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3.
陈玉琳 《收藏》2018,(12):93-95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立御窑厂,至此景德镇瓷器生产开始了官窑、民窑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官窑由政府直接管理,并组织生产,集聚优秀工匠、垄断优质资源,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因而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大众生活,以社会生产力状况为依托,在造型和纹饰上脱离官府的约束,更能发挥工匠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4.
杨俊艳 《收藏》2013,(9):82-9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新纪元,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内容。本文择选北京艺术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馆合办的“卅年回眸——景德镇1949~1980年陶瓷艺术展”代表作品,对其展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与赏析。  相似文献   

5.
王怀治     
《收藏界》2009,(4)
安徽黟县人,1947年9月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市政协委员。其祖父王大凡为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珠山八友"发起人之一,父亲王晓凡为著名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方竟成 《收藏》2012,(5):69-73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景德镇的发展要以陶瓷为主的战略一直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近年来,景德镇瓷业更是得到突破性发展,以市中心广场为轴,景德镇瓷器馆、龙珠阁、御窑博物馆、陶瓷研究所以及陶瓷大世界、国贸陶瓷市场、华阳商贸市场鳞次栉比,形成了景德镇的独特风景。新近建设的浙江路、大师汇,  相似文献   

7.
邵红 《收藏》2013,(12):105-107
祭窑神是景德镇窑业历史上形成并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是列入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景德镇古老的里弄之间,反映着烧窑业工匠们的一种祈愿,地域性和行业性极强,为景德镇的一种草根文化,一种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8.
赵根山  周缙 《收藏》2007,(2):45-47
景德镇在南朝陈时(557~589年)瓷业初兴。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官府遣官督烧瓷器以充贡品,从此,景德镇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3,(1):199
为纪念2013年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博物馆及"7501毛主席专用瓷"原生产单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组织当年曾参与"7501瓷"的多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严格按照原1975年当时生产的工艺、配方、泥土等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0月17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文物遗存保护暨御窑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承办的"南青北白汇景德"学术研讨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开幕。主办方配合本次研讨会推出了邢窑、定窑、越窑、南窑、蓝田窑、湖田窑等考古出土标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