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彝族在世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体育是其中一块瑰宝。彝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射弩、磨秋、荡秋千、赛马等,这些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对彝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认同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彝族酒文化是彝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形式,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形态。本文主要从彝族酒的历史、酒的类别、特色酒具和酒的运用及功能入手谈彝族酒文化。  相似文献   

3.
彝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彝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探讨,对当前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促进彝族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缘关系,经济方式,民族文化,为楚雄彝族传统体育活动构建了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扩大人们文化交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传统体育技艺,是楚雄彝族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元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居住有彝族人口74.04万。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在岁时节庆时都会唱起高亢激情的彝族酒歌,抒发内心情绪。因此,酒歌在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彝族酒歌它具有集体性、文化性、民族性、综合性和宗教性等特点,并把彝家人的生活特征和风俗习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彝家人在上千年生活与文化中创造的独具风格的传统彝族音乐文化之一。学习并研究彝族酒歌,对于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7.
红河州彝族弓弦乐器三胡传承了彝族人民渊源远古的优秀传统,其个性鲜明,呈现了彝族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十分珍贵的财富,而且还蕴含着红河州彝族百姓的无穷智慧和民族精神.三胡在继承和发扬红河州彝族民间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检索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地区部分彝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从民族文化学角度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对构成其体育文化起源与传承的基本因素,进行论证和分析,为深入发掘和弘扬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彝族酒歌是云南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文化生活中创造的独具风格的传统音乐文化形式之一。本文在梳理云南彝族酒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彝族酒歌具有的主要道德功能,包括道德教育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功能、表达爱情的功能、改善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功能,最后揭示了作为彝族思想道德传承载体之一的云南彝族酒歌蕴含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准则。  相似文献   

10.
对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是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彝族风俗和彝族文化是乌蒙山和哀牢山腹地的灵魂,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彝族传统体育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咨询,资料查阅等方法,将楚雄州彝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现状和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做调查,提出发展和传承彝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云南彝族简介,云南彝族传统美德的形象显现-彝族文学,云南彝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彝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宝贵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体育文化,彝族传统体育有它特有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但实践中对其研究和普及都不够深入,目前仍有很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开发。笔者论述了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为彝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大量原始的彝族文献和鲜活的现实民俗为养料,以彝族和其他民族关系流变史为主线,通过条分缕析的历史勾勒和整体的理性关照,探寻彝族传统道德在原始社会时期、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南诏时期、元明清时期发展轨迹,挖掘彝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所需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滇南彝族是彝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传统的祭龙节日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整个滇南彝族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彝族土司时期的教育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教育,又有非传统教育即汉文化教育,尤其是汉文化教育在明朝以来发展迅速。奢香夫人及毕节地区其他土司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汉文化教育,彝汉文化的交流加强,促进了毕节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葫芦笙,彝语称“布若”、“昂”,是彝族传统吹奏乐器,以葫芦为笙斗故名.两姚彝族传统的低音葫芦笙大多是民间艺人自制自用,一般为五管或六管,制作工具简陋,工艺简单,材料就地取材,音域较窄.近年来,一些彝族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彝族葫芦笙进行改良,采用健盘乐为葫芦笙定音定调,创制了高8度和低8度相配的C调或B调的7管“子母笙”,虽然使葫芦笙发生了“变异”,但应是对彝族葫芦笙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7.
马德清作为彝族的一位当代小说家,其创作的艺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其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不仅在史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彝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民族志资料,而且从小说语言、叙述姿态和小说结构三个方面凸显出其创作与生活同构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