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校园景观作为大学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是校园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堂。其包含着多种审美要素,具有审美教育功效;记载着大学发展前行的历史足迹,具有校史教育功效;传承着大学优良的精神传统,具有思想教育功效。充分创造、挖掘、宣传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加强师生与景观的互动交流,是大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学校形象文化与学校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学校形象文化呈现在校园这个空间之中,具有可见、有形和自然的特征,反映了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如何通过命名赋予学校道路、建筑、雕塑、景观等有形的东西以生气和灵性,使其在发挥重要标志作用的同时散发出文化的魅力,对于凝练学校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增加学校文化品味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命名时一定要把握好全员参与等五个原则,并根据不同的命名对象侧重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与景观——浅议艺术设计与当代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是蕴涵着文化创造特征的设计活动,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和人类学理念,这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的很明确。景观是离不开设计的,景观首先要遵循严格的、科学的、艺术的设计理念。作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规划师,首先是一个在深层次把握设计理念,从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科学与艺术的多元思想(M)上实现规划设计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形式包含了其审美性与审美功能的传导,同时艺术创造本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也是人类审美情感及人文现象诸方面的反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渗透与演绎,在世界的文明史上留下了烙印。从艺术审美批评的角度来看一件艺术作品抑或一种艺术现象,最基本的一点是对其价值的把握与辨析,那么,怎样去把握,采用什么基本方法与标准去评判?这,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评判艺术的审美价值,从其内在的关系上一般应包括如下几方面:一、创作者(艺术家)的审美意图与其文化背景的分析把握;二、欣赏者通…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且可从多个侧面或层面来加以观照的对象。从美学的意义来看,当代文化发展正呈现出审美化趋势,而学校文化的审美化发展则具有覆盖和跨越其他诸文化要素的性质。它以文化学、美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从审美启迪出发,运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培育学校环境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受教育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及对心智和灵性的认知,使年轻一代在学校审美文化的熏陶中形成人生的审美境界,由此又促进学校教育在本质上优化,为广大师生身心的平衡和解放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本文试图从学校形象的审美设计、学…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生求学、生活、社交的环境,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分为四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构建学校文化,要遵循协调性、主导性、务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贯穿于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在贯彻审美性原则时应注意:①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审美性。教师必须为儿童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以及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形式,并从艺术本身的审美特点出发,使形式与内容相适应。②将审美教育寓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程序的安排以及教师引导方法的设计中,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中产生情感共鸣。③将审美教育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艺术活动之中。这需要教师为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创设优美的、便于儿童参与和艺术创造的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8.
钟以俊 《中国教师》2004,(11):37-39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他们自身又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兼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教的行为的主体;另一方面,在学的意义上,他们又成为学生的认识对象。今天,在注重人文与审美精神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形象应当向审美的方向生成,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教师,是有其特殊的构成前提和条件的。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要成为一个具有美的形象的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二是深厚的道德、文化修养。灵与肉的协调或肉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是人们…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A5):176-177
<正>一、限制一些概念的定义艺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点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变。美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作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观和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是长期创造、不断积淀的产物。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反映出学校的传统和特点、个性和特色、思想和精神。学校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校传统,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标识;要有故事和情感,能融入师生血液,滋养其精神和灵魂;要积淀深厚的底蕴,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质。  相似文献   

11.
“社交礼仪”作为学前教育一门实践训练课程,要引导学生从追求外表美深化到追求内在美,用“秀外慧中”作为构筑学生健康审美倾向的坐标,力求增加本课程的实用性。一要依据课程特点,紧扣学生的需求,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二要秀“外”,增添自信;三要慧“中”,沉淀文化素养,积累修养和智慧。通过礼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追求关好的仪容、端庄的仪态、得体的举止、礼貌的言语,追求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趣、独立的精神世界,拥有由内而外的出众气质,成为秀外慧中的气质女性,从而获得恒久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家长和幼儿的“宠儿”。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与下一阶段建设方向的需求日益凸显。梳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及相关文献,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美学效益三个方面,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文化性、村容村貌等18 个乡村景观影响因素,构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后评价体系,运用G1-FUZZY法对南岩村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其在生态效益方面表现“良好”(最大值为0.5886),社会效益表现“中等”(最大值为0.4764),美学效益表现“良好”(最大值为0.5110),进而提出南岩村下一步的建设建议。此评价指标体系为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为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波 《培训与研究》2005,22(6):74-75
人文教育不等于美育,美育应该和德智体育一样,有它相对独立的一面。我们的美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辨别美丑善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中学生的语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教师在讲授学作品时,要注意使用优美的语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审美意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体味作品中美的内涵。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真善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果实.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在揭示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同时,可以体现人类审美意识.本文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明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并从审美教育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是指整个茶事活动发展过程中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广义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审美意蕴就是审美对象里面所包含的理性内涵。茶文化的审美意蕴是茶德精神的审美性内容和形象性表达。雅包括了正规、标准、规范及正直之意,是我们对美好、高尚而不粗俗的一种愿望和精神追求。中国茶是天然、健康的饮品,但最能表达它的显著特色是其具有超乎一切之上的人间情味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精神文明、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当代文化是审美文化,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必然进一步加强审美教育,进一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但在现行教育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以丑陋为美、以怪异为美、以享乐为美,片面理解美的内涵,这就要求作为美育施教者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常永红 《成才之路》2020,(3):134-135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使学生学会鉴赏语言美,领略自然美,感受社会美,体会内在美,学习和完善人格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割裂开来的情况很普遍,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被肢解为一个个句子和词组,使生动的艺术形象变为干巴的骨架.学生也就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严重地削弱了英语教材的美感教育作用。中学英语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素材,有自然美、人物形象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等,教师应饱含激情地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捕捉课文中的美,理解并接受其中的美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审美教育的核心也正在这里、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当然,语言教学是主要的、根本的,不能以牺牲语言教学来迎合审美教育,那样只会是舍本逐末。我们提倡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前提下进行审美教育,这样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走向美育的完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庆元  胡绪阳 《教育研究》2006,27(3):39-43,49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育实践更有残缺。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