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刊主编王浴海老师,在2005年《路》刊(高中版)第10期上著文说“:结果,指当场写出的文章。过程,指当场写出的文章的思维过程。”接下来他说“:过程,虽然是文章背后的存在,但是,恰如光合作用之于植物一样,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存在,作为消费者,可以不问光合作用,只管叶、枝、花、果,可是,作为测评者(或研究者),可以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吗?长期以来,作文大考难于摆脱‘公式化概念化’‘、假大空’的束缚,致使宿构、套作、雷同、抄袭成为顽疾,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放弃了对于‘光合作用’的考察。”我,从20年前《路》刊创刊之日起,便按照《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销’定‘产’、适需对路”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知识 技能 为人”为培养目标,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的教学主张。在同一文中,叶老还对什么叫“用不着教”作解释说:“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吗?”叶老的这一论述,给语文教学提出了研究课题,指明了改革方向,展示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B刊第3期上发表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学者王漫的文章《重构散文的文体知识与教学知识》,在这篇文章中王老师认为:一般情况而言,诗歌教学抓‘意象’,小说教学抓‘人物’和‘叙事技巧’,而散文教学可以抓‘情思’、抓‘线索’。王老师认为,散文教学的抓手是情思和线索,所以,王老师说:‘情思’、‘文脉’是统领散文内容的,也是读者进行整体把握,并深入领会作者情思的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月刊》1986年第11期上发表了秦国同志的《〈且介亭杂文〉的“且”字读音辨正》。《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在“报刊文摘”栏里摘要转载。秦文说:“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方合书名原意。”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不合书名原意。”鲁迅写作这些杂文时,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北四川路,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7.
我们是在一所山区中学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有一个困惑:在近七八年的中考中,就语文单科成绩来看,能与本县渔关镇中和县一中初中部抗衡的唯一一所乡下中学就是我们长乐坪中学,我们的成功经验到底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研组进行过多次研究和探讨,结论竟然惊人地一致和简单:我们大胆“放生”,让学生养成了课外练笔的习惯。但是对此我们一直不敢“外扬”。《路》刊2005年7-8期高中版所载全国著名写作学家潘新和的《以爱护、顺应孩子的言语天性为首务》一文,切中肯綮地论述了“言语人才在‘野生’、‘半野生’的生态下成才的概率,要…  相似文献   

8.
一位语文教师给初三学生指导中考作文时说: “‘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确定了写哪种文体,就要体现哪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成‘四不像’,不能打‘擦边球’。”这句话中的“擦边  相似文献   

9.
说来也巧,看了高骥老师的《走出作文的尴尬》(“路”刊2004年第五期高中版“卷首语”)和周寅川同学的《地位》(“路”刊2004年第五期初中版“少年思想者”)之后,久已蓄积的评论《王浴海作文指导文选》(北方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以下简称《文选》)的想法,迅速升腾起来,大有不吐不快之感。《文选》对作文“知易行难”的尴尬症结,有独到见解:“把‘标兵’当‘标本’,把工具当道具,把方法当方向,把评价当评判。”(《文选》4-20页)并开出救治良方:回归人性(学生,学做人;教师,培养人;编辑,发现人;作家,塑造人;学者,研究人)提倡复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郑友霄 《语文知识》2001,(12):56-59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先生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一文中说:“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曾经当过语文老师,因此非常关注教育。他的这篇文章写于去年9月底, 编辑“旧作重刊”,缘于莘莘学子及其家长们的一种疑虑:今年高考又将来临,会否再生“‘李洋’的幸运和‘我’的愧疚”?真不希望鄢先生的旧文开新“花”!~~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何永生先生为本刊“2005年‘语文教育新视野名师演示报告会’”作评,视野开阔,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语文课堂研究模式的指导思想1.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浙江师大人文学院黄键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关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无论是概念、目标、特点等理论探讨,还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课题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内容都不能很好体现‘语文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或者说我们很难区分这些成果,是根据‘语文课’的实践取得的,是为‘语文’量身定做的,还是对它的上位概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很多内容都是‘研究性学习’与‘语文’简单组合的产物。我们所设计的语文课堂研究模式是想力图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4.
语文之美     
其实,枯燥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精神是语文。"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编写的《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第44页上,这样写着:“三、一幅有关的对联1980年,华罗庚带领小分队到江苏省指导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他在一张图表的两侧题写了一幅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人;举手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16.
语文之美     
其实,在枯燥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相似文献   

17.
马津 《天津教育》2020,(7):44-45
名著阅读是否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引发热论的问题。以钱理群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学者主张设置名著导读课程,提出阅读指导的长远目标就是“培养精神充分发展的人”。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我喜欢‘导读’这个新说法,如何处理好‘导’和‘读’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教师导读不是教师‘代读’,‘代读’容易,‘导读’难,但是‘读’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一直苦苦探寻,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提升语文素养,进而爱上语文呢?唐山市教研员田贺书老师在文章中说:"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教有意义的语文’‘有意思地教语文’,当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而不仅仅是‘怎样教’。‘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原来我一直是本末倒置,做了很多无用功啊!通过认真学习田老师的教育理论,我重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35):27-28
温儒敏教授在2019年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应当重视‘语文核心素养’;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整个教学。"换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寓言语言简练、故事性强又蕴含道理,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拓展学生的寓言故事主题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