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先进特征,为张继科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张继科在荷兰鹿特丹夺得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世界冠军,进而在伦敦奥运会的参赛名额争夺战中拿到了宝贵的奥运入场券。张继科打法凶悍,被刘国梁比喻为中国乒乓球队的"藏獒",技术能力全面,被视作中国乒乓球队的未来之星和领军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乒乓球队着力培养的新一代佼佼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在比赛中的技术打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1年第51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中张继科与王皓六局比赛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运动员利用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在技术上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乒乓球技战术分析中首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目的:1)分析张继科发球类型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2)分析张继科的发球类型、王皓的接发球类型和张继科的第三板技术,前三板技术组合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3)分析王皓的发球类型、张继科的接发球类型和王皓的第三板技术,前三板技术组合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确立研究设计;用录像观察法收集原始技战术统计数据;用Logistic回归法对乒乓球比赛前三板建立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王皓接张继科发侧旋球要好于接逆旋发球。侧旋发球是张继科逆旋转发球的有益的、重要的补充;当张继科发逆旋转和侧旋转球时,王皓接发球控制的效果要好于进攻的效果;张继科发转不转球和长球对王皓的威胁较小;王皓的发球轮中,王皓发逆旋球、张继科进攻、王皓第三板进攻可能是王皓最好的套路组合。对于张继科的优势接发球技术“拧”,王皓在数据和场面上都有优势的。总体上分析,王皓输在自己的发球轮而不是接发球轮中。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统计法,对2010年乒乓球世界杯、2011年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决赛中,王皓与张继科的三次比赛反直拍横打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情况,对直拍横打技术和横拍反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10年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张继科vs 斯托亚诺夫、vs岸川圣也(半决赛)、vs苏斯(决赛)三场球赛的接发球中各项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揭示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和基本特征,提出了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运动员在接发球技术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张继科的技术结构体系和心理素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认为,独特的“继科式”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技术、一流的正手弧圈技术、精细的控球能力及超强的防守能力等二级技术堪称新时期乒乓球技术的典范,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善打硬仗的意志品质及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更是张继科成为世界乒坛顶级选手的关键原因.通过对张继科技术结构体系及心理素养的研究,重点挖掘张继科技术结构体系的精髓与专长,为今后乒乓球运动世界冠军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男子优秀横板进攻型运动员张继科在多项重大赛事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成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满贯的乒乓球运动员.通过录像观察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张继科在重大比赛中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赛中使用有机胶水和无机胶水的区别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的统计,分析无机胶水使用前后技战术使用的变化情况。认为在有机胶水禁用的情况下,应该摆正心态,努力适应,突出教练员作用,改进技战术的训练,加大乒乓球器材的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王皓参加2002年埃及公开赛对萨姆索诺夫、2003年世界杯对柳承敏、2004年雅典奥运会对柳承敏、2005年第48届世乒赛对梅兹四场比赛的技术指标及得分手段得分与失分情况的比较分析,找出其比赛成绩下滑的原因,即:王皓三段实力评估从二优一良降至一良二不及格,其中相持段实力下降最为显著;发球直接得分能力、正手抢攻、直拍横打、挑、撇、摆短、搓长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正手抢攻质量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发球抢攻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发球抢攻战术是马琳的主要得分战术;发球旋转变化多且旋转之间的差异较大。发抢战术套路较多,抢攻意识非常积极主动,正手高抛配合低抛发转不转至对方近网短球,正手或侧身伺机抢冲这套战术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高水平羽毛球男子单打进攻方式进行分析的研究后得出,1)男子单打进攻方式分为8种,进攻1:发接发抢攻,进攻2:重复网前后突击进攻,进攻3:重复网前后推、扑、勾球进攻,进攻4:挡、放球捕捉推球突击进攻,进攻5:控制底线捕捉高球突击进攻,进攻6:控制底线捕捉软过渡进攻,进攻7:底线强攻,进攻8:其他进攻;2)进攻方式使用率前三位的依次为:发接发抢攻,挡球、放球后捕捉推球突击进攻,控制底线后捕捉高球突击进攻;3)中国男子单打运动员在打法上较为保守,依旧多采用“防守反击”的方式,需加强发接发抢攻意识,争夺发接发阶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分析优秀男子乒乓球单打比赛相关数据,挖掘出五项战术指标制胜因素,并按照对比赛结果影响的重要性,从大到小将指标依次排序,分别为主动相持战术、接发球战术、发球抢攻战术、发球战术、接发球连续抢攻战术。通过判别分析法建立起预测比赛结果的函数方程,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为训练与比赛提供相关指导,也丰富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抢攻”战术的实施目的是在快速推进和运球过程中,寻找进攻空当,从而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最终顺利完成进攻。在“抢攻”战术实施过程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确保其顺利运作的必备条件。随着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比赛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攻守对抗也日趋激烈。所有这些都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2 “抢攻”战术实施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对篮球运动员都很重要,但就实施抢攻战术的运动员来说,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素质尤为关键,它们是完成抢攻战术的首要素质。2.1 速度训练速度是人体…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文献法、录像统计法与数理统计法,对许昕/马龙等6对乒乓球男子双打8场39局的比赛进行各项技术使用指标的统计,分析乒乓球双打国内、外优秀选手前四板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男子双打在发球抢攻段与接发球抢攻段的技术优劣,为国内双打训练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析王皓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技战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直拍横打的代表王皓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不敌直拍单面攻的韩国小将柳承敏,使人们对直拍横打的新打法有所质疑。为了找出王皓的失败的原因,对王皓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术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表明:柳承敏对王皓的发球比较适应,使王皓发球抢攻中失误较多同时发抢时反手横打用得过多,造成得分率不高;接发球段技术新颖,战术多变,效果好,但打关键球能力较差;相持球进入状态慢,调整时间长, 在相持中率先起正手占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37~40届世乒赛中国与瑞典男队15名优秀运动员发球、发球抢攻及发球后连续抢攻抢拉的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并对全队成功率及成功率最高的运动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几项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找出了我国男子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为我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后的训练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孙子兵法正奇兵思想、兵势思想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柳承敏在雅典奥运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和接发球抢攻段、局比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发球和接发球抢攻段,柳用“小路球、中间技术为主,正手进攻为辅”的非常规战术,体现了奇正兵思想的“正兵变奇,奇兵变正”等思想;2)比分争夺中,柳面临劲敌,“楞”字当头,体现了兵势思想的“士兵具有高昂的斗志”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统计、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陈晴在高水平比赛中的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和得、失分模式进行研究,找出培养和改进此种打法的方法,为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