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档案作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凭着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但是,其服务对象却经历了一个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历史上,“兰台”一直居于“庙堂”之中,是历代皇室中一个重要的机构。历代的政治决策中,对于来自“兰台”的凭据无不给予至高的重视和信任。班固在《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中紧接着“相国”、“太尉”后,便介绍了“御史大夫”,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兰台”在皇室中的职能和在“兰台”中任职官员的职责及其地位:“御史大夫,…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集团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以后,许多有独立见解的人或有所作为的人,要想在某个问题上提出新的看法,或在某件事情上有所革新,都不得不在“宗经”、“复古”的旗号下进行,历代文论家关于文与道的论述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关于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早在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以前就开始涉及到了。问题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内容贫乏、形式僵化的骈体文。骈文的兴起,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的优秀作品当属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传诵和借鉴。但骈文发展到后来弊病愈来愈突出。充斥文坛的大量骈文,往往忽略作品中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讲究音调声韵的格式,卖弄知识,堆砌典故,致使文风靡弱,形式僵化。这样的作品,既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也不能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圣人良药     
有人以圣人孔子的名义在戏剧舞台上布道,切中了时下“济世良医”们的敏感神经:儒家思想又要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出路吗?圣人孔子的贡献是给中国开了一剂长生不老的药方,所以他才能被历代君主尊为正统,被历代文人奉为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地区历代人名数据库”为例,就同一人物在同一辞典或传记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8,(3):105-112
“小社出大书”之一——《中国历代服饰》 学林出版社成立之初,出版局领导就要求“学林”要办出特色,要在改革上不声不响地起步,要“出书、出人、出经验”,不要走其他出版社的路子。副局长兼社主要领导刘培康同志在1983年1月22日“学林”研究出书工作的会上曾说:“学林”“每年要有一二本重点书,有二三本畅销书,每年要有叫人感到轰动的书。”  相似文献   

6.
《宝山诗存》(下简称“诗存”)是宝山历代人诗歌的总汇,它录存了从宋代至清末民初诗人所吟咏的诗作,装订成16册,再加上编余的一些散片,计录有历代诗人600余名,诗歌3000余首,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7.
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孔子所提倡的一些原则,如“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既是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准则,也是普通大众安身立命的信条。历代的思想家都以阐发孔子思想中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对立面有两个,一是“人治”,二是“德治”或“礼治”。法治与人治的主要区别是:从主体上,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法治依据的是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人治则依据领导人个人的意志;二者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原初意义上的“法治”与“德治”或“礼治”之争其实都在“人治”前提下进行,是不同流派(儒家与法家)之间的争议。当代中国的“德治”是在确立“法治”的前提下,倡导以道德来辅助法律之治时而使用的,与前述争…  相似文献   

9.
由袁咏秋、曾季光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以下分别简称“文选”、“叙传选”或合称“二书”),是国家教委文科教材编写规划审定的文献资料书,意在为高等学校图书档案...  相似文献   

10.
“鉴史”是一种传统,历史上那些成功或失败,兴盛或衰亡,争斗或友善虽已成历史的陈迹和积淀,但它却永远地给人以教诫、以启迪、以反思。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是历史的慷慨赠予。我们的先人们从没有拒绝这宝贵的馈赠。《诗经·大雅·荡》篇有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宋神宗赵顼在《资治通鉴·序》中说得更明白,该书编写的目的在于“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范于后世”。历代王朝无不把修史看得至关重要,以至有“盛世修史”的说法,沿袭不衰。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今天是从昨天走来。古为今用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阙的社会功能。长春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八卷本丛书《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启示录》(包括《六合  相似文献   

11.
工作轮换是将图书馆人员在近似或不近似的岗位上调动,以达到促进工作和培训人员的目的。我馆期刊部门采用这一方法,有如下几点体会:一、以“小循环”作为“大循环”的基础“小循环”指在近似的岗位上进行调整,“大循环”指在不近似的岗位上轮换。从“小循环”到“大循环”,可以使人有个  相似文献   

