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马湖作家群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湖作家群”有着鲜明的个性,该群体的作家有相近的文学风格,更有共同的理想张扬艺术、提倡美育,在教育事业和进步文化传播等方面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作家朋友,借了白马湖的灵性,以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象。与其他一些文学群体一样,“白马湖作家群”也有其孕育的过程。追溯、研究该群体的源头,对于把握该群体的性质和流变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特别是吴越文化信息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一信息在他大部分的散文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发散。朱自清散文的吴越文化信息主要发端于作家本人对地域文化浓厚的审美心理素质 ,这一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他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有着浓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的文学观念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影响。白马湖作家受其影响,他们的散文创作在为人生而创作、为创新而努力、为启蒙而实践的理念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这一群体以散文创作践行了新文化运动对文学的体认,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台湾诗人杨牧首次提出“白马湖风格”以来,经过近30年的时间发展,逐渐形成明确的“白马湖作家群”这一学术名称与概念。本文回顾此一命题由模糊到清晰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研究实绩与特色,依其发展的先后与成果的呈现,归纳为四个时期:起源期、开端期、发展期与深化期。作者认为,在既有的丰硕成果与坚实基础上,一个符合客观学理的“白马湖学”于焉产生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5.
20年代初以来,作为一个活跃于文化教育和出版界的知识者创作群体,以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叶圣陶为代表的"白马湖散文作家群"的文章清淡隽永,风骨特立,其成员的思想品格、道德规范、艺术追求等的一致性倾向,显现着内涵丰富的流派现象,相当典型地代表了现代中国一部分文人作家的散文创作特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个作家群的研究一直以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及研究现状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群体,白马湖作家群将中国传统精神与现代文化特质交融,对自己文学、教育、宗教等诸领域的活动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这些融合中又不乏微妙的裂隙,从而对这些作家的生命意识、人生理念和创作风格等产生了较为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视角观照,白马湖作家群的崛起,既是一种与"五四"启蒙语境有关的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区域文化原型影响下的文化现象。浙东文化与白马湖作家群创作风格之生成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浙东文化的"刚性"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为人生"立场的形成,浙东文化"经世致用"的特性对白马湖作家群"平民启蒙主义"理念的生成,浙东文化的另一面"超脱空灵"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人生艺术化"的追求,浙东文化"开拓创新"的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的散文创作"创新"的特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马湖作家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大背景下的白马湖作家群,他们中有很多作家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成就卓著的作家群体。但是,当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群体性行为研究。文章从白马湖作家群中的与编辑出版相关的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这一作家群体的报刊、书籍编辑撰述经历作了新的考论。  相似文献   

9.
白马湖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温风飘潇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白马湖作家群审美品性的生成影响深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佛教的心性理论对白马湖作家群的诗性审美理念形成的影响;二是佛教的平等理念对白马湖作家群的大众化平民意识形成的影响;三是佛教的启蒙性特征对白马湖作家群的启蒙意识下的拯救情怀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齐子义散文创作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为经,以独有的文化视野和学术视点为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即理性因素的渗透,文化性格的构成和格调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是散文艺术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在译文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散文的风格体现在散文的韵律、意境和情感中,译者应该深刻理解原文的风格特点,准确把握原文语言形式中的独特的风格印记,以合乎译入语语义结构的句法尽可能将原文的风格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风格讨论大多基于直觉判断,主观性过强。刘宓庆等学者提出了翻译风格研究模型论,在以上的理论模型为参考,同时在翻译风格的非形式标记理论框架下,试探讨高健的理论思辨。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人的傲才视物是时代造就的共同特征,建安散文风格的通脱任气,自然引发不同作家散文风格的差异。大体说来,建安的社会动荡与文人们的直面人生有一致性,文人在崇尚实用中使散文贴近社会政治和自我心性,相应表现出自然质朴的风貌。同时,文学传统的惯性对建安文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文人好典雅的趣味与之融合,又使建安散文有了华美厚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吴越纪游十五首》是高启在元未写的一组纪行诗 ,它是当时东南丧乱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高启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韩愈“古文”中的“骈文成分”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古文运动的深入,呈递减之势。这些成分集中分布在议论性和抒情性的文体中,在叙事性文体中,句式则以纯正散体为多。借助骈句议论和抒情而纯用散句叙事的文体特征,甚至经常表现在同一篇文章之中。韩文中还存在着宇教和平仄基本保持着“四六文”的原有特征、而两句间的对偶和韵律已不复存在的“亚骈句”形态。  相似文献   

17.
从体的角度,通过对余秋雨散体定位的分析,阐述散的体分类不够系统、科学,散体的原有规范已经不能涵盖新的散样式,从而进一步论述余秋雨散批评中存在的缺失与散体分类的缺陷有着必然的关系。认为世人对散体的建设重视不足,应持续地对一种学现象进行跟踪,摒弃浮躁与意气用事,以期散批评能达到深入、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度、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 ,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 ,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孤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