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土生子》中的新黑人艺术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家理查德·赖特(1908—1960年)的代表作。此书之所以在美国文学或美国黑人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小说主题的重大社会历史意义,即它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另一方面就在于它成功塑造了"土生子"即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这个黑人反抗、犯罪少年的典型艺术形象。黑人反抗、犯罪少年,这就是小说主人公别格这一艺术典型形象的根本特征,它体现了新一代黑人对种族歧视与阶级压迫的不满、反抗和斗争。它是对新一代黑人或者说是潜伏着的黑人民族性格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2.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3.
郭天丽 《考试周刊》2010,(33):32-33
《土生子》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之一。逃跑是小说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大批黑人向北方工业城市迁移的原因,以及主人公别格怎样通过各种幻想逃避现实生活的压抑与恐惧,最后得出结论,社会压迫和种族歧视是别格逃跑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导致别格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土生子》的主人公别格通过对白人和命运的反抗刷新了读者一直以来心目中逆来顺受的黑人形象,然而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魔爪。后殖民语境中的东西方二元对立关系为分析别格的身份认同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入点。白人眼里的别格即西方眼里的东方,而“他者”是美国主流社会对别格的定位,在此前提下塑造出的是别格非正常的“自我意识”。因此,别格及其所代表的广大黑人的悲剧是“自我”与“他者”双重身份建构下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土生子》中,由于种族歧视的迫害,黑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在“新”黑人别格与种族迫害不断抗争的过程中,误杀了白人社会中的土生子玛丽.由于这场社会危机的产生,促使别格成为一只替罪羊来平息此次危机.因此,本文将重点结合勒内·吉拉尔的相关理论来深入研究《土生子》中的替罪羊机制.  相似文献   

6.
《他们仰望上苍》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赫斯顿的代表作。作者在作品中引入话语概念,解析了女主人公——黑人妇女简妮从"失语状态"到"发出声音",最终争取到话语权力,达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从一个侧面描绘了一个黑人女性争取生存权、反对种族歧视、男权主义的曲折成长过程,从而开启了探索黑人女性生存状态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理查·赖特在《土生子》中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主人公比格敏感暴躁,在鄙弃黑人同族人的同时对白人既厌恶又恐惧。在种族歧视的社会里,黑人唯有在白人控制之下存活,但他们也有希望,希望自己支配生活,希望不再是白人眼里的物件或工具,也正是这种现实和希望的落差导致了比格对黑人同胞和白人的厌恶。但同时,比格对白人怕得要命,甚至在一开始不敢直接面对白人。本文将对比格的这两种情感进行细致分析,试图寻找美国社会带给比格,带给全部黑人的内心伤害。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黑人女剧作家洛琳.汉斯贝莉的剧作《阳光下的干葡萄》描叙了上世纪中期芝加哥一个黑人家庭在种族歧视与不公的社会中求生存的故事。剧中的三位女性——妈妈蕾拉、儿媳露丝、女儿毕丽莎都有着对"家园"梦想执著而坚韧的追寻。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她们的梦想都受到了白人、男权社会的两重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美国黑人小说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土生子》中的主人公别格·托马斯的缄默、愤世嫉俗、残忍、反叛等性格特点。同时说明他性格的发展、变化是和严酷的生活环境、可恶的种族歧视、不平等的法律和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土生子》中的别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第一本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品的主人公别格不同于传统的黑人形象 ,他不愿逆来顺受 ,而是要反抗。这一新型黑人形象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独特见解 ,也是对黑人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的三界说理论,即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分析美国黑人小说《土生子》中主人公别格的主体建构,集中探讨别格世界里想象界与象征界的相互作用。别格认同美国的主流文化,而这种认同对其心理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的象征界则通过强加各种限制、“阉割”了别格,使其成为美国社会的分裂主体。  相似文献   

12.
《土生子》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小说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它在美国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美国文学中抗议小说的先河,成功地塑造了别格.托马斯这个新黑人形象,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在写作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美国消费社会初期的男性消费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现代消费社会在美国逐步兴起与发展。消费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消费是一种女性化行为。而忽略了男性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但高涨的消费浪潮将美国男性卷入了不同层次的消费活动中。男性开始成为美国现代消费社会的一部分。随着20世纪的推进,男性消费群体的兴起逐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4.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生动地描写了20世纪美国生活画面,刻画了美国青年克莱德悲剧的一生,揭示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和毒害青少年的本质。《美国的悲剧》通过艺术手法展示主题,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为国家利益服务是美国大学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成为关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国家利益成为政府在学术自由与为社会服务之间作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裔美国黑人的黑人特征:简评《看不见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族歧视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并未消失,为了生存和生活,非裔美国黑人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奴性顺从、戴假面具和倡导分离。白人社会的高压扭曲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人格、促成了他们独特的黑人特征。黑人、白人同是美国人,把黑人长期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的种族歧视行为是反美国文明的,由此所引起的黑人民族主义敲响了美国社会的警钟:如果种族关系不改善,种族问题会导致种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危及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拉尔夫.艾里森所揭示的黑人危机对已进入21世纪的美国仍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社会新形势和学生发展新需求对美国未来教师提出新技能要求.本文在参阅诸多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背景、改革现状,以及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趋势,即:应在教师教育机构方面、州政策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