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玛思柏——中国羌药谱》一书从选题确定到编辑出版,历经3年多的时间。该书是我国羌族的第一本药谱,改写了"羌无药书"的历史。羌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中创造出来的羌药体系,为本民族预防和治疗疾病做出了贡献。由于历史的演变,羌族文字失传和历代战争的影响,羌族医药除零星资料外,已无详细的记载。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羌医药只能以口传拜师的方式沿袭下来。千百年来,羌医药一直沉睡在羌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汶川》一书深入揭秘震后汶川、北川等地救灾一线的情况,也介绍了震前当地的美丽风景和人物故事,同时对于汶川、北川这一中国最主要的羌族聚居区的文化,从建筑、服饰、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羌族及北川羌族历史与发展,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的历史与体验旅游等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主题旅游为例,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羌族神话按内容可分为自然神话与文化神话,是羌族人民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反映。羌族神话传说中涉及的内容构建和传播了本民族的历史、风俗,对于羌族的族群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5·12”汶川地震之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在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保持羌族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特色的前提下,拓展数字媒体时代下羌族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以受众乐于接受并愿意接受的方式将羌族传统文化有度且有效地置换到数字文化传播空间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此丰富完善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达到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羌族是一个历史上非常悠久的民族,主要聚居川西地区.由于寨子都建于高山上,因此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能歌善舞,工艺品技术精湛.羌族总人口在30万左右,但是在北川地震中遇难的达3万多人,其中包括40多位羌族文化传承人和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北川考察时感叹道: "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来说是致命的、毁灭性的.紧急抢救羌族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这一羌族特有的民族乐器,还能吹多久?  相似文献   

8.
李祥林 《文化遗产》2013,(3):98-104
在多民族的中国,起源古老的女娲神话有着跨地域、跨族群的传播。考察川西北羌族地区可知,女娲神话亦流传在羌族民间社会中,尽管可确指的踪迹不多,但作为"地方性知识"也自有其族群叙事特点,是女娲神话羌族化、地域化的版本。从羌族口头遗产角度考察女娲神话踪迹,既能为中华女娲神话传说研究也能为羌族民间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羌族服饰纹样饱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记载着羌族成长、迁徙的艰难岁月。本文透过羌族服饰纹样的物质层面,进而探索巧妙隐藏其中的迁徙历史信息,解读其文化内涵,使民族服饰纹样研究成为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论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四川档案》2013,(3):35-35
今年4月,茂县沟口乡的羌族释比老人肖永庆,将一套自己传承下来的羌族释比图经《刷勒日》寄存茂县档案馆永久保存。羌族释比图经《刷勒日》,是羌族释比用于唱经、占卜等的一种图画经典。释比图经,以麻布上沾一层白纸作为画底,用彩色颜料绘画,画卷为折叠式两面绘图,释比在做法事时能够依据图画的提示,看图唱诵相应的释比唱经,图经的内容有祭祀、大葬、婚配、幸运、箭位、蛇神、驱邪、生肖、属相等,反映了羌族游牧、狩猎、农耕、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孟萍萍 《大观周刊》2011,(37):27-27
羌族文化与藏族文化互相采取了对话方式而共享共生。在对话语境中,羌族释比以本文化核心信仰与信仰的表达方式为原话语,把认同藏传佛教与本教文化中相似部分作为共享平台,在对话中显示与发展了羌族文化的价值与归约,也成就了羌藏文化和平、和谐、共处、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尔玛是"本地人"的意思,也是羌族的自称。"阳光尔玛"是一群快乐的羌族女孩,她们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以更灿烂的笑容面对充满阳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北川档案抢救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川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族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震前人口约30万。北川县档案馆保存了北川近现代的各种档案,是羌族文化的历史记录和缩影。位于北川县委大楼五、六两层,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北川县档案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全部垮塌,约8.5万卷的档案资料被倒塌的楼房废墟和后山泥石所掩埋,其中民国档案8801卷,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碎了国人的心.在地震中遭受浩劫的羌族文化更是让许多文化人心急如焚。近期,台湾学者王明珂先生的羌族文化研究作品集《羌在汉藏之间》一直热销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家档案局公布了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四川省申报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羌族刷勒日文献"、"明万历年间泸定土司藏商合约档案"、"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3件(组)入选。刷勒日文献"刷勒日"是羌族社会中专司祭祖安灵、禳灾疗疾、卜筮择日、载史之职、记录年历的神职人员"阿爸许"(或称"释比")使用的,一直到现代,只有羌族"阿爸许"是"刷勒日文献"唯一的认读、记录、使用和传授者,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在羌族社会中扮演着讲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羌族文化的传播要面对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全新的媒介环境。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羌族文化的传播既要抓住技术革新中新的传播方式带来的机遇,也要积极应对复杂的媒介环境对其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羌族社会文化复建陆续开展,羌族社会将有一番新面貌,文化也会有改变创新——这是1980年代以来持续发生的变化,地震破坏及灾后重建只是让它突然加速而已。这本配合照片的田野杂记,呈现作者过去的寻羌之旅中所见、所闻,介绍各地羌村民众生活与沟中的文化、传说。这不只为了纪念过去,更希望借着它来呈现羌族独特之处,映照人们难以察觉的自我本相。  相似文献   

18.
王立松 《兰台世界》2012,(18):30-31
本文从羌民族的自然性出发,探究了羌族服饰图案与自然、劳动、宗教、祥瑞愿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羌族服饰图案与羌民族生活息息相关,是羌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表现,是羌民族几千年历史文脉发展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甘肃在古代,由于地理位置和众多民族迁徙的原因,宗教文化异彩纷呈,在中华民族宗教文化史上,特别在传播外来宗教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上古时代,甘肃主要为羌族游牧之所,商周之际,其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中下游,成为姜姓诸侯国,另一部分仍留在甘肃。他们大致分为两大部落,即北羌和马羌,战国时期有牦牛种、白马种和参狼种等部。这种称号本身说明,羌族在当时存在着图腾崇拜。后世迁至四川之羌族,今茂汉羌族自治县之羌人,仍保存着羊、马(主要是白马)和猕猴图腾崇拜的遗俗。在宗教文化方面,有多种崇拜及祭天、祈雨、火葬和巫师主持祭…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羌族研究文献资源特色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例,探索地方高等院校特色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