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著名的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能引起不同于一般感觉的“审美感情”的艺术形式称为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按照审美积淀论的界说和解释,这种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必然与人类深层的文化结构相同形,它的形态必然反映着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的产物。语言艺术中也有着种种这类“有意味的形式”。汉语中的对偶,作为汉族人富有特色的表达手段,能满足汉民族的特殊审美需要,它以汉语特有的材料浇铸成型,其中深深地积淀了汉族文化的哲学意识、审美意向,映现着汉族思维方式和表述特征,是汉族文化中的“有意味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个性挺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为人类文化增添光彩。黑格尔曾经把东方艺术概括为“象征艺术”。中国书法的艺术个性、纯形式美、抽象性、表现性、力度感等审美特征,有力地支持着黑格尔。可以说,在视觉领域,中国书法是“象征艺术”的顶峰,是专事追求着象征意味的艺术。它不象绘画、雕塑等具有确定的再现形象,它完全脱离了对客观  相似文献   

3.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理论家贝尔的一个理论假设,但他没有解释清楚“意味”的来源。李泽厚用物质实践解释艺术形式的起源,用生活积淀来解释“意味”的产生,从而对艺术的超越性做了合理的解释。由此可以知道“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时间的流失,让人们忘却了内容;二是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把握了意味而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绘画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审美理念、不同的艺术形式,一句话它们是具有不同特质的“有意味的形式”。当代绘画艺术审美理念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向,面对西方美学体系采取“拿来主义”、立足本土学习东方的美学体系同样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体验,都是艺术家综合艺术思想知识体系的宝贵收藏。对比审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征,力求创造“有意味的形式”特征的艺术“混血”个体。  相似文献   

6.
魏美娟 《甘肃教育》2022,(21):55-59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美学理论,经典文学文本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它不仅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还能激起一种强有力的审美情感。文章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重点探析《蒹葭》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再探讨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思考,以期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鉴赏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从而走进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诗意人生,树立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形式。并赋予人功能性的定义,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符号的动物,宗教、神话、语言、艺术是人类符号活动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其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符号形式之一,有其独立自主的价值。它通过能动的直观,借助感性形式,将对象世界客观化,发现符号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8.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但其仍未免有滑向形式主义之嫌。李泽厚先生对它进行“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的改造和完善,虽也可包涵部分文学作品,但要把整个文学涵盖在“有意味”中,似乎并没有做到,还有待进一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王俊 《贵州教育》2005,(17):44-45
作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就是思想,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是人类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文学作品若能成功地敷彩着色,就会张扬艺术的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但敷彩着色不能随便点染,更不能一味追求色彩刺激,它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进行审美意义上的精心调配。一色彩作为构成形式美的基础,在一定的关系中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人类对色彩的认识是在长期发展变化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审美的心理结构。“色彩就是思想”(俄罗斯艺术大师列宾语)它具有表情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同一色彩,不同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10.
色彩所传达的表现性,恐怕是任何确定形状也望尖莫及的。不过,这并非说艺术中的形状微不足道,而是说艺术里仅仅只有形状而没有色彩是不可思议的,色与形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论断。“有意味的形式”正是指绘画作品中形与色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关系,只有形与色的完美结合才有灿烂多姿的表现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色彩的运用似乎是人在艺术中天性的流露,研究它的历史犹如打开“世界美术史”这个千年积淀而成、丰富多彩的地层,其间布满了许多色彩斑澜的艺…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形式”和“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夫·贝尔将“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意味”界定为“神秘意味”,并不能视为贬义色彩上的神秘主义。因为不但人的存在需要神圣之维,而且审美也需要这一维度。贝尔的神秘主义的贡献就在于,他始终强调这一维度,并坚持真正的审美情感必然包含着对“纯粹形式”中的“神秘意味”的领会。也许正是贝尔所强调的东西,构成了人的审美和动物“审美”的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一首思乡诗,往往蕴涵着深厚的人类文化积淀。解读席慕蓉的《乡愁》,可以揭示这一类别诗歌创作,即“有意味的形式”所具有的文化社会传统的原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对“真”的追求有它自身的独特性。因为文学艺术作品和所有门类的艺术品一样,都是艺术家体验和情感的产物,它们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当然,文学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它对“真”的追求中,也必然包含着对生活内蕴的真的追求。这艺术的“真”是指向未来的,也指向深刻的历史和哲学意味。文学之“真”的追求,表达了人类的审美理想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需要,人类创造了颜色调。颜色调经过长期的积淀,往往不单纯表示颜色,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不同语言的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殊为不同,汉语中的“红、黄、黑、白”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正是汉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是一种人文性课程,它不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艺术课程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  相似文献   

16.
以卡西尔和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其艺术鉴赏理论由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几部分组成.体验“意味”与生命形式是鉴赏的内蕴,艺术“意味”存在于在艺术抽象基础上以幻象形式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中,它不同于推论性符号形式,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问的关系,以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即“有意味的形式”。同时,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情感的形式又是生命的形式。艺术品的结构与生命的结构极为相似,且有着象征性的联系。要想理解无法用语言言说的艺术“意味”,只能用直觉来体现。只有当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直觉能力发现观照对象与自身生命永恒一致的时候,对象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当然,直觉又是一种基本的理性活动,是一种“定型”心理功能,它包合热爱、情感、理解等心灵机能的综合性感知活动。总之,符号论美学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艺术产生的本质原因和艺术鉴赏生成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它忽视艺术实践因素的渗入,具有唯心论成分和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荣格与李泽厚的“积淀”说在积淀内涵、积淀过程和哲学依据三方面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笔认为,荣格与李泽厚的“积淀”说,均在艺术显现的层面上,对人类艺术的审美积淀之内涵与历程作出了探讨,二在积淀内涵与积淀过程上有内在一致性。但二的哲学依据却不相同,并因此使二成为两个不同的“积淀”说。  相似文献   

18.
林平 《三明学院学报》2006,23(1):96-100
装饰艺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并与各自的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了解各种文化形态同装饰艺术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讨论,将有助于对装饰艺术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文化审美意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一种物质产品 ,具有实用功能 ;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具有审美意味。建筑作为艺术 ,是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观念形态的视觉外化 ,是抽象观念的具象暗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化民族智慧、文化精神、审美心理、宗教意识的集结体 ,又是主体与客体、外形与内蕴的统一体 ,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承认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但并非所有的意象艺术都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表意之象并不只是“观念意象”,而是蕴涵一定的“审美意味”。“审美意象”用它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本质,在于它的蕴意性,即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对象所凝结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