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物理系陈仙辉教授的实验组,在相关结构的氟掺杂的钐氧铁砷化合物中发现了超导电性,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目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这一发现属国际上最先报告。  相似文献   

8.
朱清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物理专家,现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开放实验室高分子微结构与核磁共振研究室,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公共技术部核磁共振实验室负责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聚物序列结构、微小成分等微观结构层次上的核磁研究;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聚烯烃研究,超高分子量聚烯烃研究;医用骨伤外固定新型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9.
专家简介:闫亚军,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青年研究员。2008年7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7-467
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损三维成像、高穿透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各国同步辐射优先发展的先进实验技术。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俞书宏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田扬超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该实验室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空间分辨的X射线成像实验站的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6):662-669
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研究组与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合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固态体系实验实现了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该成果发表于10月29日出版的Nature上。审稿人认为"该  相似文献   

12.
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光纤传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光纤传感、检测、诊断与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工程技术;研究光纤传感微信号检测及处理方法;研究光纤材料的微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新型光纤传感敏感材料的传感机理、光敏特性和制备工艺:研究光纤传感与控制基础理论的工程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赵博、陈宇翱等,与德国、奥地利的同事合作,利用对磁场不敏感的原子态来存储量子态,并通过延长自旋波波长的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将单量子存储的寿命延长至毫秒量级,达到1毫秒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5):5-6
近期从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获悉,中科大教授潘建伟和他的同事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之间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该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物理》上。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8):69-69
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原轻工业部、轻工总会和国家重点学科一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立的。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天津市特聘教授、留美博士后张同存教授。目前该实验室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同时拥有4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量子操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8
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他们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了43K。该材料是除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麦克米兰曾经断定,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而高于40K的临界转变温度.也有力地说明了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体,从而使这类铁基超导体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华西口腔医学学科,前身为华西协和大学医牙研究室,建于1936年。该实验室先后为华西协和大学医牙研究室、华西协和大学口腔病研究室、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部级和四川省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实验室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不足,进而指出了我国国家实验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高温超导研究的迅速发展 ,国家计委于 1 987年批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国家超导实验室。 1 988年开始筹建 ,1 991年 4月实验室通过验收 ,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 ,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2 0 0 0年在国家计委和科技部验收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超导体新材料 ,新合成工艺的探索和研究 ,高温超导体物理性质和与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相关的实验及理论问题研究 ,高温超导薄膜及器件的物理研究及其它相关材料、相关物理问题的交叉学科研究 ,解决超导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动超导技术向产业部门转移。研究项目 近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