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儿童解决算术应用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操作法、图示法和语言法,对120名4-7岁的学前儿童解答算术应用题的能力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养,结果发现:学前儿童解答算术应用题的成绩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运用操作法解题的成绩最好,其次是图示法,运用语言法解题的成绩最差,培养学前儿童解答算术应用题的能力,应采用操作法、图示法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学前儿童解答转换题的成绩最高,其次是合并题,解答比较题的成绩最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测查了四川省阿坝州和都江堰市的480名6岁、9岁、12岁藏族和汉族儿童.发现:(1)藏汉被试儿童SPM测验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两族被试儿童6岁组和9岁组中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在12岁组的比较中发现两族被试儿童的测验得分差异显著;(3)两族男女测验得分的平均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5.12地震灾区藏汉儿童的智力测验成绩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也未发现性别差异.但在一定的年龄阶段,被试儿童的智力测验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4~7岁儿童对空间图形的正确认识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对图形和空间认知成绩的快速提高期出现在5岁半~5岁11个月(学龄前),对点数、推理能力的认知成绩的快速提高期出现在7岁~7岁5个月(初入学).与自然因素、基因遗传相比,人与环境间的互动作用,是儿童发展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原因.我们既不能忽视自然成熟的因素,又须重视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3岁、4岁和5岁组共111名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识别中的行为频次效应和效价效应。结果发现:首先,至少从3岁开始,儿童就能够根据他人的外部行为推断其特质,即进行特质识别;其次,与低频行为相比,高频行为条件下,儿童特质识别的成绩更高;最后,儿童特质识别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对积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显著高于对消极行为的特质识别成绩。  相似文献   

5.
《成长》2007,(7):84-84
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儿科学教授保罗·温切斯特对150万8岁至15岁孩子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相对其他季节出生的孩子,春天出生的孩子英文和数学成绩明显要差,而这一结果可能跟杀虫剂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让33名7岁儿童,35名9岁儿童,36名11岁儿童指认出网页中的广告,研究了儿童的网络广告识别能力。结果发现:尽管7岁儿童能够理解广告的商业性目的,但在识别网络广告上仍有困难;9岁的儿童基本具备识别网络广告的能力;所有儿童在识别动态和非动态广告上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高年级比低年级儿童能够更多地关注广告的中心信息。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儿童不能很好的提取并运用广告相关的知识来识别广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54名4~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查儿童依据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及分类学三类标准进行分类及跨分类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4岁儿童能够按照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及分类学三类标准进行分类,且分类能力发展已经比较成熟.(2)知觉特征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影响不同,4岁和6岁儿童依据知觉标准分类的成绩显著好于5岁儿童.(3)6岁儿童的跨分类能力发展基本成熟.(4)自然情境下,学前儿童分类时优先考虑自己的偏好,并遵循知觉特征——主题关系——分类学分类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显著,非独生子女被试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影响显著,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越好;(4)家庭功能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且家庭亲密度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促进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流动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经常与其交流、谈话;应鼓励子女更多地与他人交往,并为其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应努力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亲密、家庭功能健全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使用眼动技术,通过记录和分析88名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的成绩表现及眼动数据,探讨儿童识别不同强度表情的即时加工过程、发展状况及眼动模式,并在划分兴趣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强度表情识别过程中不同部位的优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识别成绩随着表情强度增加而提高;(2)4-6岁儿童对不同强度表情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随表情强度的增加而减少;(3)随着表情强度的增加,面部不同部位的作用会有所改变,如愉快表情的嘴部越来越重要,愤怒表情的眉眼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六岁的歌     
六岁的娃娃像花朵,六岁的心灵很纯洁,六岁离开了幼儿园,背起书包去上学。哎,六岁的成绩很真实,崭新的日记从头写。 六岁的儿童多快活,头上飞着花瑚蝶,睡觉搂着新书包,梦中拼音作功课。哎,六岁时迈好第一步,未来的前程更壮阔。  相似文献   

11.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类比推理是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盲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用词语类比推理的方法,对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在类比推理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同年级的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二年级先天盲童与四年级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有可能是因盲童的入学年龄较晚而对盲童的开发训练较晚造成的;③先天盲童、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均不存在性别差异;④先天盲童与正常儿童的类比推理成绩与其父母文化水平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骆宏 《家庭教育》2002,(11):47-47
案例威威,15岁,男孩。六年级开始玩电脑,很快就运用自如。起先,父母为他的聪明感到骄傲,渐渐地,骄傲变成了担忧,威威玩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不听劝导。父母见他还能管住学习成绩,也就不强求他控制上机时间。结果可想而知,威威成绩下滑,且性格也变得不可理喻。  相似文献   

13.
肖梅 《家庭教育》2002,(5):16-17
读者郭蓉来电诉说:“10岁的女儿嫉妒心很强,嫉妒别人成绩好、长相好、家庭条件好,甚至别人穿新衣服、买新文具她也会不舒服。都说嫉妒心强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不知其他父母是否也有同样烦恼?”本期,浙江上虞幼师附小的家长朋友,与大家共同关注这个问题。观点一帮孩子认识嫉妒的危  相似文献   

14.
<正> 常常听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学习的进程中抱怨自己年龄大,记忆力差。其实,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发现,假定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人记忆成绩为一百,而三十六到六十岁的人记忆成绩则为九十五,六十一岁至八十五岁的人记忆成绩平均则为八十至八十  相似文献   

15.
宁长根  侯剑 《教师》2014,(16):38-39
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更加重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然而,目前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堪忧。提高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首先国家应当在宏观上更加重视小学教育;其次,学校方面要为提高留守儿童数学成绩创造条件;再次,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当提高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主导;最后,建立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提高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6.
英国:国家标准成绩测验不利于学生接受全面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英国《卫报》2010年4月6日报道,全国教师工会(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s)秘书长克里斯汀·布劳尔(Christine Blower)今日警告说,有关改革正在剥夺小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基本人权。布劳尔认为,为10岁和11岁儿童所设的国家标准成绩测验,即Sats,违反了有关儿童权利的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2010,(10):25-25
浙江湖州一家长来电咨询:女儿10岁,三年级,是个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的姑娘,成绩也不错,但就是特别粗心。跟她说过很多遍,数学做完要检查,可她就是不听,总是给我带回好几个红叉叉,全是粗心惹的祸,真让人闹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广西壮族农村儿童家庭环境及其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我们对广西某县4个乡镇的409名壮族农村儿童(平均年龄为77个月,标准差为3.63)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根据美国研究院的儿童入学准备测验和父母问卷改编而成。结果表明,父母是否在家对儿童入学准备成绩有一定影响。根据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等分组的儿童在入学准备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回归统计分析表明,家庭学习环境、母亲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是预测儿童入学准备成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苇月的话】 《念书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角的小说。 开开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九岁的他跟着爷爷在家乡上学。为了排解寂寞,爷爷每晚都鼓励他念书。开开的成绩好起来,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节节患病突然去世,独自在家的开开感到孤独和恐惧。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规模庞大,其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关乎这一特殊群体人力资本的形成。本文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于2010年5月在绍兴地区开展的流动儿童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检验了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的教育质量差异是否存在。本文研究分析了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学习成绩与两者个体及家庭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要优于户籍儿童,但到了初中阶段,流动儿童的成绩则会落后于户籍儿童;第二,无论在哪个阶段,同伴关系对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男生的成绩显著低于女生的成绩;第四,小学阶段母亲的受教育年限对子女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初中阶段父亲的受教育年限对子女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