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流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交流者的这些不同足以影响甚至改变交流事件的效果。这种交流方式的关键因素是文化以及文化对交流行为的影响,文化决定了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了使用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和与他人的联系方式。地球村的梦想与实现,让跨文化交流研究在冲突中得到发展,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交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交流与协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交流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移动阅读用户都会与别人交流阅读内容,26-30岁、本科学历的用户移动阅读交流的比例最高,收入越高的用户交流比例越高;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是当前移动阅读交流最受欢迎的公共平台,腾讯、新浪、中国移动、百度的阅读平台是最受欢迎的专门阅读社区;移动阅读用户交流最多的对象是自己的好友,其次是其他读者和作者;交流最多的内容是评论,其次是摘要,再次是阅读笔记、标签、批注等;使用最多的移动阅读交流方法是聊天讨论,其次是发表评论,再次是转发、发表日志心情、关注或收看收听、上传、推荐;移动阅读交流后最多的延伸行为是查询了解相关知识,其次是访问相关链接网站。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唐蕃文献交流是吐蕃时期藏汉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分析唐蕃文献交流的历史背景入手,系统考察了唐蕃文献交流的方式和内容,发现唐蕃文献交流主要有联姻、遣使、求赐、翻译四种方式。文献交流的内容以佛教典籍、经史文献、医药文献为主,兼及农耕、畜牧、历算、堪舆等其他文献。而唐蕃文献交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即交流方式的政治主导性、交流方向的差异性及交流内容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张欣娜 《大观周刊》2013,(4):173-173
有效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了解学生、丰富交流对象、学会方法、及时评价等方法,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交流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出发,回顾了图书馆学历史上的三种交流论,并从波普尔定义的"客观知识"原意出发,梳理了客观知识交流、公开知识交流、公共知识交流和私域知识交流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公共交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刘君荣 《东南传播》2014,(4):I0001-I0001
<正>目前大陆台湾新闻传播学术的交流频繁起来了,但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各种交流经常是忽然来了某一会议、访问、交流的通知,尚不能把这种的交流提前纳入计划。如何建立常规化的交流关系,特别年轻一代学者、新闻界新锐之间的交流常态化,非常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高举红 《晋图学刊》2006,(4):76-77,79
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献信息的交流,使几个参加交流的国家和地区都受益匪浅,特别是我国唐代政治经济出现的空前繁荣景象,便是这种交流结果的最好注脚。文献信息交流的史实告诉我们:自古以来民族的发展与信息的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胆而又结合自身的实际吸收异质信息是社会民族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只有经常不断地吸收新的信息,革故鼎新,才能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播思想史的奠基之作,《交流的无奈》主张还原历史真相,利用交流问题的起源与宗教冲突、交流问题在文学范畴中的碰撞、交流问题中存在的神秘主义以及交流中技术尤其是媒介技术所带来的思辨这几种方式,探寻交流观念的源头以及沿革。对交流中存在怎样的鸿沟,交流的有效解决机制以及媒介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等问题都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与俄罗斯在各方面的交流愈发深入,双方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合作发展关系,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面也越来越广。广播电台等媒体作为文化领域交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主要途径,对两国民众友好交流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黑龙江省、吉林省与俄罗斯接壤,是我国对俄交流的主要阵地。因此,本文将以黑龙江广播电台中俄节目交流和吉林广播电视台中俄节目交流为例,探讨广播电台对中俄交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杨  孙玮 《声屏世界》2014,(8):33-33
<正>语言交流——沟通的桥梁。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使信息得以传播反馈。主持人语言的交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受众的交流。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为受众服务的,受众是主持人心里的目标。曾有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这样说:我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总是喜欢盯着话筒看,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它就是我有听众,是我的交流对象。在这样有目标的强烈的交流感的支配下,主持人的语言就自觉地有了对象色彩,听众也能从其语言中真切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感,从而引起共鸣。二是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如果说广播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还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而人的交流促进跨文化理解和相关项目的成功。博物馆之间的人员交流构成业务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随着博物馆跨国人员专项交流的日益频繁,提前做好策划工作是项目成功的保证。而仔细研究参与者的交流意愿是策划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也要顾及国情的差别。在交流过程中,牢牢把握住博物馆自身的特色,展现博物馆的业务能力是项目的重点。只有这样,参与交流的博物馆才能成功传递关键信息,避免交流内容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规划较长期或者多次交流的项目也可以达到深入交流的目的,但这也要求策划工作者有意识地增加具体业务沟通活动的比例。博物馆跨国人员专项交流是短期集中式的沟通活动,需要提前做好研究和策划工作来保证项目的有效、有序、有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从交流主体、交流客体和交流方式的视角出发,以科学网博客为例对学术博客交流特征进行综合考察与实证分析,运用统计、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学术博客交流在作者学术身份、学科差异、累积优势分布等方面与正式文献交流类似,并呈现跨学科交流突出、交互方式相关以及情境性、协作性等特征;突破了人们对学术博客交流是正式文献交流重要补充的单向认识,认为正式文献交流对学术博客交流亦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提出可利用博客作者权威度、博客评论影响指数、博客传播扩散指数、博客被引用指数等指标对学术博客交流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图1。表9。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13.
创造"共享、重组、再造"的新型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研究者的科学交流模式,是适应科学交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发挥传统图书馆学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服务功能,构建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的新模式,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走出危机并走向辉煌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图书馆在基于开放存取平台的科学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现在知识库中增加构建知识节点图、开展个性化服务、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等功能是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促进科学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王璐 《大观周刊》2012,(9):205-205
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的特定时空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着预定的教学目标,用各自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见解,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和认识分享。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生活中的交流相比,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聚焦于有计划的数学问题,交流的方式主要受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交流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数学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李尚萍 《大观周刊》2012,(41):300-300
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的特定时空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着预定的教学目标,用各自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数学见解,实现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和认识分享。数学教学中的交流与生活中的交流相比,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聚焦于有计划的数学问题,交流的方式主要受教师的引导和安排,交流的作用是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数学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重视新闻采访的非语言交流范建山人与外界交换信息,除语言交流外,非语言交流占了很大比重.非语言交流是人们在语言思维基础上,深刻感受事物、认识世界、理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新闻记者从事采访活动,研究一下这一交流形式很有必要。所谓非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交流之外人...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流历来有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两种表现方式,二者都是对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校图书馆领域,非语言交流对于构建馆员与读者的良好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社会的一个交流场,是读者与知识、读者与馆员、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场,是三个"交流场"的结合体。它是个三维空间,不仅有书、家具和网络,更重要的是人,人是图书馆交流的主体。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应该为事业的领导者指引正确方向,指导事业的科学发展。要规划和组织理论队伍,从自己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何敏 《大观周刊》2011,(24):17-17,20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口译在实际的交流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口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传入、接受、处理、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以文化作为依托框架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以此来达到更好地增进交流的目标。因此,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纳入对跨文化的培养不仅仅是口译技能掌握的需要,也是保证交流环节准确性、得体性的固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殷文  彭正 《现代传播》2023,(11):11-19
“无声连麦”是网络陌生人社交平台Soul App流行的交流方式,形成在场而不言语交流的悖论。无声连麦是部分青年群体在媒介技术中介下对于亲密性的一种交流想象,此种新交流方式是对言语交流与亲密性之间的稳定联系、自我披露与亲密关系之间稳定联系的分离,与陌生人的在场(可感)相遇本身成为交流,这是一种人际传播方式的新变化,折射了个体化社会中青年在自我和亲密性之间摇摆的张力,数字化身和个体化进程的合力引发了“交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