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沃尔夫的语言观既非目前学界所认为的"语言相对论假说",也非"语言相对论原则",而是"语言相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沃尔夫语言观的集中体现.该原则的提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二是人类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三是沃尔夫的个人学术背景.语言相对性原则的观点主要有四:(1)自然(世界)由语言通过规约建构;(2)语...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掌握好数学语言是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炼准确而著称。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数学语言能力既是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其他各种数学能力的基础。所以,学习数学语言是  相似文献   

3.
语言乃语文之根。欲辨清语文教育的性质,须先厘清语言的本质。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下,语言的本质既非列宁所讲的"工具",也非索绪尔所称的"媒介",而应当是"介质",是思维的介质,是表现、传播思维成果的介质。由此出发,以语言为内容的语文教育的着力点,就不应止于"言",即所谓的"法则"、"方式"、"方法"、"样式"等"形式上",而必然要扩展到思想感情,扩展到既涉及"言"又涉及"意"的具体交际中的"言意场"或"言意体"的正确生成。语文教育的性质便当是:学习正确生成思想或话语、提升言意和美的母语交流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新时期实力派先锋作家,在新的语言态度规约和导引之下,他对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掘和探讨,他的艺术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领域,也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探索概括地说,不再仅仅关心语言的"说什么",而更注重语言的"怎样说",他对于语言审美空间开拓的向度有两个,即:语言浸出感觉;语言的"粗放经营"与集约式叙述.  相似文献   

5.
拉加姆扎托夫[前苏联]曾这样强调自己:"如果我语言明天会泯灭,那我就心甘情愿死今天。"杜甫亦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著名诗人贾岛也曾因将"推"改为"敲",而留下一段"推敲"的佳话。他们对语言的探讨执着可谓"感天动地"。因而那些刚刚迈入文学殿堂的莘莘学子,更应该在语言的探索、锤炼方面多努力,力求调味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获",这充分表明了语言的本质,表明了学习语言的基本思路: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未被应用的语言可谓是死语言,无论是背诵的多么的流利,它也只能是死水一潭,缺少活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加以应用的语言,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技能,且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需要"读"的,因此,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读",而且必须读懂、读透、读深。笔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需要"读"的,因此,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读",而且必须读懂、读透、读深。笔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深刻地体会到,数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获",这充分表明了语言的本质,表明了学习语言的基本思路: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未被应用的语言可谓是死语言,无论是背诵的多么的流利,它也只能是死水一潭,缺少活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加以应用的语言,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技能,且终生受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创设更多的语境,把生活实际与语言教学有机  相似文献   

10.
刘辉 《考试周刊》2013,(19):29-29
<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具体地学到艺术语言的表达技巧,丰富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朗读也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可以把普通话说得更好,提高运用普通话交流思想的能力。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可以知道:学文章要"读",学作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沧浪诗话》中说:"语忌直,意忌浅。"这句话虽然是形容诗歌的,但也说出了戏剧语言的要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话到嘴边留三分",人们在交谈时往往不把内心深处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而是言及此而意于彼。戏剧中也会有"话里有话、弦外有音"的奇妙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也恰恰是  相似文献   

13.
张经怀 《教育》2011,(21):48-49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之作。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不确定"和"空白",这就是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让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创设想象空间《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如果当"教学机器",学生就会"冷眼相待",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没用的。所以,他主张,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技术问题,对语言的思想性视而不见,外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技能的传授,不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欠佳。根据语言的"二元性",语言既有"工具性"也有"思想本体性",因此,外语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样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罗新初 《考试周刊》2013,(57):79-80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学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新课程体现出许多新的理念,其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包括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使用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和商讨性的语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语言仅仅规范、科学是不够的,仅仅停留在不讽刺侮辱学生的层面也是不够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尽可能让每一句话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以说,"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广大教师中来一场"语言革命":重新认识教师语言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新学习教育教学语言,重新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学习语言的课程,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说"。语文也是学习语言的课程,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没有练习的语言环境。因此,小学生学英语的关键在于"说",教师可以通过说英语,创设环境;利用图片等形式,诱导学生开口,给学生"说"的机会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深处"钻进去"也"跳出来",触摸到那些"藏着掖着"的语言的"险峰",或许能完成语文学习以细节教学为呼吸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正校园文化有显性的与隐性的。显性的校园文化包括"墙面语言",合理地利用墙面传递一些"正能量"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那么,学校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设计墙面文化呢?墙面文化要恰到好处。学校的墙面不能"空空如也",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适当地点缀一些励志语言和图画,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实可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也。但是,现在看来,一些学校的墙面语言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因为语文包含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更核心的因素,是这两个核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和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明显区别:首先是"先后之别",即思维在先,语言在后。教师对学生训练时,要沿着"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这一过程进行。其次是"内外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