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显祖戏剧观的重心是情与真。肯定情即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 ,反对以理格情 ,承认人的情感生活和自然欲望 ,在创作中则表现为高扬人性大旗 ,抨击礼教对人性的扼杀。崇尚真 ,就是要把真情实感不加雕琢地表达出来 ,反对封建传统教育和科举 ,反映在创作上就是写真情、真人  相似文献   

2.
在晚明个性解放的时代,形成了强大的写"情"思潮。汤显祖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并在《牡丹亭》中把"至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杜丽娘即是汤显祖的化身,她对情的生生死死的追求其实是汤显祖对"情"的追求。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至情之人,反映出汤显祖人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情与真是汤显祖戏曲观的核心内容。情对于礼而言,强调人的情感空间和自然欲求,这与王阳明心学在晚明的兴起相吻合;真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与晚明李贽、公安派的思想口号相一致。而这核心内容反映在具体戏曲创作上,就是写真情,塑真人。  相似文献   

4.
所谓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的一种反封建思潮:肯定和注重人、人性.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当时一个响亮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从而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倡导个性发展,关心人的幸福和命运。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王襞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和泰州学派关于修身养性的理论传统,强调养心的悠然自在性。他认为养心必须保持人本有的、纯粹至精的人性与良知,防止外界的污染;他既主张满足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又反对人饱食终日而枉负一生;他要求人们襟怀洒落,率性而为,不为见闻情识所乱。  相似文献   

7.
中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独放异彩的时代.中晚明的哲学文化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在客观上是对"理"的世界的动摇和革命.王艮、李贄、颜钧、罗汝芳、何心隐等一大批人肯定人性、人情的价值,反对程朱理学、禁欲主义.与哲学思想界的这一思潮相适应,戏曲小说界涌起一股写情浪潮,作家们张扬情的价值,一大批反映男女情爱的作品应运而生.纵观中晚明戏曲小说史,其主流就是写情浪潮的涌起和衰退史.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这样,对“幸福”来说,肯定人性、主客观统一、自我超越,就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揭示人性为旨归,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不断掘进,始终是李健吾戏剧创作的核心追求。这一倾向在其成熟期剧作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善恶博斗中的挣扎”、“压抑中的痛苦灵魂”、“多重矛盾中的困惑与选择”和“情结”等四种心理类型来具体展示当时生存境遇下被压抑的人性真我,揭示人性由回归的曲折历程。关注个体主观心理世界,由人物内心矛盾谛视人性,是李健吾剧作的独特之处,也是他对中国话剧和新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思任文学思想个性鲜明,见解独特:历代文论家皆重视悲剧创作,而王思任却独具慧眼地提出"欢喜一途"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将它提到与悲剧创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言情派代表人物的王思任,敢于旗帜鲜明地肯定告子的人性论主张,并将这种人性论与文学的特性联系起来,论证文学表现"食色之性"的合理合法性,强调文学应体现天机触发,自然流露的"真至之情".王思任既反对诗文创作中的模拟之习,也反对矫枉过正的求新求异,他在倡导作品的性灵韵趣的同时,尤为重视作家的学识修养.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一生都在为追寻人道主义和自然人性的回归而不懈探索,他的创作对性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与人类的文明进程相联系。对灵与肉相结合的性道德的肯定,对自然人性的呼唤,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殖民的反对,对文化侵略的不满与担忧,对古老文明的崇拜等,是他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落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好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受情婚烟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  相似文献   

14.
虽然汤显祖一直是"情"的代言人,但"以情反理"不是其唯一坚定的主张。汤显祖的情理观念是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挣扎和人生体验后逐渐形成的,是反复变化、不断深化的。其情理观宏观上表现为肯定"情之所必有"、崇尚"至情"、反对外在伦理道德的压迫、主张"情"的理性化和社会化,是一种较为稳健、平衡的情理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冯惟敏的生平创作、文学思想及其杂剧《僧尼共犯》作了简约论析.冯的生平创作可分为读书和随父宦游、家居和求官、为官十载、归田隐居四个时期.其文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提倡独创,反对模拟;主张通俗,反对刻削,体现了其进步的文学观.他的杂剧《僧尼共犯》肯定人性,反对封建礼法,并具有浓厚的喜剧风格.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众多的花妖狐魅和书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是作者爱情与婚姻观的反映。歌颂知己之爱,对人性的肯定;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提出“无以贫富论”的婚姻观;爱情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情"的范畴.汤显祖特别强调"情"的作用,认为创作者是"为情作使",强调"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他宣称他的"临川四梦"都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产物.汤显祖正是以"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主张,构成了他的戏剧观与文学观之核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江户时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最具有代表性的大众文艺便是人形净琉璃和歌舞伎。看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歌舞伎更是独领风骚,不仅引导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且是年轻人时尚的风向标。一方面将朱子学奉为官学的日本政府大力宣扬忠孝,而另一方面,宣扬人性解放的阳明学以及更为激进的阳明学左派的影响下,十八世纪的日本也出现了肯定"情"与"欲"的人性解放思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柳永的创作心态出发,联系其生活道路,指出:对"情"的执著与追求,是柳永创作最原始的动机和最终极的归宿;对人性的肯定和宣扬,是柳永创作基本的也是最高的价值取向;对"理"的背叛与皈依,是产生柳词特殊艺术魅力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萨特反对任何先验的人性,他认为人性是由人的自为存在决定的,而人的这种自为存在就是自由。因此萨特主张人是绝对自由的,萨特的人生论有反对抽象人性论的一面,但也有否定社会性,忽视人的社会存在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