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云学踢毽子入了迷,天天课间都练习,不几天就会踢了.我让她写一篇学踢毽子的作文,叮嘱她一定要把过程写清楚.她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把作文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2.
想象作文,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根据一定的提示或要求完成的现实还不存在的、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表明自己某种愿望、理想而设计的,具备超前意识的一种作文。它一般包括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和命题想象作文三种方式。写想象作文,关键是放飞思维,要放飞思维,就必须会进行想象和联想。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教会学生去放飞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以此来写好想象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面临日益临近的中考.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考场作文,成为每一个初三语文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言馨:文虫,你在线吗?快出来吧,别让我喊到嗓子冒火。文虫:来啦来啦!干吗这样火急火燎的?  相似文献   

5.
1.欣赏好题目。 师:同学们,平时看报,你们喜欢看什么文章? 生:有兴趣的。 师:以什么来判断“有兴趣”? 生:标题。 生:作者。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内容可写,如果没有内容,就没有办法写好作文了。往往是一篇作文题目明确下来,多数的学生抓耳挠腮,腹中空空,只好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或者东抄一句,西摘一句,这怎么能写好作文呢?  相似文献   

7.
8.
9.
10.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文苑中,写作基础理论堪称琳琅满目,但语文教师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棘手.  相似文献   

11.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章后的感受体会,它是一种常用的体,属小型议论。中学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后感能将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写读后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好的读后感还可以启迪思想、提高认识,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2.
在乐中写     
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 为“我要写”。当学生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去观察、思考时,便会诱发出写作的积极性;当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感受到成功喜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写作的原望,这样作文教学就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几年来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伊始,话题作文从以往的作文命题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面鲜红的旗帜。如何熟悉话题作文,写好话题作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写作文要想打动人,让人读了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事物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有声有色地完整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细节我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在创作中我们还必须将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成果“物化”为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即符合个别——一般——个别的艺术思维规律。我们要注意艺术思维中的个别形象,因为它已被“心灵化”了而不同于当初的形象了,这个“个别”本  相似文献   

16.
古人阅读,主张“熟读精思”,阅读和思考是统一的,它们常常是触发写作动机的媒介。把思索的内容随手记下来,或直接就书评点、眉批,或做卡片,或记在小本上,这些一边读书,一边写下的笔记,心得,就被统称为札记。  相似文献   

17.
许玉兰 《吉林教育》2004,(11):39-40
从字面上理解,读后感这类文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读”,二是“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读懂材料,把握中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感而发。“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但它不是目的,通过“读”而写“感”,“感”是重点所有。因而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不能本末倒置,要以“读”为辅,以“感”为主,同时更要防止只“感”而不“读”,另起炉灶,造成“读”与“感”脱节。  相似文献   

18.
简快小子:咦?布小丁,昨天我找了你一下午,你干吗去了? 布小丁(故作生气状):呦,大教授,您还想的起来我啊,你说说多长时间咱俩没见面了!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人类是动物,动物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动态的,要生活就会有活动,要活动就总会有事情发生。所谓的“事情”就是顺着时间顺序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我们生活中天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事情与故事不同,可事情很容易变成故事。老师在教室里表扬了一个同学,你当时在教室亲耳聆听,这是一件事情。但当你一转身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