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和要求。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解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最需要创新人才……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和见闻,可能有见解和认识。请你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65分)考生应突出诸种需要中那个“最需要”的方面,即首先应写一种需要,[作文题][评说]而且应是最需要,这样才切题;其次要强调内容的充实性,不要浮光掠影,泛泛而谈;第三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老师,再爱我一次吧(一类卷)天黑了,这是晚自习的时…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理挫折是在挫折情境中产生的。  人的行动是由动机驱使的,而动机的产生又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人饿了需要食物,渴了需要喝水,这是生理上的需要;与人交往需要理解、尊重,工作学习需要理想的支持和精神的寄托,这是心理上的需要。正是由于需要的多样性,才导致了人的动机和行动的多样性。人的行动在实现其动机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两种情境:一种是顺利地实现了目标,满足了需要,这时就构成了一幅成功情境;另一种是遇到干扰障碍,尽管付出努力,想尽办法,但仍束手无策,万般无奈。这时,目标受阻,需要无法实现,便形成了另一种…  相似文献   

3.
放眼高三     
高三,无疑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在其十二年学习生涯中经历的一段最重要时期。在面临高考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知识需要丰富,能力需要提高,实力需要增强,人格需要完善,意志需要加强,心理需要成熟,身体需要康健,高考志愿需要填报,专业需要选择……每一项,每一点都非常重要。在这众多的项目中如何排序?对于有限的时间如何分配?在这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如何提纲挈领?在各种关系相互交织,各种利益互相碰撞的情况下如何决策?这是每一位高三学生都要回答,都要面对的命题。这同时也是每一位高三学生家长都要回答,都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价值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是事物因其存在和发展而对某种东西的依赖性。需要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普遍属性。就是石头,也具有需要。因为石头的存在依赖于它与其内外环境的平衡:石头的存在需要它与其内外环境的平衡。那么,是否可以说价值就是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不可以。因为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并不都是价值;一事物只有对于“具有分辨好坏利害的评价能力和趋利避害的选择能力”的另一事物的需要的效用才是价值。而“分辨好坏利害的评价能力和趋利避害的选择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主体性:主体是能够自主选择的活动,是具有分辨好坏利害能力的活动,是能够为了保持自己存在而趋利避害的活动。所以,一事物只有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效用,才是价值。相对主体的需要来说的那个对于主体需要具有效用的事物,也就是所谓的客体。因此,价值只能定义为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效用,只能用主客体模式来界定。  相似文献   

5.
重赏不如重用 点评: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尝试一种新的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这就是“每日作文法”。 每日作文法的具体含义:每天写一点文字,因为要每天写一点。所以需要学生的日日观察,时时积累,日日思考,最终达到天天写作。熟能生巧,积久成章的目的。一篇文章的诞生.并非手到擒来的易事,需要积累素材,需要立意,需要思考之后的灵感,需要章法结构的选择,需要精词...  相似文献   

7.
章立早 《教育艺术》2004,(11):52-53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激励人的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要激励人的行为,必须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金字塔形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大类。当前面一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追求后面一种需要,并直至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尽管该理论存在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成为当时最为流传的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8.
陈燕华 《山东教育》2004,(19):34-34
庄稼需要阳光,花儿需要雨露,家庭需要温暖,人需要尊重。一个尖酸的批评,一个刻薄的诽语,往往会使一个进取中的人心灰意冷,走向不思进取、消沉绝望的低谷;同样,一句尊重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会使一个困顿的人重整旗鼓,勇往直前,因为尊重也是一种约束。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需要什么?有人会说,后进生需要鼓励,后进生需要温暖,后进生需要自信……如果一个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这些他都具有,他又需要什么呢?他需要学习方法。 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曾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一,新开设了英语课,孩子最初还能考及格,后来成绩渐渐下降,竟降到了30分。我的孩子不学习吗?他每天晚上都认真地做作业,英语作业更是抄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况,谁也不会料到他的英语只考30分。一次,他的父亲问他要英语卷子看。他由于害怕,就拿了别人的一张卷子和自己的一张卷子合起来,说他英语考了68…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与一般的“听听”有所不同,倾听是一种有意识地、注意地听,它不仅需要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情感的参与。倾听是一种能力,需要有目的地去培养。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意识形态向产品形态转化的有效方式。有鉴于资源整合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以在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存在较多问题的广西桂林地区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问题。研究发现,桂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开发中存在着保护工作起步晚、申报工作进展缓慢、保护经费匮乏,申报主体分散、重复申报问题严重两大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了申报、开发、宣传、营销四个方面整合桂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双向性极强的事情。以现实中典型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为线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进而针对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期待能够对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南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可观,对湖南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十分必要.目前对湖南物质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最成熟的途径主要是发展红色旅游,而对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加大搜集整合资源的力度,加强与文化湘军的多元合作以提升其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专家学者、遗产旅游者、东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等四个维度,讨论不同利益群体对遗产旅游原真性的理解与构建,认为专家学者对遗产物的原真性的认知结果是一个客观、可评价的标准,但并非是获得原真性旅游体验的必要前提;遗产旅游者追求原真性旅游体验是一个连续的心理过程,其最终体验的是旅游经营者和目的地居民共同构建的"原真性效果"。文章还着重探讨不同利益群体对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传统上采用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母语与外语这种二元方式来划分教学类型,而近年来兴起的“继承语”理论则认为继承语习得与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均不相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提出继承语教学、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的三分模式。本文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对汉语教学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认为华文教学就是汉语继承语教学,狭义的华文教学具有既不等同于汉语第一语言教学也不等同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提出针对汉语继承语学习者应采取相应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希腊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朵惊世奇葩。对其特性及发生的研究历来引起世界大家们的极大兴趣。歌德的“和谐说“与尼采的“冲突说“在学术史上影响较大,广为人们所认可。以“符号继承“为角度,可以开辟一条走进希腊艺术的新径。通过对希腊三大艺术(史诗、悲剧、雕塑)对神话符号继承表征的揭示:“板块“迁移、主题承接与神象移位,可以清楚地发现:丰厚的神话继承“量“是希腊艺术特性构成的主因。紧连神话的母脐是希腊、西方艺术的诞生范式。  相似文献   

17.
华山风景名胜区华麓区地处风景区与城镇区域边缘,是华山风景名胜区中最为脆弱、最易破坏和问题最多的区域。从遗产观、整体观、发展观的高度,阐述了华麓区的遗产变迁,分析了华麓区在华山风景名胜区整体中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旅游规划结构中的角色与地位,从遗产保护和遗产发展两方面总结了华麓区的作用,指出了华麓区是华山遗产构成之要素、华山游览之门户的角色特性。  相似文献   

18.
In January 2012, Scotland's First Minister Alex Salmond announced a radical measure that would see every Scottish school student study a Scottish text from a prescribed list. In 2010, Michael Gove announced that ‘Our literature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and that every pupil should study particular authors. The ‘cultural heritage’ model of English is increasingly dismiss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owever, it is this ‘cultural heritage’ model which is preserved in the discourse of politicia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that literary heritage texts play in the discourse of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devolu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Britain and considers the drivers and differences which can be seen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相似文献   

19.
对待史学遗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十七年史学"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成就。"十七年史学"中关于史学遗产的认识,远不是简单否定和粗暴抛弃,而是秉持着一种系统全面、辩证开放的史学遗产观。这在历史观、治史旨趣、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反映。当然,对这一时期史学遗产的研究要想得出正确的认识,还需要避免阶级斗争泛化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