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职业资格证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是劳动力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正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较长历史,她们不仅在实践中拥有了较为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而且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对西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模式做一比较,可以大大加快我国现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中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比较研究,针对现阶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和借鉴英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中存在着对职业资格证书认识不到位,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难度较大,缺乏统一的与学历文凭相沟通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工作的社会化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要积极推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加强对职业标准的研究和开发,建立双向沟通式的双证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4.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张左已部长签署部令,发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要求企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它标志着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劳动力市场就业准入控制政策。 就业准入控制政策的制度基础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记者最近获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加快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决定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引进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NVQ)的范围和规模,加快推广步伐日前,记者就我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引进英国NVQ等问题,采访了承担NVQ引进管理工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双证书"制度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对其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施的意义、经验与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以求进一步改革和加快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唐觅 《继续教育》2010,(7):52-5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规范行业管理和对人才进行评价的制度。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我军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军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从职业军事教育角度提出了我军发展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能脱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引导,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不能没有高职教育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强化和优化培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训教学,对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汲取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有益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比对中澳两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资格证书框架体系、职业技能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梳理和对比研究,对于我国如何取他人所长,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实施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为此,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明确基本思路并周密制订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多元评价主体的组成、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事制度改革是职业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职业技术学校人事制度中引进竞争机制,既可以创新用人机制,建立起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又可以促进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推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评估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为了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采集效率,本文运用UML建模语言,对开发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网络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设计了具有清晰层次性的系统功能体系,为该系统的程序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其培养人才目标的关键,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完善实践教学的条件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使学生既具备劳动力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又具有为适应生活和职业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本文分析了"双证融通"模式的优越性,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双证融通"的途径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全面考察,详细介绍并深入分析了英国BTEC课程教学模式,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对示范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和具体思路及操作样式,对提升示范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也面临着职业特色弱化、人才培养渠道单一、校企合作层次低浅等困境。当前美英德三国的高职教育水平世界公认,其完善的职教体系、合理的师资构成和产学研体系,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职业教育中实行“双证”互通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下的产物。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即“双证”互通制度,改变以往职业教育偏重学历教育、忽略职业资格培训的现状,既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也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因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Using data from Thailand’s National Labor Forc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ng-run earnings differentials for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schooling at the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vocational schooling offers consistently higher returns for men and women at the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levels. However, the returns to vocational and academic credentials vary substantially, both by gender and year. The primary conclusion that vocational schooling offers a higher private rate of return should be tempered b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run decline in value of some vocational credentials and the potential growing importance of all post-secondary degrees.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改革是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大胆尝试。股份制高职院校的显特征是其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不同,而人事分配制度的创新是股份制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股份制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需要明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绩效导向的岗位工资制度以及建构人性化的人才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