12.
走过平静的湖面,人们一般很少留意观赏;若轻轻投下一粒石子,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便能使人引起某种心灵冲动或种种联想。尺水兴波,顿生感应。写文章也是同样道理。我国历代文论家们都极力倡导“崇曲忌直”的传统章法。清人刘大(木魁)主张“文贵变”,要求“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百字上下的消息、二三百字的言论、四五百字的通讯不屑一顾,甚至讥笑、讽刺写短文的同志是玩弄“雕虫小技”的“豆腐块”专业户,一派“壮夫”之气。其实,鄙视短文,完全是一种偏见,历代短文中有不  相似文献   

14.
古圣先贤留下的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君子和而不同”,究竟该如何理解?在经学史视野下追本溯源地清理历代经师对于这句古训的诠释,可以发现,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就认识到,“和”必须以存“异”为前提,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甚至关乎天下兴亡。这既是人道,也是天道。自从何晏、皇侃开启了“心和”之训,中国人似乎开始淡化那种在相异中求和的基本精神,但还是保留了“任道”这一重要前提,即在“任道”的前提下求“和”。宋代经学家能够认识到“任道”的重要性,但不能认识到“任道”与“心和”其实常常会两难,因此在经学诠释中并没有解决好如何实现“君子和而不同”的问题,甚至每每呈现自欺欺人的样貌。只有如宋代的苏辙和明代的黄洪宪等人,虽然离开经学文本,却对“君子和而不同”有着难能可贵的解说,这样的解说与阐发,在中国的思想史上非常值得重视,但它如何在社会现实中落实,仍然需要历代中国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古代咏雪诗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雪诗”,成为咏物诗中的一大门类。元人方回所辑评的《瀛奎律髓》卷二十一,就是“雪类”咏物诗,共选唐宋人五、七言诗87首。《四库全书》中的《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四亦为“雪类”,选历代古、近体诗逾百首。类似咏物诗选中的“雪类”诗,一般只辑集篇幅较短的作品,又因着眼点不同,取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种种积弊,均可称为“文病”。“文病”有药可医。它不是天上的仙丹,地上的灵芝,而是历代贤哲名篇中的范例。大半生在笔砚中讨生活,提笔行文,或给人讲课,或与人通信,遇到“疑难杂症”,却少不了向古人求助,从他们不朽的篇章中寻求“验方”,以解惑求瘳。日积月累,得数百例。今数十择一,用问答形式写成此文,名之曰《“文病”验方十种》,供弄笔者参考。间:如今长风更盛,一些文章长而又长,文字凝炼功夫差,从何入手改进?答:提笔行文,要记住老子这句话:“少则得,多则惑。”懂得这个辩证法,你就会像京剧名家那样,“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这是历代文人的一贯主张。文章要吸引读者,必须在“曲折”二字上下功夫,文字有曲折能紧紧抓住读者心理,引人入胜,令人回味。现在不少新闻  相似文献   

18.
现今在有关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内部制定的有关“学术成果评奖”、科研人员参加评定职称或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学术评估的政策、法规及实施措施中。把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学术性文章、科研成果在“核心期刊”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之高低、质量之优劣、能力之强弱的标准。无论文章或成果是否可人,只要是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拥有一席之地,就是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統治政府限禁和迫害言論出版自由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兩千年前的秦朝。从那个时候起,历代的封建統治者都千方百計地限制人民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对那些胆敢“放言無忌犯上作乱”的人,处以最严厉的刑罰。封建統治者为了防止“叛逆”思想的滋長,特别害怕人民評論朝政,或發表某些帶有不滿情绪的意  相似文献   

20.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历代统治者一直把它奉为“圣地”。他们在曲阜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孔庙、孔林和“衍圣公府”(通称“孔府”)。 孔府主人凭借历代朝廷所给予的种种特权,保持了自己的优越地位。因而他们对于这些特权以及凭借这些特权搞的活动倍加珍视,大部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加以保存,以便作为他们继续进行统治的合法依据。正因如此,孔府虽然覆亡了,却留下了一大批记载孔府历代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