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广大人民时至今日一直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孔子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框架和具体思路,通过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的“共存意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入手点。根据调查分析,文章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教会学生与自然共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教会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共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心理健康,教会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德性是一种向善的品质,是人内在的一种以道德为核心具有优越特征和生命力量的精神品质。当代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落在于社会规范道德的“失范”,个人人生意义的迷失。德性与道德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点。无论是关涉个人的美好生活,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德性成长都是当代道德教育价值追求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指明了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责任和作用,而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不断创作出充盈和谐音符的优秀作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新版本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以它独有的芬芳醇香,似一个激越的音符,为构建和谐社会礼赞歌唱。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应当改进道德教育滞后的方面,构建既呈现时代特征又符合教育规律的和谐道德教育体系,包括和谐的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和德育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人类美好的向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构建教育和谐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和追求,我们努力把“和谐、追求、发展”这六个字做为教育和谐发展的美好心灵和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邵晓茹 《文教资料》2007,(12):169-170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伟大时代的最强音。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每个细胞的和谐,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学校发展目标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树方 《考试周刊》2009,(21):30-31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共识,和谐不仅是社会的追求,而且是教育的追求,更是课堂的追求。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不会生活,不会共处,缺乏实干精神,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等问题。如果不能通过语文教学将这些“病菌”消灭在课堂,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开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促进关系。因为,社会和谐的实现,有赖于社会正义和人际正义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社会正义的实现,有赖于人际正义。只有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才能为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应包括人际正义在内。这有赖于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本文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要发挥道德教育的批判性,增强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敏感度,提高其道德选择能力,理当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伦理维度的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相统一的视角,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建设问题。认为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不能说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  谢佳 《教学与研究》2006,3(3):64-68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道德作为人类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既是人性的一种表达,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道德教育在创造和谐的伦理基础以及培育社会主体方面责无旁贷,而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将使其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德教育的现代转型与悖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实现每个人正当合理的价值目的追求,更要求人们承担起与之相应的社会道义责任;只有在价值目的与社会道义的动态平衡的张力之中,才能确保“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正义秩序的长期稳定和社会道义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路遥 《文教资料》2009,(28):122-124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和谐、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自由、和谐是“自由人联合体”的本质属性。“自由人联合体”是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迈向“自由人联合体”是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共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如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已经从探讨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其实践也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从和谐社会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文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建立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关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和谐思想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都是和谐的。“自然”比自由的涵义更广阔。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一样都要求自由和完善。“通过自由给予自由”,人既能处理好与自然的和谐.又能处理好人自身的和谐,那么人和社会的和谐也就自然而然了。席勒的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谐德育是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能够促进社会与个人、人与个人和谐发展,并最终达到"双赢"的道德教育.和谐德育的完善和发展为高职教育工作提供了政治、伦理和思想上的保证,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