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鲁迅在继承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博纳众长,脱去陈骸,转益多师,自标灵采,在其小说创作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笔法,求变、求新、求活,使思想内容得到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大量使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从承载象征的意象来看,其象征可归纳为三类;从象征在作品中使用范围来看,可分为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对沈从文小说中的象征进行全方位的论述,不难看出沈从文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民族化的,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的选择、艺术形象的塑造、风俗文化的再现和叙述模式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均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鲁迅以浙东地区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吴越民俗文化为鲁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无数具体生动的素材和大量的人物、事件原型。鲁迅在吴越民俗文化中心生活了二十余年,吸吮了吴越民俗的养料。在他的小说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吴越风俗民情画,表现出对浙东故土深深的眷恋及对故土人民深深的爱。可以说没有吴越民俗文化这股清泉,就浇灌不出鲁迅这棵文坛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7.
从诗学的角度重新探讨鲁迅的小说。鲁迅小说的诗学品格主要体现在意念化的诗学思维,回忆的诗学机制,象征的诗性话语,第一人称诗性叙述。  相似文献   

8.
象征是黄咏梅小说修辞的整体构思方式。黄咏梅的小说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超现实层面上,传达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悲悯情怀。这种悲悯,是从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叙述、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刻画中升华出来的,高度意象化的思维方式,成就了黄咏梅小说修辞特有的诗意象征。  相似文献   

9.
小说既是一种时间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但我们往往在注意到这一方面时相对忽略了另一方面。鲁迅是一个空间主义者,他不太注重时间、变化,他关注的是指向"现在"的空间,这就是鲁迅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的指引下,以展现我们人类身上某些固有的或相对稳定的精神现象为旨归的鲁迅小说重视的是对空间的选择和运用,时间则被相对忽略。因此,在鲁迅小说中,空间具有远较时间重要得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颇多,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固然可以增加对鲁迅艺术创造力的理解,但是意义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它涉及人物命运的转折和故事意义的深化。就小说的转换方式这个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对其小说创作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言艺术的鲁迅小说,主要使用的是人为符号,但这些人为符号在鲁迅的小说中不仅以鲜明的个性彰显了自身的神采与魅力,而且还有着音乐般的审美效果与成就。鲁迅在小说中不仅通过拟声词和比喻的手法达到了音乐使用自然符号的“真”的境界,而且还在这种真的艺术境界中表达了丰富意味和情感内容,在尽显音乐般的特点与韵味的同时,展示了人为符号的强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品中所显现的那种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鲁迅的乡土小说是对中国农民深厚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称鲁迅这种情感的流露为"农民情结"。从其小说农民形象的画廊中可以看到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背负生活重担、满怀忧郁的闰土等,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不难发现鲁迅对造成他们灵魂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深层次的探求。  相似文献   

14.
庸众的根本特征在于自我的缺席、精神的荒芜,因此鲁迅小说中的庸众不仅包含底层的贫民,也包括社会中上层的权势、知识阶层,甚至貌似新潮的新派知识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自我意识与反思能力,从而导致灵魂的空洞,为各种精神枷锁的进驻留下可趁之机。这也造成对他人苦难的隔膜,沦为看客,进而成为“吃人”社会的助力者和维护者。庸众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其反讽性的人生困境以及社会环境的缔造者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具有浓郁的情感氛围。作者基于其总体的艺术构思,将其对对象的总体感受与情感态度,在作品中自觉、突出、统一的投射,与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景物、场面、细节等建立一种对应关系。形象密度较小,小说情节淡化,意义饱含深层韵味。本文从鲁迅小说情感、形象与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情感氛围构成。  相似文献   

16.
鲁迅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缺失性的童年经验是重要因素。家庭的败落和丧父等一系列生活遭际,使幼小的鲁迅过早地开始睁眼看世界,感受复杂纷纭的社会人生,巨大的生活和地位落差,让他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思想的虚伪本质和家族制度的残酷。  相似文献   

17.
华夏传统风俗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依托共同的生产生活的需求而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方式、礼仪戒律、风俗习惯,它具有某种规范性、地域性、道德性的人文体征,彰显着炎黄子民的社会准则、文化心理、生命意蕴和审美品位。鲁迅小说叙事话语正是以其耳熟能详的20世纪初浙东地带的“民俗情结”为描摹底本.张扬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下普通民众所蕴藉的生命文化旨趣。  相似文献   

18.
说到鲁迅,人们总体感觉之一就是“骂人”。但鲁迅是否真的骂人?又为何骂人?又是“骂”的什么人?鲁迅“骂人”的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鲁迅纯然是怀着对中国民众的真诚关心,怀着对中国社会的深重忧虑,怀着对中国明天的热烈向往,而拿起战斗的笔进行猛烈战斗,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形成文学史上“这一个”的独特风格与文化现象,对鲁迅小说的解读,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社会学,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及人类学的角度对其现代性生存意义和哲学意蕴的向度进行的。本文拟从鲁迅叙事本体的角度试叙鲁迅小说的叙事技巧,策略及其先锋色彩。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9,(3):49-54
作为现代白话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小说在叙述顺序上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小说有超叙述层倒叙型、时间先后顺接型、插入倒叙型和完全倒叙型四种。超叙述层倒叙型的超叙述层与主叙述层之间形成对立或互补关系,叙述因此变得不可靠。插入倒叙型的插入灵活多样,小说由此呈现出散文化倾向。时间先后顺接型和完全倒叙型对时间的创造性运用,对现代白话小说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