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新闻要有可读性,才会有人看,只有有人看的新闻,才谈得上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篇没有生动细节的新闻稿件。就没有可读性,就不可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同样一张图片所定格的瞬间不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讲就是图片不好看,也是浪费版面。用文字表达一个新闻事实,关键在于记者在还原新闻事实时,如何将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细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彭燕 《新闻实践》2009,(7):52-54
在经济伞球化的大背景下,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程度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加深,同时对经济新闻表达方式和表达角度的选择也有了新的变化.图片作为报道经济新闻的一种手段.同样也要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一种挑战.笔者作为专职从事经济新闻图片报道的地市党报摄影记者,每天与大量的经济新闻打交道,成败得失感触颇深.下面结合个人从事报道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图片报道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谁的独家新闻多,谁的特色鲜明,谁就能吸引较多的读者,就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独家新闻,顾名思义,是指只有一家新闻传媒率先发现并报道的重要新闻。既要“率先发现并报道”,又得“重要”,说明独家新闻采之不易。因此,在信息源有限,在“统发稿”居多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多地采写出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独家报道是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然而,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忽视,甚至值得花相当功夫去研究的是;编辑如何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在以读者为本位的前提下,把新闻做得更好,做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我从事军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5年的时间了。在新闻路上。有过稿件见报时的欢喜。也有过稿件石沉大海后的失落。但无论是欢喜还是失落。从这些经历中汲取的经验教训.都助我不断成长。就在2012年最后一周和2013年的头一周里,在给《解放军报》投递的一组图片稿件过程中发生的“囵”事,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从中感受到解放军报社图片编辑文风转变之实。  相似文献   

6.
1997年8月27日下午18时,我看《广州日报》当天的报纸,二版有个引人注目大标题:《中国进入大地震期》,是“本报北京电”,出于记者叶小刚之手,写国家地震局局长陈章立“受国务院委托”在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上,“就提请大会审议《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法(草案)》作说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本世纪以来第5个地震活跃期的高潮阶段,有可能发生数次7级左右的强震,并有可能发生7.5级以上特大地震。”这条新闻第二段简要报道了陈章立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认为“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报、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方面的工作,是防震救灾工作取得实  相似文献   

7.
宁可遗憾一年决不遗憾一世邱祥麟3月9日,日全食与彗星同时出现,这一千载难逢的天象奇观,使被称为最佳拍摄点的漠河,成为中外媒介关注的热点。去年末,从电视和报刊上得知信息后,做为摄影记者的我,当然不想错过这一机会,从此,年历上的3月9日,成为我倒计时奔赴...  相似文献   

8.
从一张空难图片看新闻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读者和网友可能都看过那张记录“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情景的照片,画面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正是这张照片受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的批评。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到黑匣子被打捞出来,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照片记录的是实情,因为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周围人鼓掌,死难者亲人看到后会怎么想?在灾难新闻中,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是否还要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感情?这可能就是时下人们常提起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实话实说我是一位文字记者,平时很少接触相机,在采访过程中主要是以“笔”录为主。2006年金秋时节,在全国著名老劳模申纪兰的故乡山西省平顺县采访时,在该县的井底村一户老百姓的地头,我用最普通的傻瓜数码相机拍下了当地农民摘花椒的一个场景(见右图),想不到的是一张小图片竟被《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多家报刊争相采用。为什么一张小图片能被多家媒体看中呢?它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好图片自己会说话。  相似文献   

10.
每个记者都想写出独家新闻,但不一定都能采写出来。1984年7月29日,在举世瞩目的第23届奥运会开幕的第一天,中国神枪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宣告中国在奥运史上“零的纪录”的局面被突破。许海峰射出最后一发子弹是当地时间的11时10分,新华通讯社12时零5分即向全世界播发了第一条英文快讯,比主办奥运会的东道主美国的美  相似文献   

11.
辛英 《报林求索》2000,(6):26-26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新闻同质化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对独家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创作又由传统意义上的抢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抢角度。如今的独家新闻更需要记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现象背后的事实,所以记者的专业素质无疑成为独家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独家新闻一直是西方媒体追逐的目标,然而,对于内地的大小媒体而言,独家新闻似乎是好曲难唱。由于氛围的缺乏和观念的束缚,独家新闻向来不是传媒的“最宠”。尤其是通稿现象的盛行、“四季歌”报道的困扰、命题式报道的泛滥,几乎让独家新闻无立足之地。然而,当我们走进媒体间日趋剧烈的竞争硝烟,感受资讯浪潮的扑面而来,并且直面后媒体时代的步步逼近时,便会猛然发现西方新闻学中的“独家新闻”并非是西方的专利,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并且在事实准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是有独特的新闻事实;二是独特的远见和时效;三是独有的地方特色;四是独有的问题;五是独有的视野;六是独树一帜;七是独有的角度;八是独有的见解;九是独有的深度;十是独有的结构。独家新闻的特点@王永生  相似文献   

15.
周琳 《军事记者》2006,(8):65-65
从事新闻工作6年多,获奖虽然不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00年采写的《“断桥”怎么成了“端桥”?》、《遗憾之余的思考》、《“改名”风波未平“亮化”波澜又起》、《一字之差七年争论,众说纷纭终有分晓》系列跟踪报道,先后获得了《解放军报》2000年二季度优质稿件,1999年——2000年上半年“边关传真”栏目稿件一等奖,中央一些新闻媒体给予转载,在军内外引起了良好的反映。2000年5月中旬,驻地《丹东日报》刊发了一些读者来信,提议鸭绿江“端桥”应改名为鸭绿江“断桥”,原因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为切断志愿军运输通道,派飞机将朝鲜一侧…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上的新闻,从新闻资源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独家新闻与非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自己的媒体才有的报道;非独家新闻是除了自己媒体上有,别家的媒体上也有的报道。对记者来说,所写的报道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抢在所有新闻单位前抓出的新闻,一类是与新闻同行同时或晚于新闻同行抓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每天向社会发布的大量信息中,独家新闻,总是以它独有的因材、独有的深度、独有的社会效果而显得卓尔不群。比如:1972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查后,终于搞到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了窃听器,现任总统尼克松卷入了掩盖罪行的活动。这条爆炸性新闻发表后带来的后果是:两位记者一夜之间成了超级美国英雄;《华盛顿邮报》的发行量剧增到一个它的老板“做梦都想不到的数字”;尼克松总统黯然下台。《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  相似文献   

18.
独家新闻指率先发现、独家发表、引起轰动效应的重要新闻,对于扬媒体优势,显记青本领,吸引受众有很大威力。因此.今日新闻战中,对独家新闻的争夺成为主战场之一。 独家新闻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打时间差的独家新闻。这类新闻贵在时间上抢先一步,以时效性独占鳌头。另一类是在内容上独步天下、独具慧眼的独家新闻。这类新闻要求记者在新闻发现过程中,讲究思维艺术,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本文试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新闻同质化的日益严重,使人们对独家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创作又由传统意义上的抢时间变成了现在的抢角度。如今的独家新闻更需要记者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现象背后的事实,所以记者的素质无疑成为独家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谈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几乎每一个记者,清晨走出家门的时候,都希望这天能抓到独家新闻。几乎每位读者,当他打开一张报纸,常常希望看到一篇乃至若干篇独家新闻。近几年来,在新闻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报纸都提过一些响亮的口号,如天津日报的“抓活鱼”,沈阳日报的“把带露水的鲜花奉献给读者”,辽宁日报的“敢开第一腔”……,无非都是为了激励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抓到更多的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报纸的支柱。如果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